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管理 杜绝“小金库”现象

2012-08-15 00:49周丽华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小金库会计人员部门

周丽华

(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1300)

加强企业管理 杜绝“小金库”现象

周丽华

(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1300)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企业这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法律体制不健全、企业诚信缺失、会计监督机构不完善等现状的存在,“小金库”这颗毒瘤普遍存在于各类企业组织中,阻碍了企业工作的正常运行及作用的发挥。在本文中,笔者将浅谈企业单位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成因、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企业管理;小金库;会计;监督体系

一、“小金库”的定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财监字[1995]29号),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具有隐蔽性、分散性等特点,为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打开方便之门,严重干扰财经管理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是全国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

二、“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一)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存入“小金库”

这种情况比较集中地存在那些为企业内部员工或社会提供培训、开展讲座、设立咨询会的企业。这种以副营业务形式存在的活动的收入,金额比较小,也不受到重视,往往成为企业监督的薄弱环节。这些没有收据的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也就常常被划进了“小金库”。

(二)虚列支出或虚增成本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这种现象较容易出现在规模较小或会计机构不健全的企业中,这些企业单位,自身的财务核算系统没有形成体系,会计账目记录混乱,各科目设置不合理,明细账分类无序。在这种混乱中,“小金库”部门有机可乘,通过虚增工程或者费用的成本,甚至是虚构支出项目的来充盈“小金库”。

(三)经营收入未按规定纳入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

有些企业单位则利用产品进出仓管理手续不健全或者购货方未索取销售发票的漏洞,私自转移仓库内的部分产品或者隐匿已销售的全部或部分产品的销售收入,使该部分收入无法进入正常的会计核算,而是流入“小金库”中。

(四)企业处置资产时设立的“小金库”

企业处置资产主要有出租设备、出售废旧物品、报废固定资产这几种形式。私设“小金库”的部门对这些处置资产的收入往往不入账,有时还利用手中的权限私自将这些资产秘密转移处置,所得通通流入“小金库”。

(五) 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企业或个人在没有购货或者产生实际费用的事实基础上,伪造假发票,从而骗取资金进入“小金库”。

(六)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企业利用上下级单位的便利关系,通过相互转移资金,而后再将此笔资金转到“小金库”中。

三、“小金库”的形成原因

(一)单位部门的领导人在利益的驱使下,默许了私设“小金库”的做法

单位领导人在进行企业对外业务时,需要打通人脉以此来招揽业务;为了得到升职的目的,也会向上级领导公款送礼进行贿赂,向下级人员公款吃喝以笼络人心;有的单位领导人甚至滥用职权,将“小金库”的资金私自用于奢侈的物质生活,如用于豪华住宅、豪华轿车或是私人会所。这些潜在的利益都促使他们建立起庞大的资金链,私设“小金库”。

(二)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

企业的会计工作经常存在以下薄弱环节:内部管理不善所导致的会计账目记录混乱、数据严重失真;由于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或是会计人员数量短缺,造成会计手续不健全、记账随意、原始凭证残缺、会计资料不完整等;为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单位伙同会计人员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会计档案的保存未按要求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也没有设专门的看管人员等。不法分子正是通过这些漏洞,不断的转移资金到“小金库”中。

(三)监督部门检查力度不大

针对企业的监督,有关部门往往仅靠几次集中的检查而下结论,这种缺乏长期性、周期性及综合性的检查,给了私设“小金库”部门的相关人员一种错觉:仅靠检查前的突击准备,或是利用会计机构本身的薄弱环节,便可轻松躲过监督部门的检查。对此,监督部门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对企业的监督要更全面,更系统,同时要建立起奖惩机制。

(四)强大的关系网,使得“小金库”牵一动百

“小金库”所牵涉的往往不仅仅一两个人,而是一大片。这强大的关系网一方面可能使相关人员通过人脉得以开脱罪名,另一方面牵一动百的局面也给查处私设“小金库”的有关部门带来阻碍。

四、“小金库”的危害

(一)损害企业利益,诱发经济犯罪

掌握“小金库”的个人或团体,往往将“小金库”视为私人所有,经常公款吃喝及公款贿赂,这使得企业的营业利润不断减少,也不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由于“小金库”的便利,腐败行为也愈来愈严重,不少“小金库”部门抵制不住诱惑,更加的挥霍无度,甚至走上了经济犯罪的不归路。

(二)严重干扰财经管理秩序

“小金库”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虚假的会计信息。为了躲过有关部门的查处,“小金库”部门授意做 “多本账”,甚至是假账,使企业会计信息得真实性大打折扣。这也严重干扰了投资者、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判断,扰乱了经济秩序,使得国家财产及集体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三)非正常性的消费增长

“小金库”拥有者常常将其视为私人腰包,公款吃喝行贿,无一不能,对于奢侈品消费更是一掷千金。这种本身违反社会利益分配公平的非正常的收入,所带来的消费也是不合理的,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败坏社会风气

“小金库”的存在向社会传达了一种不健康的讯息:通过利用职权,建立“小金库”,便可不劳而获。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劳动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也让那些尝到甜头的人“前仆后继”,甚至为了谋取不法利益走上犯罪道路。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加强企业管理,杜绝“小金库”现象

(一)强化管理,促进企业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构建科学的管理理念、健康的运营模式和优秀的企业文化,都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建设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建立起科学的可持续的制度的基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及个人的行为作出规范。这在无形中,给予“小金库”部门当头一棒,令他们无处可遁。

(二)强化员工法制观念

法制观念薄弱是“小金库”得以长期存在的一个因素。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要加强关于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同时谨防来自各方面的诱惑。除此之外,企业要以诚信对会计人员进行引导,要求会计人员做到以下几点: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提供的数据必须真实正确;要严格保守商业机密。

(三)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奖惩制度

首先要发挥财务、纪检、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监督力度,将“小金库”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同时建立起奖惩制度,开展教育学习等工作,让企业员工正确认识到“小金库”的危害。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主要通过对有关人员的审批权限、费用开支情况、应收款项的发生和回收情况、采购制度的执行以及采购成本的变动等方面的监督。

[1] 贺晓春,刘宏. 建立长效机制 科学防范“小金库”[J]. 财政监督,2011,1.

[2] 徐新华. 浅谈“小金库”的形成及对策[J]. 安徽水利财会,2009,3.

F279.23

A

1008-7427(2012)03-0103-01

2012-01-08

猜你喜欢
小金库会计人员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基于新时期经济学视角的“小金库”治理对策探析
浅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论“小金库”的违法性及治理对策
小金库为何屡查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