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2-08-15 00:45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办学职业农村

贺 雯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2011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1]可见农村职业教育日益成为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生产、更新农村社会面貌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正面临着诸多问题,直面并解决这些问题是破解“三农”发展困境的关键所在。

一、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面临重重困难,情况非常不容乐观。农村职业教育处于被政治经济边缘化和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双重边缘化境地。透视农村职业教育,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定位不明确,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内容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背驰,所有这些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定位不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更是农村职业教育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仍存在“城市中心”取向,重普通文化知识的传授、轻职业劳动技能的培育,对口升学仍然是许多农村职业中学办学的主要目的。这种错误的办学定位,不仅无法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中起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功能,还使职业学校落入普通高中的办学套路,丧失办学特色,给自身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持续恶化

有资料显示,职业教育培养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的2.6倍,主要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技能训练。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但是着重发展支持的还是在城市或是国家级、省级的重点职业学校,农村职业教育(尤其是对县、区普通农村职业学校)投入严重不足现象依然存在,成为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从国家拨付的生均经费来看,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2008)卷统计,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生均经费为1631.40元,普通本科高校为 3083.91元,相差近1500元,且近年来差距在继续拉大。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这种差距的加大无疑是不正常的,其直接导致了一大批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陈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教学质量低下,社会影响力不大,招生规模小,学生的专业技术质量不达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减弱,更谈不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了。

(三)办学水平低下,服务能力不强

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定位不准,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许多学校盲目跟从市场,频繁转换专业设置,盲目跟风开办一些“热门”专业,追求专业大而全,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骨干专业。与此同时,很多职业学校把办学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了非农专业上,占主导地位的农科类专业在学校开办的专业中比例逐渐减少,涉农专业的建设渐渐弱化,这与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严重背离,也制约了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和发展。从师资队伍来看,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总体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教师获得提高专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甚少,只是一味强调提高学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操作技能尚不能达到农村职业教育所要求的标准,实际教学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

(四)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渠道狭窄

就读于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希望能掌握一技之长,有好的出路、高的工资,也期盼能有机会深造。但是由于企业在实际用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且政府监察不力,学生上不上职业学校都一样能进企业工作,待遇也没什么悬殊,家长和学生感到提前打工更实惠,造成了学生初中毕业后不愿上中职或在初中学校时就流入企业和社会。来上职高的大部分学生因综合素质较差日常管理难度大,理论课听不懂、实训动手机会又少,毕业生质量普遍不高。同时由于我国的多数地方现有的农产业、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特色农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很难给涉农专业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造成毕业生就业渠道狭窄。

二、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统筹不力,资源配置失衡

目前,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行的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办学体制,并且我国现行很多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尚无专门独立的管理机构,各项工作分别属教育系统、农业系统等部门监管,由此形成部门分割管理、学校各行其是的复杂局面,缺乏统一筹划和协调,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甚至带来了浪费和失衡,极大地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另外我国地域广阔,各农业区域之间资源条件不同、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主导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体现差异性,但受经济利益驱动和传统观念诱导,一些地方“热门”专业过热,“冷门”专业过冷,甚至爆出了“空门”,造成了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近似和雷同,培养的人才类型和层次雷同,致使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极大浪费的同时,又挤占了相对冷门但农村发展又急需的专业资源,加剧了教育资源的短缺。[2]

(二)法律政策保障不到位

农村职业教育要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农村职业教育法规来保障,这样不管是政策运行还是资金投入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目前,除了一部《职业教育法》外,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的农村职业教育法规。法律政策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各类政策执行不力现象时有发生。如:法律规定预算内教育经费要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有较大的增长,实际上教育经费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在降低;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差别,农村教育不管从硬件还是软件看,都长期落后于城市。这种制度和政策的不公平性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者的积极性;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晋升职称慢且比例低,获得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机会甚少……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3]

三、解决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的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需要国家予以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兴办农村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国家和农村实际,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困境实质问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建立稳定长效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要实现农村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各级政府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把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基础性事业,改革和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一是逐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使之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可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开展促进法》等专项法律,使其针对性更强,法律条款愈加细化。同时各级政府应依据现有的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规定,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对各类职业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各级政府应依据现有的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规定,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对各类职业教育的指导和管理。二是理顺和整合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建立健全教育部门与涉农行业部门共同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促进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沟通。三是着手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省级地方财政应保证职业教育经费的需求,实行教育经费由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专门帐户,统一管理,避免职业教育经费被挤占和挪用。如可比照城市大中专院校,尽快制定农村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有步骤地加大对农村、农业职业教育财政倾斜力度。四是多渠道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充分调动行业、企业或用人单位投资和参与举办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财政法规,促进职业教育投资行为的法制化,并切实保护职业教育投资者和捐赠者的利益。

(二)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建设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就必须树立“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职业教育理念。一是顺应服务现代产业发展和国家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要求,着力办好有一批农业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培养农业技能型人才。二是顺应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产业,及时调整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开设与农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专业,如农业物流、农业供应、农业机械等。三是要根据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和地方经济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有步骤、有重点的开设一些加工制造、三产服务等新兴专业,[4]以增强农民的自身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要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所以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完全倾向于学历教育,应始终坚持“农村职教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实行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广泛建立与本地区和外地知名企业的合作关系,加大“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走企校双方实训基地共建、课程共同开发、师资队伍共享、培训制度共建、培训项目合作开发、人才队伍合作实施、合作科研攻关等多元化的“厂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模式。三是要工学结合、灵活学制。农村职业学校可在校内开办实习工厂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走“学校+企业+农户”的产学结合道路,使职业学校真正对接融合地方农产业企业。四是重视学生重学生基本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强调不仅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要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同时要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各种劳动力市场对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应要求求职者出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凭证引荐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应该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状况的监察力度,增强监视管理。五是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推广培养培训新模式,提升农村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创业能力。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jrzg/2010 - 07/29/content_1667143.htm.

[2]张亚,邱雪梅.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投入探讨[J]经济师,2010,(1).

[3]于伟,张力跃,李伯玲.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6,(4).

[4]安冬平,张军.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

[5]毛红丽.浅议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3).

猜你喜欢
办学职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