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河南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 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2012-08-15 00:46胡宇明王曼文李小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河南公共服务

胡宇明,王曼文,李小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了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宏观发展目标。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但素质不高,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30余年来,河南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2010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66%,每万人口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由1978年的5人提高到146人。全省教育人口从1978年的1753万增加到近2900万,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年提高到8.7年。教育发展推进河南实现了由文盲、半文盲大省到教育大省的跨越。但是,河南教育及人力资源现状与省人力资源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人才队伍建设设定的目标还相差很远,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并进入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实现中原崛起,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推进“三化”协调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需要全社会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但是,仅仅依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既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需求,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就要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在不断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同时,逐步形成一个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职业需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因此,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快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是我省全面实施科教强省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2011年省教育厅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河南开放大学,2012年1月教育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河南省建设现代开放大学。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推进数字化远程学习,建设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远程教育云服务模式,是现代开放大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二、数字化远程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1.数字化学习的基本特点。

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网络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或其他数字化平台进行的学与教活动,它能提供更密切、更快捷的学习交流方式和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高度融合,渗透于网络时代学与教的过程之中,远程教育依托数字化学习方式,呈现出日益蓬勃发展的态势。

2.数字化学习的三大要素。

数字化学习包括三大要素,即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和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型社会是以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其必要条件是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平等、便捷的学习机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从纵横两个维度标示人们的学习与其生存、发展的关系。而数字化学习正是从技术层面契合了学习型社会要求的条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广泛共享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而数字化技术为人们随时随地直接、方便、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和知识技能提供了可能。不断创新的平台建设技术能够建构优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使所有学习者能够以简单灵活的操作满足个人的学习要求。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获取、支配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结合多媒体等技术形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习者学习素养的最理想方法。因此,不断完善数字化学习的三大要素,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学习需求,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河南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

1.云计算带来机遇与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远程教育的进步,尤其是云计算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为远程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这些资源池称为“云”,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在云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计算资源,包括软件和硬件,例如,分布式计算软件、服务器集群、海量存储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等。云计算技术“整合资源、共享服务”的思想意味着计算资源像公用基础设施一样可以进行商品流通,用户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使用个人电脑、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像使用水、电、煤气一样方便快捷的享用公共服务,而不必关心硬件更新或软件升级等问题,也不必关心数据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

2.云计算与数字化远程学习深度融合。

云计算渗透到远程教育领域,与数字化远程学习深度融合后激发延伸了新的学习理念——“云学习”,意指构建云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环境,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给所有学习者,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云终端,像使用水、电和电话一样使用远程数字化学习“云服务”,从而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

在云学习中,知识托管在云端网络中,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把一个个知识节点连接成块形成丰富而强大的知识网络,整个云学习系统包括许许多多的学习云、资源云和支持服务云,还有众多的云终端学习机。云终端学习机是一种灵活、轻量的客户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云电视等。

云学习的一个趋向是移动学习(m-Learning),强调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学习者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享受来自云端的信息服务,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有线设备或无线移动设备)都可以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

云学习的另一个趋向是“泛在学习”(u-Learning),实际上是指充分利用学习者所在的情境以及学习者所在位置提供的学习设备,来确定如何提供更好的学习。它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合适的方式提供合适的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无所不在的学习空间,从而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

3.河南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的定位。

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是一种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从而充分利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开展远程教育公共服务的新模式。远程教育云重在服务,重在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云服务模式,面向电大系统、高校网院、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及个人学习者,提供计算力、公共存储、共享带宽、安全认证及各种支撑工具等远程教育公用基础服务。建设“大规模、广覆盖、高质量、低成本”的大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是河南教育重新布局、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

四、河南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建设的基本设想

河南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的宗旨是:在已有的多种远程教育应用系统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以教育资源库构建和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共享远程教育资源库、支持多教育门户、具有多网络通道和多种类学习方式的河南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为全省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知识背景的9400万常住人口提供完善的终身学习服务,为河南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努力实现“一云多端,一库多用”的建设目标。其中,一“云”是指覆盖全省城乡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多“端”指的是包括电脑、手机、电视等能够接入云平台进行学习的各类学习终端;一“库”是指河南远程教育公共资源库;多“用”是指库内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充分共享为多种类、多形式的远程教育服务,包括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个人学习和机构培训等。

1.公共服务云覆盖全省城乡。

河南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将在已有的多种远程教育应用系统基础上构建。规划建设一个大型数据中心和一个异地备份中心,各主要城市建立二级管理服务中心,在全省各区县(市)建立数字化学习和体验中心。先进云计算技术使其能充分辐射到全省所有县市区,支持多种学习终端的接入,使所有志愿学习的个体,能够享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服务,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不仅为电大系统、普通高校、网络学院和各类教育机构的远程学历教育提供公共服务,还将以 “大规模、广覆盖、高质量、低成本”的运行模式,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业行业、团体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支持服务,提高全社会人员综合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推动人力资源强省,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2.解决“最后一公里”。

采用云桌面的思路,自主研发河南远程教育中心智能学习终端机,解决学习者利用各类学习终端接入平台学习的问题。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所有的教育资源和数据(包括个人学习记录、个人信息、课程资源等)保存在云端,大量的计算、存储功能在云端进行,学习者只要有学习终端即可进行学习。云平台覆盖的全省各区县(市)都将为学习者提供体验和学习的场所。任何符合教育云标准的云终端,包括云手机、云电视,都可以在河南各地接入河南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云进行学习,充分满足广大学习者随时、随地、随身学习的迫切需求。

3.建设内容丰富、方便适用的教育资源库。

资源库是云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各类网络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开发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资源,建设内容丰富、适用实际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努力把云平台建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枢纽。逐步建设资源库,使其内容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学历教育及终身教育等方面,且方便查找和应用,适合于各类人群和各类终端使用。平台为资源库建设提供动态、可持续、不断完善的技术手段。

4.建设多通道、多种类的远程学习平台。

建设支持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持终端三种访问方式的各类远程学习平台,提供多类型课程学习、学习档案、学习交流等功能,完善各类网络通道,形成多样的资源传送模式,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联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卫星网等运营机构,以联盟或租用的方式建立河南远程教育云虚拟专用网,使教育资源能在各类终身教育网络通道中流畅地运转,用户能通过不同终端设备和网络通道快速访问进行学习。

5.建设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

依托河南远程教育中心系统管理的各机构建立标准化的学习中心,建设一支规范化的技术和教师队伍。按照“以用户为本”,“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的服务宗旨,采取多手段“一站式”的服务模式,以服务促整合,建立省、市、县三级服务体系与保障的机制,为学习者提供周到、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

6.建设全面的平台技术标准体系。

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以标准化为基础。在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根据河南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基础上进行吸收、扩展和新建,形成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系列交换规范,为资源建设及应用平台建设提供可遵循的标准,从而便于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连通,完成资源在各系统间跨系统、跨平台的交流,实现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

7.建设健全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河南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长远的软件工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是保障平台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包括:以学习者内驱力为出发点,建立基于电子学档的评估认证体系,对学习者进行合理的评价;为整个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体系的资源建设、技术实现、管理服务等建立评审机制等内容。

[1]白云娟,沈书生.云学习:云计算激发的学习理念[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4-18.

[2]刘鹏.云计算(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王民.上海教育资源库知识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肖君.上海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5]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豫政办(2011)131号][DB/OL].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1/12/19/010282302.shtml,2011-12-19.

[6]教育部与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DB/OL].http://www.haedu.gov.cn/2012/01/16/1326698471156.html,2011-01-16.

[7]蒋笃运.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做客《高端网谈》[DB/OL].http://henan.people.com.cn/news/2010/02/03/454698.html,2010-02-03.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河南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