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视角下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2-08-15 00:49骆家宽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高职

骆家宽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开放视角下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骆家宽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新一轮教育改革,高职教育如何进一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进开放式办学,是高职院校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从深化校企合作,做实工学结合;利用社会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辅以远程教学,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办学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等五个方面谈些体会和思考,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

开放视角;高职教育;思考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高职院校办学普遍起步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面临新一轮教育改革,高职教育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举办时间较晚的院校,包括省级电大举办的高职学院,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改革和建设的任务更重。面临这一历史重任,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进开放式办学,笔者谈几点肤浅体会和思考。

一、深化校企合作,做实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的必由之路。根据专业布局和课程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多方式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办学的成功模式。

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很多,在办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校中厂”。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办学场所,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等,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体机构,比如生产车间、生产实训室、培训中心等。即以“校中厂”的方式,同时也合作创办了校内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以此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让企业在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同时,接受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实训,完成相关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近几年来,我校采取这种方式建立了近十个实训室,其中有两个被批准为省级和国家级实训基地立项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到学生的欢迎。二是“厂中校”。学校“走出去”,到企业生产现场,通过与企业培训中心等合作,以“厂中校”的方式,将学生阶段性地安排到企业学习专业性强的实践课程,到生产一线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我校石油工程技术等三个专业的学生先后有三级赴江汉油田培训中心接受为期一年左右的部分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现场教学,通过“厂中校”方式的阶段性培养,学生能接受现场先进仪器设备的实训,掌握高端技能,实现了顶岗实训与实际岗位的紧密对接,校企双方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通过企业走入行业,毕业生在多个油田就业,受到行业的欢迎。三是建立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安排生产一线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顶岗过程中的技能教学和培训。通过在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对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了保证作用。四是合作培养。企业选派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学校选派教师下厂顶岗实践;学校为企业开办“订单委培班”和进行员工培训,等等。江汉油田把我校作为该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从2011年开始,委托学校订单培养盐化工等专业人才。五是项目合作。主要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任务驱动、项目合作、产品研发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这是高职教育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也是校企双方需要重视做好的合作。

校企合作的方式还有很多,重要的是:校企双方坚持“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共同发展”的原则,深化合作的深度,拓展合作的广度,把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做实做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实习实训、订单培养、职工培训、项目攻关等方面,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深入开展全方位合作,从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双赢”。

二、利用社会资源,优化师资结构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这三大基本功能的实现主体主要靠教师。我校办学五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办学起步晚等原因而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素质教师短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关于“四类”教师构成的要求,对办学起步晚的院校,包括电大举办的高职办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指明了方向。

一是在师资构成方面,要以开放的视角,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重视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校内专任教师”队伍,要按照“培养、引进、提升”相结合的原则,精心制定长期规划,切实做好具体计划,建设“少而精”的专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近5年,我校每年招聘专任教师近20人,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实现了每个专业都有精干的骨干教师团队的目标,逐步满足了专业课教学的需要。

(2)“校内兼课人员”的管理,要充分体现高校教工多渠道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思路,在确保教辅、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规范兼课人员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校内兼课教师管理办法,对资格要求、任课课程范围及工作量标准、申请及审批流程、考核管理及课时酬金核发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部分管理人员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兼任适当工作量的教学工作。

(3)“校外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本着“借智、合作、共享”的思路,建立从校企合作单位长期聘请教师的机制,采取从“厂中校”的企业聘请校外实训基地任课教师,从“校中厂”中聘请一批课程实训指导教师,从专业面向和对接的行业企业中聘请一批专业技能讲座教师等,构成在行业企业中聘请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务和丰富实践经验并有较强理论功底的专业人员、能工巧匠,担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兼职讲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高效高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近三年来,学校聘请校外兼职教师108人,占教师总数的36%,其中“楚天技能名师”4人。我校省级和国家级实训基地立项建设的专业教师中,校外兼职教师是主要力量,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在实践技能教学中起到独特的作用。

(4)由于办学的历史原因,省级电大举办的高职,其“校外兼课教师”的比例都比较高。在学校发展快、专业变化大的情况下,这类教师在学校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起到了一定补充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值得进一步做好。

二是在提升师资水平方面,要内外结合,切实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以“充实、培养、提高”为主要内容,与行业企业密切联系,做好分级分类培训。比如,对“校内专任教师”采取“校校合作”培养,选派到对口交流和支援的院校担任教学工作,参加教学研究和管理;采取校企互派,满足教师达到顶岗实践的需要,实现双师素质的不断提高,等等。

(2)要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明确不同的要求,实施分类管理。比如,对“校外兼课教师”,应针对他们非全职在校教学的特点,做好资格审查和岗前集中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并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对“校外兼职教师”,则实施“双重管理”和“双责” 考核,充分发挥其一岗“双责”的作用。

(3)以教学为中心,优化教学工作环境,完善教师综合业绩考核制度。要牢固树立支持教师、服务教学的意识,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充分施展才华的环境,注重营造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愉快的学术氛围,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和成就事业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关心教师的生活,不断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将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行业服务的工作业绩纳入考核,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开展“教学质量优秀” 、“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项评比活动,对师德教风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进行奖励,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还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抓好的重要工作,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基础和关键的作用。

抓好课程建设,注重能力培养。一是要依据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必须够用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基础,定期组织基础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吃透不同专业的基础课教学要求,选择和设计各大类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方法,选定适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标准和要求,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和方法,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保证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标准要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三是要抓好重点建设,带动其他课程。近三年多来,我校结合重点专业建设,投入一定的经费,从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受益面大、对学校专业发展起重点支撑作用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主干课中评选20门,分两批立项建成了16门校级精品课程,占全部课程的6%。并以此带动校系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校课程的建设。四是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推进产学合作育人。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五是要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远程专业教学,为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条件。

制定管理办法,抓好质量评估。为保证课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从建章立制入手,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管理办法》、《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等管理办法,成立课程评估专家组,全面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评估,认真做好精品课程的管理、监督、评估验收。同时,做好评估的总结和反馈。全面的课程建设和深入的课程评估,明显改善了教学基本条件,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肖珊、康凯同学分别荣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团委、省妇联等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省技能状元选拔赛第二、第三届形象设计技能状元,我校参加由共青团湖北省委、中国联通湖北省分公司、湖北省学生联合会主办,武汉纺织大学承办的第四届湖北省大学生服装秀大赛,与两所本科学校并列荣获团体一等奖,等等。近三年每年学生在参加全国和全省各项技能大赛中均获得重要奖项50项以上。

四、辅以远程教学,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院校部分专业的学生第三年的教学基本不在学校进行,也有不少学生在顶岗实习后就上岗就业了。如此较长时间学生分散在校外不同地点,学生与学校处于分离状态,不利于对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基于高职学生教学环节和学习特点,辅以远程教学,能够解决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及实践教学的时空矛盾,有利于课堂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有利于满足学生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加强顶岗实习阶段的教学与管理。特别是电大举办的高职教育,更有条件利用网络教学解决好这一实际问题。

为开展远程教学,一要建设优质教学资源。采取自建、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相结合等办法,建设一批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利用或开发远程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先进的现代学习条件。二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结合远程教学的先进技术,将与顶岗实习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集中顶岗阶段进行,使工学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多地体现“干中学”和“学中干”。三要抓好教师指导学习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远程网上教学不同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并利用远程呼叫答疑系统、双向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提高远程网上教学的效果。

五、提高办学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

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高职院校要 “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特别强调要“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2]。

一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实施项目合作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农村社区教育等服务,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贡献。面向当地区域现代服务业,开展研发、咨询等服务。高职院校大多开设有与现代服务业相应的专业,要把专业建设与提升服务业水平结合起来,着眼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提升服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个领域,调整专业设置,提升办学能力,全方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面向毕业生职业人,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满足毕业生回读学习实现再就业的需求。

二是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努力成为当地继续教育和文化传播的中心,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开放教育资源,开展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区教育,服务老年学习,在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国家关于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教育发展思路,给我们明确了办学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从全国来看,省级电大近一半是两块牌子(广播电视大学和高等职业学院)一套人马,这种形式有利于多层次多类型办学,全方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独立校名办学的(包括市州高职院校、市州广播电视大学),应加强校校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在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对外开放办学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注重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针对企业的境外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满足企业发展和高技能劳务输出需要;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及办学经验,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及优质教育资源,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努力提升办学水平;立足开放式办学,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互派学生进行长期或短期学习交流,选送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吸引国外境外学生来校学习。

[1][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

Thoughts about Develop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n Open Perspective

LUO Jia-kuan

In the new rou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need to think about how to reach out to and serve the society further, and promote open education. The author shares his thought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tensifying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mplementing work-study combination; making good use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optimizing faculty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ng better occupational abilities; promoting distance education and achieving better results in teaching; running the school more effectively and serving the society better.

an open perspectiv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

G71

A

1008-7427(2012)03-0005-03

2012-02-17

作者系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教授。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高职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