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低碳旅游 促进黑龙江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012-08-15 00:47姜福英
对外经贸 2012年1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旅游业景区

姜福英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可见,国家已经将旅游产业的发展摆到了相当重要的战略高度。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将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到战略层次,决定将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熔岩、大冰雪等良好生态旅游资源的黑龙江省打造成中国旅游酷省,实现“以城兴旅”、“以旅兴城”的良性循环发展。几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然而,任何资源如果无节制地开发和使用都会有枯竭的时候,旅游资源也不例外,为实现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低碳旅游”势在必行。

一、低碳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低碳旅游”概念最早出现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的实质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响应方式和低碳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在整个旅游产业链贯穿低碳生产行为,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可见,低碳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生生相息的关系,唯有低碳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才能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制约因素

(一)广大游客对低碳旅游缺乏认识和行动

据对在黑龙江省旅游的游客的调查显示,85%以上的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很多人认为低碳旅游就是要降低在旅游目的地的碳排放,其实,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交通及住宿等旅游活动。虽然多数旅游者认为低碳不会降低旅游质量,在观念上接受低碳旅游,但从其实际行动上看,还是相当注重旅途过程中的自我感觉和舒适度,如开私家车、吃烧烤、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商家提供的购物袋等。

(二)重旅游项目开发、轻管理和环境保护现象严重

当前黑龙江省对旅游产品的设计缺乏前瞻性,高水平和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成果较少。黑龙江省很多旅游景区缺乏详细的开发及管理规划,旅游开发存在产品同质化、结构雷同化等问题,大部分旅游区(点)都属于浅层次、低水平开发与经营,科技含量低,文化内涵不突出。在旅游产品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使黑龙江省很多风景名胜区遭到建设性破坏,盲目进行旅店、餐馆的建设和扩大旅游区及修建旅游设施,忽略了对原生态的保护,对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造成损害与浪费。

(三)缺乏实现低碳旅游的技术和资金保障

旅游景区要实现低碳目标,关键是应用先进的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因此需要引进或自主研发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等与旅游相关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然而,这些高科技研发目前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技术转化还需要较长时间,许多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在旅游业中应用严重不足。况且技术转化为成果,最终普及应用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作为经济较为落后的黑龙江省旅游景区要应用上述低碳技术还需假以时日。

(四)低碳旅游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譬如,黑龙江省的旅游交通瓶颈问题比较严重,许多景点的路况很差,没有公共交通运输线路,景点之间车辆无法互通,游客在旅游中的交通成本较高和滞留时间过长,这也造成了较高的碳排放。与旅游相配套的住宿、餐饮、卫生、照明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低碳旅游的发展。

三、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一)建立“景点封闭轮休”等生态保护创新机制

黑龙江省各旅游景区应效仿黄山景区发展低碳旅游的做法,将景区管理委员会机关和部分职工宿舍迁出景区,减少景区常驻人口。在提高接待档次的同时,逐步减少景区接待床位数,有效减少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采取净菜净物上山、垃圾洗涤下山。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完善保护与适度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对伊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等热点景区实行不同期限的封闭轮休,促进植被、生态的自然恢复。实施退耕还林、开展生态综合整治,以最大程度缓解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大量游客活动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补偿碳排放。

(二)加强低碳旅游的政策法规建设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低碳旅游企业,黑龙江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依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出台更加细化的政策法规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制定低碳旅游发展方案,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引导旅游业走上低碳发展道路。譬如,可通过相关政策法规要求景区做到:1.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按照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的思路,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旅游资源。2.加强旅游生态保护工作,旅游开发建设规模不得超过旅游区的环境容量。3.明确各种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建设施工行为,明确规定旅游区内的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必须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4.禁止在相应景区(点)周围采石、采矿、挖沙、开荒、狩猎和采伐林木等。5.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入低碳旅游指标对旅游景区景点及相关企业进行常规考核与管理。

(三)旅游景区要做低碳旅游的先行者

黑龙江省旅游景区要率先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种植适宜的乡土碳汇树种和草种,适当增加湿地面积,美化景区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旅游景区的碳汇功能与碳中和能力。将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资源充分应用于旅游服务设施的运转。积极与低碳环保技术企业沟通配合,将高科技含量、高应用实效、高附加值的低碳环保技术和设备引入旅行服务一线。在重点景区景点设置垃圾箱、垃圾处理场所,安装节能灯,在主要旅游沿线修建旅游厕所、垃圾回收设施,在旅游车辆上设置环保垃圾箱。控制外来车辆、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进入景区。在景区要大量应用环保旅行观光车、电瓶车、人力车、手摇船、自行车等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坚持“绿色饭店”的经营模式,大力提高宾馆酒店减排、微排的低碳经济能力。

(四)要引导游客自觉养成低碳旅游的习惯

发展低碳旅游对旅游者消费行为也应有明确要求。旅游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引导旅游者选择低碳化的旅游方式。旅游者也要从自身做起,树立低碳旅游的理念,避免奢侈浪费。在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等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污染的良好习惯。食:不用一次性餐具,自备水具,不喝瓶装水。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少乘坐飞机和私家车,在景区只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住:住酒店不用每天更换床单被罩,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游:合理安排路线,产生的垃圾集中起来带出景区。购:自己准备购物袋,尽量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及包装简单的产品。

[1]唐承财.生态景区减少碳足迹的措施[N].中国旅游报,2012-05-07.

[2]黑海.冰雪旅游“热”发展的“冷”思考[N].黑龙江日报,2010-04-06.

[3]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游览景区的创立[J].生态经济,2009(11).

[4]郭胜.简论低碳旅游的实现路径[N].光明日报,2010-12-27.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