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育视野下的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08-15 00:45张音宇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工学商贸主体

张音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当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工学结合加大了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商贸类高职院校要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商科人才的特质,遵循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从主体性教育理论提供的独特视角,探讨商贸类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现形式,寻求学生主体人格的完善和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途径。

一、主体性教育: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最高任务就是培养人的主体性。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它的提出意味着对人的个性,人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张扬和尊重。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提出,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从教育目的上来说,主体性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1]

实施主体性教育是工学结合模式下商贸类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使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主体、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单一。工学结合使学生的活动空间由课堂延伸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加大了建立在工学结合基础上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不良社会风气大量存在,公司、企业的趋利追求以及各种主体之间价值多元化导致的冲突,极易影响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自我选择,也会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冲击。如何告诉学生一个相对真实的社会,引导他们理性、辩证地看待社会现状,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做一个思想高尚品质优良的人,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思索的问题。同时,工学结合形式下,学生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实习公司,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由于他们工作学习的时间交错、地点分散、情况复杂,如何将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有效延伸到顶岗实习过程并形成教育合力也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商贸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单需要任课教师的努力,需要学校其他管理人员、实习单位指导人员的加入,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商贸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体地位,根据其身心发展水平及学习生活中面临的思想、心理等实际问题,通过启发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通过引导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要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可见,不论是出于人的本质的发展需要,还是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主体性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彰显出了与时俱进的当代价值。

二、主体性教育视野下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性教育理念尚未确立

主体性原则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把培育和造就学生主体性作为普适性的要求。”[2]主体性原则要求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并始终把培育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目前,商贸类高职院校普遍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有待于教师的合理激发和引导,没有把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过程缺乏师生双向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地位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育模式上,应该采用双向和多向沟通。当前商贸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乏民主和平等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大多采用单向硬性灌输的方式,往往是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这种“你讲我听”的方式,以直接传授特定的思想政治知识为重点,只重视教师的单向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扼杀了学生在受教过程中的判断和思考,易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的不对等性,不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三)教学内容理论过强实践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相统一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通过自我实践去接受教育的内容,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传统的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片面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授,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能力的主体,而忽视了有利于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素质所必需的其他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足。正是因为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思想政治知的内容,但并没有真正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大降低。

三、主体性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一)主体性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1.以柔性互动为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向对象施加影响和教育对象选择、理解、内化过程的统一。”[3]因此,主体性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转化;淡化单向灌输,增强双向互动,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氛围中取得实效。要实施柔性的互动方式,淡化教师的训诫言行,增强师生间双向沟通交流,特别是在工学交替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真实的认识、情感和要求等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和有效开展。要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工作氛围,友爱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诱发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确立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情感层面上的“乐学”和认知层面上的“会学”的有机结合。

2.以提高自育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只是一种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这个内因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即内化活动。”[4]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不可能时刻有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必须学会在工作实践中自学、自律。因此,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提高学生自育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学、参与、反省、反思等途径开展自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自身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3.以加强主体实践为途径,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社会环境中通过主体的自我实践、自我锻炼、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去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收到最大实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范围扩大,教育内容更生活化现实化,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职业、突出实践,要以加强主体实践为途径,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学校不仅要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职业和企业的岗位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要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把行业规范、职业伦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商贸类高职学生能够在教育中实践、在实践中受教。

(二)主体性商贸类高职院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的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道德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发展学生的理性、独立判断能力及批判意识,而不是单纯地让他们获得一些现成的道德规则。”[5]因此,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开放式、直观式、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构建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独立思考、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宣传、说教为主,忽略学生的反馈和交流,久而久之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互动式教育模式,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关系,为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发挥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自主性营造良好氛围;有助于因材施教,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诉求,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未知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而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理论和规范,来引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澄清模糊认识,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要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其思想行为的良性发展。

2.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更加符合学生、职业、社会的现实要求,才能更大程度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商贸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在接触企业真实的生产、管理、营销过程的同时真正体验企业文化和职业要求,从而获得真实的思想道德经验。

因此,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将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教育方式上要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邀请企业家走进校园等形式对企业文化进行诠释,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身份认知;要通过体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学生切身体验企业文化、企业氛围,通过耳濡目染、内心体验和情感熏陶提高他们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增强学生对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的理解,深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目标行业和目标岗位的价值认同,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作用。

3.实践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只有学生的积极实践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实践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商贸类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习实训互相渗透,提高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增强学生对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实习实训的各个阶段,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活动。实习前,要选择政治思想素质优良的老师带队,聘请企业优秀员工作为企业导师,通过宣讲、介绍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状况及实训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预见性的教育。”[6]实习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学生的工作安排,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座谈和小组讨论、撰写个人感想等方式开展诸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劳动光荣、爱岗敬业等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们实习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总结强化,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并消除消极影响。实习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总结经验、交流实践心得,巩固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的成效。

[1]胡喜海.主体性教育理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4):136.

[2]俞建文.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73.

[3]李晓梅.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3):67.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7.

[5]谭德礼.当代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6,(6):47.

[6]官桂芬.“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112.

猜你喜欢
工学商贸主体
盐工学人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画像即墨商贸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