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2-08-15 00:45李明晔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

李明晔

浅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李明晔

摘 要:随着政治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到来,人类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也密切起来。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跨文化交际。而交际是运用语言来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过程。一般情况下,跨文化交际都会有些许障碍。分析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消除这些障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思维

李明晔/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泛读教研室主任(464000)。

1 引言

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兴起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从我们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可以简单的说成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我们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2 跨文化交际障碍

民族在政治上的定义为,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同民族的人们会使用不同的语言,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经济生活形式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民族心理特点也可以说是思维方式不一样。例如,一些学校会有很多留学生,所以学校里会经常举办英语角活动。起初的时候,很多的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都争相前往,希望可以互相提高语言水平。可是两三次以后就人数寥寥了,究其原因,发现往往是因为觉得话不投机。这就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都会有很多障碍。

2.1 文化交际的语言障碍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认知现实的编码体系。每个民族使用的语言都会有差异,特别是中英语言的差别更大。一个属于汉藏语系,一个属于印欧语系;一个属于孤立语,一个属于屈折语;一个是文字语言;一个是音节语言。语言内部的语法构造以及词汇、语音都是千差万别的。并且在与不同母语的人进行口语交际时,即使是你稍微懂得对方的语言,但是由于母语的影响,以及语言运用的负迁移作用,也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会使人不知所云,因此,使用不同的语言的中西方人们之间的交际就很难成功进行了。

2.2 跨文化交际的非语言障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交际工具。人们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手势、神态、面部表情等,甚至有调查显示,在人们的交际中非语言因素要占到55%左右。不管数据真实与否,我们都无法否认,非语言交际在我们日常交际中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约定俗成的语言的使用也是不同的。因此,当不同民族的人,使用同一种非语言姿态交流时就可能产生误解与障碍。譬如,在中国,一个人点头代表着他对一件事的认可,摇头代表他的否定。而阿尔巴尼亚或者保加利亚就刚刚相反,摇头表同意,点头却是不同意。同样的,法国人的平时见面都是以亲吻为礼节,而在传统提倡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如果有人见面亲吻的话,就会被人误以为流氓。民族文化不同的各国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对方交际的话,肯定也是障碍重重的。

3 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分析

3.1 背景文化的不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比较稳定又比较深层的东西,它表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的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之处。从中西文化对比为例来说,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注重集体主义,提倡以集体为中心,传统国学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中庸之道”,即凡事折衷,不凸显个人力量。而西方提倡“个人主义”,凡事要讲求创新,凸显个人的力量,人人平等,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世界的存在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西方的孩子都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另外,中国的家庭,一般父母都希望与孩子之间离的很近,父母带孩子,孩子负责赡养父母,这也是我们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几代同堂、其乐融融的景象,会使中国人觉得很有家的感觉。而西方提倡组成“核心家庭”,即家里只有父母和孩子,当孩子满18岁以后,就搬出去住。从此父母没有义务供养孩子,孩子也认为自己为自己负责是很正常的事。从这些差别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碰撞会有障碍是必然的。

3.2 思维模式的不同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科举取士之说,那时的科举考试都是考古代的典籍文献,所以读书人向来都是读前人的“圣贤书”。既然是“圣贤书”,自然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了。所以中国人一般喜欢遵从古人的先训,不善于怀疑。而西方人强调个人意识,敢于怀疑一切。他们的民族提倡创新,不墨守陈规,这也是显著的不同。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地、法、自然”,却没有把“人”提到首位,所以中国人的文化遗留都是从大处着眼,写文章也都是先描述大的背景,最后才讲自己的见解。而西方人由于强调个体主义,在讲述东西的时候,经常是先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才交代背景。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的人们所存在的不同是根深蒂固的,是整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

3.3 价值观念的不同

与思维模式相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是一种能反映出一个人对生活中事物评判标准的稳定的心理状况。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在中国,正确的价值观是要遵循社会的的一般规律,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时刻准备为人民服务,是以集体主义为指导的。个人要服从集体,并且不凸显自己,谦虚谨慎才是最美好的品德。而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是尊崇“人本主义”的,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念比较个人,社会也提倡突出个性,彰显个人本色。不同于中国人的谦虚,当一个外国人被人夸奖的时候,他肯定是大大方方的回应一句“谢谢”,而中国人在接受夸奖时往往说“哪里哪里,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当外国人听到这样的回答时可能就会不开心,觉得是你在质疑他的鉴赏能力。如此价值观念的差别,在交际中难免会有很多误会。

3.4 行为规范的不同

行为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它是一种社会文化反映在人们的行为标准上的隐性东西。在与不同民族的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人们往往拿自己民族的行为规范去评判对方的一些非语言的表达信息,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每个民族的行为规范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就会在交际中产生一些误解与不快。譬如,西方有些国家在见面打招呼的时候,有亲吻礼,而在中国看来只有恋人之间才可以互相亲吻,这样误会就产生了。另外,在中国,一般的说法是,当孩子与大人在一起吃饭时,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而在国外,提倡人人平等,孩子也可以跟大人平等的对话。这种在行为规范完全不同的地方成长的人,肯定会在有些地方上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会影响到意思的交流。这些行为规范的差异,也是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有阻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如何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4.1 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要素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一门外语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单纯的教学生学习语音、语法、词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不同之处,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导入别国文化的东西,引导学生多去接触了解西方的历史、政治与文化。这样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学习,也能让学生们主动的感受到各国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中有明确的定位,做到很好地交流。导入文化要素,要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接触到不同地文化会觉得有种好奇心与新鲜感,可能会有很强的求知欲。第二阶段,学生经常去了解外国文化以后,可能会产生一种疲倦感,就会有点拒绝排斥,但是到了第三阶段,就会重新接受不同文化了。此时的接受是用一种柔和的态度,所谓“和而不同”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4.2 真实场景模拟,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任何语言的学习,不经过口语训练和真实语境的模拟与运用,就只能算是一种“哑巴语言”。学习者只有通过一种真实的语言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击,感受到文化差异的确确实实存在。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多了解真实语境的跨文化交际,并在同学们观看完音像资料之后,自己去发现跨文化交际与同族人们之间交际的不同之处。同时,也要求学生们充分利用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并在交际的过程中,潜意识地让自己注意到与对方文化的不同之处,用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尽力使跨文化交际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这一策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客观正确地认识不同民族文化有差异这个事实,并让同学们在真实的交际中探索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有效方法,借此锻炼自己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3 消除心理偏见与思维定势

很多情况下,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产生,与人的思维定势。心理偏见有很大关系。思维定势可能是不科学的,或许你并没有去亲自接触那个民族的文化,只是道听途说,别人说那个民族如何不好,你就信以为真。对别的文化的思维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阻力是很大的,因为,你会在不自觉中进行一种文化预设,而不是根据客观事实去进行交流,这种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肯定会有很多不相容之处。而较顽固的思维定势就会发展成为偏见了,偏见是一种以错误的或不可变通的概括为基础的一种反感心态。偏见一旦形成,跨文化交际就更难畅通进行了。因此,若想消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消除思维定势和心里偏见是很关键的一步,这就要求人们去亲身参与了解外国的文化,凡事眼见为实,用宽博的胸怀去容纳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

4.4 强化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意识

在跨文化交际中,强化消除跨文化障碍的意识,有利于缓解交际双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心里排斥,避免双方以种族对立的观念去进行交际而产生冲突。强化这种意识,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坚定立场。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应该掺杂种族观念与国家利益等大的方面,交际只是你们两个人的沟通,唯一不同的是你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这点一定要坚守。第二,要包容对方的观点,使双方可以“同中有异”,要尊重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明白每个人之间的不同性,再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要注意方法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问题肯定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需要一个评判的方法与标准让双方不至于感到疑惑不解,这就要求跨文化交际人员多做文化比较研究,制定出让人心悦诚服又能启发人主动性的方法标准。

5 结语

跨文化交际的存在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们不应该对这种现象产生恐惧感,或者是急于消除这种障碍,人们只有在慢慢的磨合过程中,才能探索出适合不同民族人们之间交际的最好方式,才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使文化互通有无,使人类共同进步。对于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需要我们去慢慢的完善,当“地球村”真的是成为对现实的真实描述之时,或许就没有跨文化交际这么一个说法了。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黄晓燕.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其克服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0,(2)

[3]马广勤.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探幽[J].经济师,2003,(5)

[4]张冰.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J].读写与杂志,200,2,(5)2

中图分类号:G115

B

1671-6531(2012)10-0033-02

:郭一鹤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