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英雄式的赞歌
——论《红色英勇勋章》和《海上扁舟》里的英雄主义情节

2012-08-15 00:49朱艺卉吉吉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克莱恩弗莱明扁舟

朱艺卉,张 吉吉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谱写英雄式的赞歌
——论《红色英勇勋章》和《海上扁舟》里的英雄主义情节

朱艺卉,张 吉吉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自然主义时期代表作家。但大多数文章讨论的是的克莱恩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他的《红色英勇勋章》和《海上扁舟》里的人物都表现出了英勇的一面。本文将论述两篇文章中共有的英雄主义情节。

斯蒂芬•克莱恩;英雄;英雄主义

一、英雄主义及其发展

英雄主义就是人们敢于压倒一切敌人或战胜一切困难、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风貌,体现了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品质,并且是生活态度和献身精神的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在遥远的远古时代和生产能力较低下的奴隶封建社会,还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英雄主义在人们心中有抹不去的一面。每个人心中都有英雄的形象和想当英雄的冲动,威廉•詹姆斯在一个世纪前就曾指出。人类关于现实的普遍本能就是始终把这个世界从根本上看作英雄主义的舞台。”[1]。西方许多文学家,都不断的塑造出一个个英雄形象,用鲜活的英雄事迹来吸引读者,鼓舞人们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但大多的人对于英雄主义的追求事实上都包含着一种恐惧.渴望成为英雄,但又害怕面临死亡的威胁。在矛盾中,文学家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英雄式的主人公。而这个十字路口是人类所必须面对的对死亡的选择。

英雄主义经历了从古希腊开始,由希腊的统治阶级都不断宣扬英雄意识,告诫年轻人要有勇敢的品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到在中世纪时期英雄的光环被宗教势力的阴霾所掩盖,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英雄的理念再次得到发展,使英雄主义朝着更理性的发展方向,不再拘泥于古希腊时期完美的,英勇的和无畏的,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而是提出英雄们本身不仅有优点而且还有缺点。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人们也无法回到古希腊人类纯粹的神性英雄主义,文学家们在现实和梦幻中徘徊犹豫,将英雄主义个性化,找到一个出口来释放压抑、缓解冲突。

二、《红色英勇勋章》和《海上扁舟》中的英雄主义体现

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美国现实主义时期代表作家,很多人都把他看成是“美国文学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主义作家”[2]。1900年6月克莱恩因肺病医治无效而不幸逝世,年仅29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共发表 5部长篇小说,2部诗集,300余篇短篇故事、报道和特写”[3]。斯蒂芬•克莱恩的自然主义创作风格主要贡献《红色英勇勋章》(1895)、《街头女郎梅吉》(1896)、《海上扁舟》(1897),《蓝色旅馆》,《不幸的实验》等中充分体现,其中《红色英勇勋章》和《海上扁舟》是斯蒂芬•克莱恩的代表作。本文主要来试析两篇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式的人物形象。克莱恩本人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亲身的参战经验的,他的创作无疑是受了当时整个社会都盛赞的英雄主义的影响[4]。《红色英勇勋章》讲述的是内战时期一位年轻士兵在战争中从无知,狂热到恐惧,愤怒,成熟的成长过程[5]亨利• 弗莱明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来自于美国南部农场的青年。他不顾母亲的坚决反对。怀着满腔热血和希望成为英雄,而参加了战争。从童年起,他就梦想着“Greek like”般的战争辉煌和英雄荣耀。追求着英雄般的“Greek death”。因而,“从报纸上读到的经过大事渲染的英雄事迹使他热血沸腾。他渴望效仿古希腊的战争英雄,凯旋执盾而归,或战死卧盾而还。”[6]小说在开头为读者描写了一种急于在战场上立业的拥有英雄主义的情操和爱国主义的热情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所表现出的激情是人们心中已墨守成规的英雄形象,但是克莱恩并没有选择这种传统,而是打破传统从一位真正的参战士兵的内心出发来重新解读英雄主义。弗莱明这种天真的想法在经过连续几个月不断操练的军事训练后慢慢的被现实所吞没,当部队传言说他所在的连队将上前线时。弗莱明却开始忧虑起来,他开始对战争产生恐惧,担心自己是否会变成逃兵,起初对战争的热忱完全化为乌有。对于战争一无所知,使弗莱明开始更加的怀疑自己,但在弗莱明的心里英雄形象并没有因为想象和现实的不一样而消失,他还是做到了一个士兵应尽的职责,首次小规模的作战胜利是弗莱明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但敌人又一次猛烈的进攻使他感到害怕,是一种对死亡的恐惧。最终使他选择逃离战场,在逃离的途中,克莱恩描绘的这样一幅场景:弗莱明见到一只松鼠.捡起一只松球朝它扔去,松鼠在一阵惊慌中逃之天天。这时,弗莱明欣慰地感受到这是一种任何生物在面临危险都会选择自我保护,从中他似乎为自己临战逃跑的伪英雄的行为找到了理由,这说明在他心中仍有英雄主义的意识的存在。在逃跑的整个途中,弗莱明遇到了从战场上下来的形形色色的士兵,有的受了伤但意志高昂,为自己那被誉为“红色英勇勋章”的伤口而荣幸,有的身负重伤晕了过去,但在他弥留之际并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他的死是神圣的,是令人敬畏的,这使弗莱明很羞愧,他开始为自己临阵脱逃的行为有所自责。最后弗莱明碰到了一批和他一样的逃兵,他竭力的想拦住逃兵询问战争的情况,却意外受了伤,幸运的拥有的一处“红色英勇勋章”,这块“勋章”使弗莱明不仅安全的回到了部队还受到了战友们尊敬和照顾。弗莱明反省自己的行真激发了自己心中的成为英雄的火焰。在以后的战场上,表现的非常勇敢,英勇击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真正的英雄。

《海上扁舟》是斯蒂芬•克莱恩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是作者赴古巴进行战地采访时在弗罗里达附近海面遭遇海难,死里逃生这一经历的艺术再现。作品细腻地描写了记者等四人在大海肆虐,死亡逼近时,绝望和无奈的心情,但仍然英勇的与大海搏斗的场景。[7]约瑟夫•坎贝尔最享有声誉的一部作品《千面英雄》里说的“千面英雄”意指神话中的英雄只有一个,那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神话中的英雄尽管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实际上乃是同一个英雄被不同的文化赋予千差万别的面貌而已。[8]《海上扁舟》里的船长,厨子,记者,加油工就表现了另外一种的英雄气概,他们不同与《红色英勇勋章》里的弗莱明和他们的战友们英勇杀敌,他们的英雄气概表现在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他们勇敢地和大海上的恶劣气候搏斗,《海上扁舟》里的四个人在一条连浴盆大都没有的小船上寻找离海面最近的海岸,每个浪头都给小船的航行带来问题,受伤的船长躺在船头,其余三人在船长的指挥下有人从船里舀水,有人不断的划桨,想尽一切办法躲过一个个浪头,糟糕的时候当他们成功地越过一个浪头之后,发现后边又有一个浪头接踵而来,一样的气势汹汹,一样的急不可待,非要想方设法把小船吞没不可。但他们没有放弃,互相办互助,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他们昼夜兼程的不停舀水,划桨。他们再轮流休息的时候想过自己的遗嘱,但当浪头汹涌而来时,他们有积极地英勇的躲过一个个浪头。他们是勇敢的,和战场上英勇杀敌是一样的,都从中体现了生命本身的价值。小船快要被一次次的海浪袭击摧垮时,四人选择了跳船,拼命地游向海岸。当记者深陷一处很难游的地方,停滞不前的时候,船长已经游的离海岸很近了,但他仍然有想办法去救记者,不断向记者喊着往船的这边游,记者却神奇的被海水抛到了仅仅齐腰的地方,记者得救了,厨子和记者在船长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受了伤的船长看到同伴身处危险,毫不犹豫的伸手相救,他是一名英雄,不顾自己的安危,这就是一种英雄的气概。

三、英雄们的“无名化”

克莱恩在这两部文学作品的运用的一些特殊的技巧就是作品中的人物没有真实姓名,作者用的是人物的特征和职务来命名。《红色英勇勋章》里的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开篇时被称为“年轻人”或“他”这其中就不乏有“无知”与“经验浅薄”的意味,直到第十一章才有真实姓名,其他的主要人物也是无名无姓的。有的叫“高个子士兵”,有的称“高嗓门的士兵”或“衣衫破烂的人”,还有的称做“快乐的士兵”等.同时,作者用了“山猫”,“豪猪”“野猪”,“松鼠”和“毒蛇”等动物来比喻战火中士兵的不同状态。[9]他们的连队没有番号,美国这场引以为自豪的战争,作者却连南方或北方军队都几乎没有提起,而是用双方军服的颜色——蓝色和灰色——加以区别。《海上扁舟》里的四个主要人物,克莱恩在描写人物时,也没有提到他们的姓名,而是用了他们在社会上的职业名称:船长,厨子,记者,加油工。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不用阶级和生活环境,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英勇无畏,互相帮助,死里逃生,是真正的英雄。从这两篇作品的写作技巧“无名化的”里可以看出,作者有写作的目的和意图在文章里,这不是关于某个或某些具体人物的英雄故事.而是从最普遍的意义上来描绘人类在面对死亡恐惧时的英雄主义反应。社会上的任何人都有成为英雄的一面,只要勇于担当,英勇顽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现在的社会崇尚英雄主义情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渴望在某种既定的英雄体系里,获得自身价值观和认识观的提升,从而实现自己心中英雄梦想。斯蒂芬•克莱恩里的英雄人物们是来自社会不同层次的人,克莱恩意在表明英雄并不是神话里的英雄,就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1] 威廉•詹姆斯. 宗教经验种种[M]. 尚新建,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化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刘海平,王守仁. 新编美国文学史•2[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 Charles H.Brown,The Correspondents’War:Journalists in the Spanish American War[M]:New York:Scribners,1967:2.

[5][7] 李公昭. 新编美国文学选读[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6] 郑丽. 对英雄主义的重新阐释[J]. 外国语言文学,2005,(4).

[8] 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M].张承谟,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9] 杨仁敬,杨凌雁. 美国文学简史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Composing a Heroic Paean——Discussion of Heroism Plots 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 The Open Boat

ZHU Yi-hui,ZHANG Zhe

The American writer Stephen Crane is a representative writer in America's naturalism. Although most of essay main discussion about the existentialism and naturalism in his work ,the characters both in his famous work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and The Open Boat which show the character of heroism, this article is a discussion of the plot of heroism 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and The Open Boat

Stephen crane; hero;herosim

I106

A

1008-7427(2012)03-0086-02

2011-01-10

猜你喜欢
克莱恩弗莱明扁舟
埋头做事
埋头做事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青霉素发现者的两字经典
克莱恩医生的秘密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故事
垂钓
不可错过的克莱恩·蒙塔纳
Exploration of Existentialism in“The Open B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