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析

2012-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苏 冉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析

苏 冉

摘 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选题背景的分析,阐明了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一个最佳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苏冉/大连交通大学爱恩国际学院讲师(辽宁大连1160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明确地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变化。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和物质利益观念空前膨胀冲击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社会风气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是很大的,有时候我们苦心经营的教育成果,可能瞬间就被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给抵消了,甚至被冲击得无影无踪。尤其是在利益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利用主义多元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差距夸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多层次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空前冲击。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转变大学生认知的视角,拓宽认知领域,以全面而深入的角度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全方位的调适,进一步塑造健康的心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这进一步突显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解决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是非常有效和迫切的。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科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者的目的具有内在一致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和辅助手段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用科学务实的态度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新途径,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利益观,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充分借鉴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特有的优势和内在规律经验,有利于充实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补充和延伸。

(二)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尊重理解、积极关注和真诚的态度基础上,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注重人文关怀,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来深化和增强大学生认知情感和意志,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活动进行全方面的指导和调整,不断拓宽渠道和路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载体,培养健康完整的人格,培育文明风尚,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时,既应承认两者间的差别,更应突出强调两者间联系与相关性的一面,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使二者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在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原则下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教育内容和目标方面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不仅有政治、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和法制观念方面的问题,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常常不是孤立的,而是混杂在一起的。帮助大学生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收到教育的效果。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趋于成熟,已把心理教育的部分内容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从道德品质教育到健康人格塑造的“管理——教育——帮助”系统已基本形成,在意识层次上提高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当然,在结合时必须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对那些思想认识问题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矛盾,要遵循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不健康心理,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二)教育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有机结合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既有交叉又有不同,但我们仍要取长补短,进行整合,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学校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德育工作绩效之大小,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人际关系沟通的效能。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应该注重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工作人员及全体教师掌握师生沟通的艺术,尽力避免过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用的命令、警告和说教等有伤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做法,以免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要多采用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真诚、接纳、倾听、尊重等理念。一方面,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辅导过程中去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点,提升自己对教育规律特别是育人规律的感悟能力及师生人际交往水平,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与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符合学生实际,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改进过去心理健康教育那种以个别辅导为主的单一方式,积极主动地向全体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引起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既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顺利成长,也有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教育队伍的有机结合

这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支队伍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两支队伍在人员结构上有很大比例的重合与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专职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来完成。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尚不稳定,其人员构成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占很大比例,他们中大多并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因此,要使这两支队伍有机结合,就必须建设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学生心理辅导的新型的教师队伍。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育人理念、一种育人态度、一种育人方式的角度来看,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职工特别是每一位班主任的职责。这是新世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新的增长点。既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知识,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及心理行为,以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应该逐步引导班主任、辅导员承担一定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任务,并提倡在年级内部分工合作,相互交流,这对提高他们“以人为本”的意识、掌握基本的心灵沟通技巧、改进班级管理和育人实效性,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还要积极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教育主体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配合作用,做好高校、家庭和社会各教育主体之间的有机结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做好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新时期对高校的迫切需求。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绝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心切,极为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但对其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关心不够,致使许多大学生政治上无所追求、思想上不求进取、道德上不思规矩、心理上出现障碍等。可见,家庭教育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实施“家校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非常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社会紧张性心理因素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困惑,使他们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因此,整个社会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开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往往是高校以前所忽视的,可又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只有形成高校、家庭、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必然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之相配合,这两种教育的有机结合,便是新时期做好育人工作的新途径。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种教育不但要从理论上加深理解、加强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要注意避免出现心理问题德育化或德育问题心理化倾向,积极寻求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高两者结合的有效性,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G41

B

1671-6531(2012)10-0112-02

:姚 旺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