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弊端及解决对策

2012-08-15 00:45臧传宝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评价教育

臧传宝

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弊端及解决对策

臧传宝

臧传宝/安图县永庆中心校高级教师,副校长(吉林安图133600)。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造成我国中小学生缺乏个性及创新能力,德智体难以全面发展。对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一、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弊端

一是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最根本的选拔标准,难免会将一些有个性、差异性的孩子排除在外,这就剥夺了他们继续受教育的机会,扼杀了人的创造精神。此外,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的需要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决定教育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应试教育中,“知识教育是实的,智育是偏的,德育是虚的,体育是弱的,美育是空的,劳动教育几乎没有”。结果导致学生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二是学习及教育具有功利性。对于学生及学生家长而言,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从上小学开始就是为了考上重点初中,上初中是为了能够考上重点高中,上重点高中则是为了能考上重点大学。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而且单一,那就是为了升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往往被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忽略。

对于教师来讲,中小学尤其是中学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大多是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挂钩的,学生成绩好教师的考核评价就高,相应的奖励就越高;而学生的成绩不佳,教师的考核评价就低,奖励也就越少。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目的也就呈现单一性,那就是提高学生成绩,这就导致教师把学生和教育学生不断工具化、功利化。

三是增加学生负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当前我国小学的应试教育特征比较明显,而初中的应试教育特征更加明显,学生及其家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加时加课,不断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中小学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困难

一是对素质教育的投入欠缺。素质教育需要各种硬件及软件的支持才能获得有效推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在教育设施、环境、师资人员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很多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由于地方经济的原因,硬件建设还很滞后,很多学校没有正规的足球场、篮球场,教师工资水平较低,很难有动力去创新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这样中小学素质教育就很难深入实施。

二是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与实践欠缺。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解决应试教育弊端的一大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但是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实行素质教育,人们尚未有真正清楚的认知。

三是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制度改革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应试教育的前身科举制度在中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这种选拔理念与制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由此产生了文化传统上的严重路径依赖,要想改变这种传统及习惯难度很大。因此,素质教育仍停留在观念层面,对其缺乏心理认同。

三、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对策

一是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包含着应试教育因素,而应试教育也包含了素质教育因素。应试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定排斥素质教育,相反,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应试教育的水平。同样,素质教育也不排斥应试教育,不能“因噎废食”而取消考试这一较为有效和公平的选拔手段。相反,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以应试教育为手段和途径。

二是实现中小学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多元化、宽泛化、灵活性与人性化,由浅入深,注重实践与应用,增加社会实践课程的比重。此外,要建立新的考试内容和评价体系。素质教育不能完全避免考试,但是可以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考试内容及方法进行革新。在分数设置上,减少需要死记硬背的客观题的比例,加大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观题的分数比例,从而能够很好地考察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在考试形式上,应该从单一的书面考试转向多方面的考查,并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摒弃严肃而僵化的教学手段,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有效地灌输给学生,帮助学生在未成年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广大教师必须从心理上认同素质教育思想,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着眼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脚踏实地推行素质教育。此外,搞好素质教育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知行合一”,面对数量众多的、尚不成熟的学生,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坚持要公正、平等的原则,要将精力放在整个班级的每位学生而非学习成绩拔尖的少数人身上。

四是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的评估机制。彻底改变以学生考分论教师水平、以班级分数论教师素质、以考试成绩论学生前途的错误观点与做法,改革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弱化分数、排名、升学率等指标在教师绩效中的比重,增加师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素质等相关指标的考核与比重,激励及约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去谋求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对于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学生成绩评价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情感领域、技能、学习过程及方法的评价,以此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五是要加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素质教育尤其是涉及学生素质拓展方面的各种训练,需要各种场所、工具和设施及各种专业人才,而这需要教育部门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各级政府要在各自财政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资金支持,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要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支持。

:贺春健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