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2-08-15 00:49刘珍珍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岗位

刘珍珍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刘珍珍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辅导员作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弄清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能动作用。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措施;创新新人才

一、明确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中央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已有七年,教育部24号令即《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发也已五年,各高校为贯彻落实这些文件制订了大量与之相关的配套文件。几年来,各地各高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扎实推进, 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贯彻执行中,大家深刻体会到:新形势下,无论从高校把“培养什么人”的国家战略落实在“怎样培养人”的学院行为来看,还是从学院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推动学院发展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既不亚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也不逊于各级行政管理者队伍建设。事实雄辩地证明,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中离他们最近的引路人,是大学生成长中最亲密的心灵使者。他们的育人功能及发挥程度,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学校文化的传播及品牌形象的树立等,都发挥着重大能动作用。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知识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风良好的辅导员队伍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推进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

1. 辅导员岗位缺乏吸引力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在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下降。辅导员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基层力量、一线工作者,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普遍存在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工作时间长、 工作成绩不易显现等问题, 加之辅导员工资偏低、地位不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等现象,导致辅导员岗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很难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2. 岗位的职业化要求与辅导员地位的不平衡

由于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特点,客观地要求辅导员必须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工作,其自身必须具有职业化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这一工作。但同时在各职业院校我们看到,由于辅导员岗位工作责任大,工作强度、难度大,工作时间长,发展前途渺茫,地位低,身兼数职等特点,致使大多数辅导员缺乏对本职岗位的认同感、归属感,缺乏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精神。从而使辅导员岗位成为了一个“中转站”、一个“跳板”,当自身能力提高或遇到更好的机会时便离开辅导员岗位。由于他们的职业理想不在这个岗位,其工作热情、钻研精神就可窥见一斑,辅导员的职业化要求与队伍现状短时间内很难形成一致。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1. 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宏观指导,又需要各地各高职院校的具体贯彻落实;既需要人们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又需要明确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能动作用;既需要明确辅导员岗位的工作职责及要求,又需要清楚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状况、 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等。 这些都需要学院领导特别是院长的高度重视,既要重视辅导员师德建设,又要重视加强辅导员队伍政策、法规建设;既要关心辅导员工作学习,又要关心其生活、心理需求等。要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政策平台,解决发展方向问题及后顾之忧问题,使其真正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人生事业去奋斗。

2. 加强辅导员选聘工作,保证队伍质量

在对原有辅导员队伍进行整改的同时,对欲选入者应拓宽选聘渠道,可向社会公开招聘。对前来应聘的诸多应聘者,除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综合测试”外,还可通过场景设计对其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考核,通过优中选优确定最终人选。同时对最终确定的入选者要按照其学科背景、能力特长和潜在优势,依据相关的人力资源理论,为其确定相匹配的岗位。从而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也能够为其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其自身发展提供适合的空间和平台。

3. 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规范辅导员岗位职责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人生职业,更是一项高尚而平凡的人生事业。作为辅导员自身,只有清晰了解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形成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吻合的主体价值观,才能积极、主动、自觉地把这样一个平凡的事业做得不平凡,把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小事做得不简单。为此,学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结合各校具体工作实际,为其制定出清晰规范的工作条例、岗位职责及一一对应的评估、考核办法,建立完善激励辅导员“岗位成才”、“岗位发展”、“岗位奉献”等长效机制,使每一位辅导员都能清晰地认识这份工作的分量,有效地履行工作职责。

4. 加强辅导员培养培训工作,为其成长搭建平台

第一,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

一是积极组织参加教育部、教育厅为辅导员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不放过任何一次提高和学习的机会。据统计,每年有上百人次参加这类培训学习,使辅导员在理论水平和经验技能上都得以提升。

二是建立校本培训机制。即各校建立的以学校自己培训为主的辅导员培训制度。这种制度,一方面由学校组织培训团队对辅导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列培训,另一方面还可聘请校外知名人士到学院对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二者有机结合,使辅导员理论水平得以提升、视野不断开阔、工作阅历越来越丰富。

三是以学年为单位组织、开展辅导员技能大赛、精品活动等,为辅导员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通过学院《学报》专栏开设、设立课题等方式,鼓励并强化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

第二,为辅导员业务成长搭建平台,成立素质教育教研室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一方面启动“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学院人事处具体制定出评定方案,使辅导员职称评定正式步入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轨道,现已有一部分辅导员评为辅导员系列讲师,这些令人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为辅导员业务成长搭建平台,成立素质教育教研室,包括德育教育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指导教育教研室。根据辅导员所学专业、知识背景、特长并结合个人发展需要,将其划分到五个素质教育教研室中,并用培养专业教师的要求及标准培养培训辅导员。这一模式推动了湖北省辅导员队伍建设之先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一创新举措使辅导员真正具备了干部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为辅导员的个人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充分调动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为辅导员后续发展消除了后顾之忧。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中共中央16号文件,2004-08-26.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 教育部 24号文件,2006-05-20.

G71

A

1008-7427(2012)03-0030-01

2011-09-21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岗位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