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阅读心理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导读服务

2012-08-15 00:46张晓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院校心理

张晓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前言

随着个人的成长,人的心理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从幼儿、青少年至成人是不同的重要阶段,人的心理也从幼稚逐渐成熟。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读者来说,生活和学习环境与之前在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都不相同,再加上个人特点的差异,势必会对其思想、感情、道德产生重要影响。这时候,一本好书、一种好的阅读方法往往能引导或决定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的集萃地和知识的传播者,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分析大学生阅读心理,根据学生心理和专业需求,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阅读引导是图书馆服务高效教学、科研的重要工作职责。

二、大学生读者阅读心理分析

大学生读者在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心理特征及智力水平等方面都与初、高中有所区别,大学生读者在利用图书馆阅读图书时,其阅读心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渴望用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生活相当紧张,他们面对升学的压力,面对家长、老师和学校的期盼,很多时候只能看与高考相关的书籍,只是偶尔翻翻文学作品。进入大学以后,社会压力、学习环境、社会风气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大学倡导学生以自学和主动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上都和中学阶段有所不同。另外,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也有更多的时间来支配自己的生活,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其生理上、心理上、智力上及社会交往经验上,都在逐步形成。这种专业学习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主要通过阅读书本来指引和解决。而图书馆浩瀚的藏书无疑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因此,适当的阅读引导对大学生读者生理、心理、智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

大学阶段主要以专业教育为主,课堂教学主要是教授专业知识,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面对专业学习的压力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变化,出于解释疑问和指导实践的目的,大学生读者迫切需要通过适当的阅读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时间,学生利用图书馆加强自主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从这一角度上讲,大学生的阅读具有功利性和目的性。这种学习特点对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发挥学生潜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对学生这种功利性和目的性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使学生对生活失去目标,对自身没有思考,从而最终影响其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3.大学生在非专业学习阅读上随意性强。

虽然在大学初期阶段,学生的心理、智力尚不成熟,但这个阶段也是一个人处于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兴趣不稳定的时期,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表现在学生阅读上容易形成浮躁、焦虑、偏爱、盲从等不良阅读习惯。具体为部分学生阅读焦点分散,不知道自己该读哪些书,该怎样读书;或者只看一些实用的书,对其他书弃之不理;或阅读时很少思考,全部思绪随书本的意识、情操而起伏不定;或者表现为叛逆心理,对书本思想嗤之以鼻,反其道而行之;或者表现为膜拜心理,对书本思想人云亦云。这种随意性的情况极易引起学生走向阅读误区,最终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了。

4.大学生阅读需求呈多元化特点。

通过综合性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类、普通专科类等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学生阅读需求即有一定的规律性,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需求有不同特点。低年级学生刚离开中学进入大学学习,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要求他们开始独立面对人生。因此在知识的需求上更多的表现出新奇、渴望、急于求成的心理,特别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刚到图书馆,往往被图书馆浩瀚的书海所震撼,迫切希望能从图书馆获得较多的知识,各种类型、各种行业图书都想涉猎,表现出积极性和盲目性的特点,而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英语、计算机及其他专业技能考试,学生更倾向于专业性图书的阅读,特别是进入高年级学习以后,虽然学校环境相对稳定、熟悉,但随之而来的是专业课学习的加深和社会就业压力心理的增大,学生学习更加专业性,就业、生活等相关书籍的阅读比例相对加大。

其次,学生阅读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范围也在不断增强和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阅读方式也从大一新生时期的专注印刷版图书向数据库、网络倾斜,阅读类型从单一的书本向视频、音像、专题倾斜,这种趋势势必对图书馆提供文献的类型方式产生影响。

三、高校图书馆应对读者阅读需求的措施和对策

读者阅读的过程,也即是读者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针对读者特点,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适时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采取积极措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阅读需求,是当前图书馆面临的主要任务。

1.加强馆藏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数字化、网络化是当前图书馆发展的主流,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和学校对高校图书馆的投资也呈不断加大之势,部分院校图书馆的规模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普遍采用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开通了OPAC系统、网络资源及电子阅览室建设突飞猛进,加之近些年国家教育部硬性要求,很多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开始免费对学生开放,学生获取资源的方式、种类及手段得到明显提高,这都对学生借阅、浏览图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高校图书馆发展呈不平衡性,资源基础差别很大,部分本科院校,特别是重点本科院校,基础设施较好,而一些专科院校则很不乐观。据统计,郑州大学图书馆近几年仅硬件投入就达到了3000多万元。而与此相对,部分专科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类专科院校,经费投入没有保障,有些学校年投入经费几乎为零,部分院校仅在评估时才为图书馆拨款购置相关设备,设备老化、网络不通、资金贫乏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在这样的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一句空话。

2.理建设与调整图书馆资源结构比例,满足读者阅读需要。

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阅读效率,图书馆要在加强资源建设、调整藏书结构上下功夫。首先,图书馆应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阅读需求,合理配备馆藏资源,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阅读需求,使学生有书可读,有资源可检索;其次,针对学生阅读的专业图书,如计算机、艺术、英语等相关资源合理配置,每年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采取外采与自制相结合的方式,丰富馆藏资料。如我校针对学生网络信息需求,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开展了开放教育服务,并将一些经典名著、经典文集以及网络收集筛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音像制品和视频资料免费向学生开放,对学生个人修养、专业学习、个人素质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3.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针对学生渴求知识但又急躁不成熟、性格不稳定的特点,开展必要的导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有益书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个人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操作有:首先,在学生中开展阅读目的性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使学生明白如何有选择地读好书,明白要用发展的创新的批判的观点去读书,汲取书中的精华,剔除糟粕;其次,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盲目从众、偏爱、浮躁等阅读陋习中解脱出来,帮助学生在文化经典中寻求心灵的感悟,从精品阅读中收获思考和希望;最后,加强人文经典阅读课建设。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推荐出学生必读和选修的经典书目。

4.举办多种多样的读书与书评活动,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图书馆可利用本馆资源,在学生学习间隙,每年或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读书或书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图书馆可联合学工部、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利用宣传栏、书窗、通讯简报、校报等宣传工具,吸引各系部学生广泛参加,就学生关心的历史、科普、法制、文学、哲学、修养等专题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进行阅读鉴赏、征文比赛、书评会、报告会等。如能设立部分奖项,邀请院领导或著名教授作专题报告,则效果更佳,我们学院从2008年开如,就联合校团委、教务处、读书学会等相关部门,每年春季举行“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有效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水平,使学生个人情操和人生感悟得到明显的提高,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5.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献检索课教学,培养学生检索技能。

一般地,图书馆藏书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的组成比例都是根据学院发展进行配置的,但新入校的学生并不了解图书馆藏书结构与排架秩序,他们到图书馆后,看到琳琅满目的图书,或者在网上浏览资源时,看到杂乱无章、浩如烟海的内容,在惊叹知识众多的同时,又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特别是对写毕业论文的同学来说,要收集某一专题的文献感到尤为吃力,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不了解图书馆资源排架规律,不了解网络检索技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学生开展文献检索课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检索的方式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搜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通过调查,目前综合性本科院校基本上将文献检索课列入必修课内容,但在一些专科院校,该课程未受重视,甚至部分学校根本就没开设,这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就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设程序做出权威研究或科学规定。

四、结论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国教育刻不容缓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图书馆阅读引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未来面对社会生活工作压力,推动国家复合型人才建设,促进社会长远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从学生阅读心理着手,对于学生发挥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阅读水平都是行之有效的捷径。高校图书馆应担负主要职责,努力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导读服务的有效开展。

[1] 郭亚,等.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心态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7):64-67.

[2] 蔡山,牛晓红.大学生阅读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8):50-51.

[3] 褚艳秋,张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需求分析及导读策略[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3):29-31.

[4] 王爱娟.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及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07(12):141-142.

[5] 吴晶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现象分析和思考[J].情报探索,2006(4):22-24.

猜你喜欢
图书馆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心理感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图书馆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去图书馆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