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2012-08-15 00:43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内旋外展患肢

杨 玲

河南项城市中医院 项城 466200

2010-01—2011-06,我院共对16例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中16例全髋关节置换,男7例,女9例;年龄54~77岁,平均67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例,骨性关节炎2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10例。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2周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避免做髋关节内收,内旋,过度屈髋等动作。术后随访至今,16例均未出现脱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的重点是注意监测生命体征,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术后1~2 h内测脉搏、血压,1次/0.5~1 h,若发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或心前区不适,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和掌握输液速度,防止出现急性心衰或肺水肿,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对糖尿病患者要定时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并观察伤口情况,以防切口感染。

2.2 体位与制动 保持正确的体位,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30°[1]中立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近患肢而过度内收。目的:防人工假体脱位。

2.3 疼痛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较剧烈,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术后应用镇痛泵,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气促等。强调注意药量不可过大,术后3 d仍疼痛较剧者,注意体位的变换和牵引的调整,保持正确及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在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2.4 切口引流管的护理 由于手术创口大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和引流液的色、质、量。为了达到术后创腔既充分引流又避免过多失血,近年来我们的做法是手术当天采用非负压引流[2]。术后第1天改为持续负压引流,术后24~48 h后当24 h引流量<50 mL即予拔管。在引流过程中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阻塞,挤压并记录,1次/30 min,如发现引流液流速 >100 mL/h,应通知医生,必要时予夹管30 min,并要注意观察腹股沟髋部和大腿外侧有无肿胀,防止引流液积聚在创腔。要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一旦污染及时更换。按医嘱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防止手术切口感染。

2.5 患肢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 密切注意观察患肢感觉活动和肢端皮温、肤色的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6 预防压疮发生 特别是老年患者尢应注意,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1次/2~4 h。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干燥、无渣屑。

3 康复指导

患者对于人工假体置换,无论在心里还是在生理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年老高危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要有顽强的意志,不怕痛苦,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在此基础上,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患者自觉主动功能锻炼。

3.1 康复训练早期(术后第1~2天) 做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及踝、趾关节制动伸屈 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及疼痛,使切口早期愈合。检查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是否正确,可让病人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感觉到髌骨上方随肌肉收缩而移动,也可以用手推动髌骨,如推不动,说明收缩股四头肌方法正确。

3.2 康复训练中期(术后第3~5天) 鼓励患者自动活动双上肢,握拳,屈伸肘腕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环节等活动,保持上肢肌力同时有助于保持呼吸功能正常,术后第2~3天作髋、膝关节屈伸练习,从小角度开始,逐日增加角度,但不能超过90°[1],同时加强外展肌锻炼,用手固定患肢外侧,做患肢外展;术后3~4 d从坐位过渡到下床,护士在旁扶助使上身略向后靠,保持屈髋不超过90°,并保护好术侧下肢,防止内旋外旋;术后4~5 d可扶助步器下地行走,锻炼时有人在旁扶助,防止跌倒。

3.3 康复训练后期(术后第6~7天) 病人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允许病人翻身,翻身时两腿之间放一软枕,患肢不可向上,鼓励病人可以扶拐行走。锻炼时有人在旁扶助,防止跌倒。术后第10~14天拆线,扶双拐出院。

4 出院指导

(1)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卧位应以平卧或伴卧为主,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3周内屈髋<45°,以后逐渐增加,但避免>90°,不可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负重指导,术后2~3周扶双拐下地(不负重),1个月后,可单拐行走(稍负重),3个月后,可弃拐行走,但避免患肢髋下蹲。(2)日常活动指导:指导准确更衣(如穿裤子时先患侧后键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鞋带的鞋),日常个人卫生,如上厕所、洗澡等应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不坐低凳。不可抬高患肢使膝关节高于骨盆,不可跷二郎腿。[5]一切活动避免关节遭受压力,如爬梯、跳、跑、提重物等,拄拐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外出时使用杖。如果发生剧烈的髋关节疼痛,肢体变得内旋或外旋时,应立即告诉医生,明确有无脱位的可能。(3)术后6周复查,摄X线片,观察假肢有无松动或位置有无改变等,如病人情况良好,应鼓励病人增加活动量,特别增加髋关节外展肌、屈膝肌的锻炼。按时复查,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患肢出现肿胀、肢体位置异常或感觉髋关节脱臼,局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4)如遇拔牙或泌尿生殖手术,应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防因菌血症发生导致髋关节晚期感染。(5)肥胖病人要适当减肥,戒烟戒酒。

对于髋关节受累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时行全髋置换时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重视肢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正确指导躬耕锻炼,并做好出院指导和随访。治疗及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2周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避免做髋关节内收,内旋,过度屈髋等动作。术后随访至今,16例均未出现脱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1]程凤敏,郎云琴,李划珍,等.老人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护理和康复杂志,2007,6(6);396.

猜你喜欢
内旋外展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13例伴有垂直运动异常的知觉性外斜视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三角形的外展双叶形”的拓展与链接:由“枯井与宝剑”的故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