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逐级分解”教案设计格式
——培养和提高实习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途径探索

2012-08-15 00:48田万惠
关键词:教案设计教案实习生

程 瑞,田万惠

(蚌埠学院教育系,蚌埠233030)

“教学目标逐级分解”教案设计格式
——培养和提高实习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途径探索

程 瑞,田万惠

(蚌埠学院教育系,蚌埠233030)

从剖析一般教案格式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入手,以培养和提高实习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结合实习生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良倾向,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目标逐级分解教案格式”,以加强“每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之间匹配性和有效性思考,促进教案格式在教学设计中的功能发挥。

教案;设计格式;逐级分解;教学研究

教育实习是师范方向学生,初次自主设计教学行为、体验真实的教学情境,是他们教书生涯的起点和开端。教案是实习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蓝本,而教案格式则对实习生的教学设计思考方向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研究型教育实习模式建构”课题组尝试运用“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式”教案设计格式,对实习生的教学设计进行指导,以规范实习生的教学设计行为,培养和提高实习生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实验效果良好。

一、实习生在教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通过对将要发生教学行为对象学生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出课堂教学行为方案,通常称之为教案。中小学教师教案设计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班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时设计、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九个部分,其中,“教学内容设计”或“教学过程设计”是主体。上述教案设计格式,以线性结构为特征,各环节环环相扣,因果关系清晰。从教学目标确定开始,对教学目标进行难易程度区分、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基本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教学目标实现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实践中使用的教案设计格式为初次接触教学实践的实习生提供了教学设计的规范模式,对指导他们完成教学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在实习生的教案设计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设计”这一部分中,实习生常常生硬地套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识—知识拓展—作业布置”设计流程,设计中出现了:对教学目标实现的知识性准备不足,使整个教学设计囿于教材,以学生的活动、表演为主要内容的不良倾向;不能够很好地照顾到不同教学目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需求而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缺乏教学检测环节设计,教学效果缺乏监控等。这些现象表明实习生在教学设计中虽然从形式上完成了设计的各个环节,但并未深入触及到教学设计的核心要求,即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匹配和有效性。他们还常常问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优秀的教案能够想出这样的活动来进行教学”、“是不是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定要有同桌交流环节呢、一定要有分小组读书环节呢”等,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有种雾里看花而不得入其门的感觉。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教学经验缺乏,但另一方面,就教案设计格式的引导性来看,通常的教案设计格式以线性叙述为主,设计的线性序列过长,而要实现的目标较多,反而容易出现设计中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实现的针对性不够或不充分、甚至模糊现象,这一方面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也不利于引导实教师深入探究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性,而对于教学经验缺乏的实习生就更是如此了。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等)进行选择、安排与规划。针对实习生教案设计中出现的上述状况,结合我们对师范方向实习生的“教学设计”指导的教学实验效果,及个人的实践经验,我们谨慎提出“教学目标逐级分解教案设计格式”,旨在最大程度的实现对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充分教学方法设计,指导实习生教学设计,以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式”教案格式

“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式”教案设计格式即将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一级目标层,然后对每一教学目标逐级进行“教学知识点分析→知识点教学需求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检测设计→教学补救或完善措施设计”的逐层分解设计,使每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补救措施之间的关系更直接的呈现出来,以增强教学活动设计对每一教学目标实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设计者对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深入思考,使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更好的系统性。“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式”教案格式图示如下:

《××××》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教学知识点分析→知识点教学需求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检测设计→教学补救或完善措施设计。

教学目标2:教学知识点分析→知识点教学需求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检测设计→教学补救或完善措施设计。

……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式”教案格式设计示例——

《平行四边形》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知识分析点:帮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知识点教学需求分析:本部分需要运用概念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概念的获得实际上就是要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概念的学习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对同类事物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对比它们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种方式叫做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原有的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叫概念的同化。教学方法设计:因为先前已经学习和认识了四边形,因此在这里使用概念的同化,学习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更好,同时可以使用“变式和比较”的概念学习方法拓展教学活动。概念同化: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变式和比较:等腰梯形,菱形。教学目标检测设计:(1)给出示例,辨认平行四边形;(2)给出平行四边形错误表述,让学生做正误判断,并修正。教学补救设计:呈现更多变式例子,变式例子有……

三、“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式”教案格式对实习生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式”教案格式有利于引导实习生在教学设计中对每一教学目标和它的教学方法的匹配性进行更深入思考。

一个教学单元包含着多个教学目标,以小学低年级为例,语文课的一篇文选教学就包含着生字教学、生词教学、朗读教学、主题内容理解教学、欣赏方法教学、写作教学等。如果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按照“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识—知识拓展—作业布置”几个环节设计,将多个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法整合在一个整体框架中,就很难使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得到充分的教学方法设计的思考和教学知识的准备。对于刚开始教学实践的实习生,在设计中更容易出现某个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方法和活动设计不充分或模糊、甚至是缺乏的现象。如果采用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式教案设计格式,指导实习生在“教学知识点→知识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检测→教学补救或完善措施设计”格式下设计,使每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之间的关系更直接的呈现出来,通过“教学目标检测设计”、“教学补救或完善措施设计”的序列设计,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思考每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之间的匹配性和有效性问题,引发他们对更适合方法的探究,敦促他们对将要发生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做出预判,更好地实现对每一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行为的充分和细致深入的设计,从而避免实习生教学设计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现象。

一个教学单元中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设计。在通常的教案设计格式中,虽然将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作了细化,但由于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并没有将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别作针对性设计,而是将不同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设计包含在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框架中,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不同教学目标实现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要求,降低了教学活动设计的针对性。例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朗读,如果在一课的教学单元中作为一个教学目标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的话,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设计者的设计思考重心应该是“教给学生掌握怎样的朗读技能”、“已经掌握的朗读技巧有哪些”、“如何指导朗读”、“开展怎样的朗读活动、达到怎样的朗读效果”等,对这一系列问题在教案中做出思考和设计。但如果不是做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而是整合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识—知识拓展—作业布置”的教学过程设计框架中,教学设计者的设计可能就不会那么深入细致,就会出现课堂上常见的、反复出现的、每一课皆用的、各个年级段都在用的“分小组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相对简单的教学活动形式,教学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课文分析做铺垫,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四、“教学目标逐级分解”教案格式对培养和提高实习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教学观念的变革势在必行。任玉珊指出“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过中,培养在职业层次及社会意义两方面均被认可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和方法上做多样化的尝试”[1];张平《关于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指出“需要从现实的教学实践做起,……在寻找教学任务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结合点和有效实施上下功夫”[2];郭研指出:高等教育需要加强实践环节、融入“可雇佣性”培养的概念、强化培养学生的本领和实质性内容[3]。“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式”教案格式追随着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学变革探索,针对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的需要,强化“可雇佣性”培养的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实习生对教学设计行为过程的反思,培养和提高实习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首先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在杜威看来,教师的反思过程始于他们经历的一个困难、一个麻烦的事件或悬而未决的经验之时,简言之,始于实践中的困惑,在不确定或焦虑的刺激下,教师暂停下来回顾与分析他们的经验。非反思性教师常不加批判地接受学校的日常活动,并把精力花费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上,而这些问题大多是那些集体法典为他们规定好的。杜威把反思性行为界定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4]。

“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式”教案格式引导实习生按照“教学知识点分析→知识点教学需求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检测设计→教学补救或完善措施设计”逐层分解设计每一教学目标,将每一教学目标和它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之间对应起来,强化和突出了二者之间的匹配性关系,使设计者处于一个“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情境中,而产生“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的行为,设计的过程即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判断的过程,从而创设了一种有利于引发实习生反思的问题情境,而起到培养和提高实习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的作用。

[1] 任玉珊.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与“新大学”的形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

[2] 张平.关于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

[3] 郭研,肖尊东.“灰领”的崛起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启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130.

[4] 靳玉乐.反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29.

Teaching plan's format for gradual decom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way of developing and enhance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intern teaching and research

CHENG Rui,et al.
(Dept.of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Bengbu College,Bengbu 233030,China)

This paper starts from insufficient analysis of general lesson plans format i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intern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r target combined with intern negative tendencies i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and it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plan's format for“gradual decom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tch between each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methods,and promote the functioning of it i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plans;design format;gradual decomposition

book=41,ebook=51

G64

A

1009-8976(2012)03-0136-03

2012-04-06

蚌埠学院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WY1008)

程瑞(1970—),女(汉),安徽阜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教案设计教案实习生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妈妈的节日》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案设计
《半张纸》教案
从教案设计的“三点”看教学流程的“一线”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