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审美之变迁

2012-08-15 00:49刘会军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大众动画文化

刘会军

(广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审美之变迁

刘会军

(广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当代动画视觉形象引导大众审美,视觉文化与动画视觉形象审美互相影响,文章以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审美变迁为例,简述了视觉文化的大众性。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审美变迁说明:动画视觉形象的构成条件、表现形式、媒介之间相互关联。

视觉形象;大众审美;视觉文化

中国审美传统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大众审美目的在于实现人、事物、自我之间的美学沟通,大众审美的变迁与艺术、技术、科学关系密切,历史上,大众审美的趣味、心理、观念受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当代动画视觉形象审美必然影响大众审美,从艺术和美学剖析动画的角色、场景以及辅助视觉形象(道具、武器、服装),其审美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一、动画视觉形象的审美变迁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艺术图形在动画中借鉴和使用,动画的视觉形象审美变迁“往往首先着眼与研究它的形象艺术的形式,这大概是由于它与众不同的艺术特性所带来的一种合理的偏重。”[1]当代动画的视觉形象依据制作技术、手段和画面最终效果分为:二维、三维形象。传统动画视觉形象侧重于美术表现,视觉造型以地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或者综合多种艺术造型因素;当代动画视觉形象语言并且随着时代、技术、叙事、文化精神而转变,侧重于数字技术运用,所以,动画视觉形象审美的意味着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各种动画视觉形象既有电影特性,又具有视觉语言的属性,审美带有多学科属性。“电影美学研究的核心目的是对电影作品进行美学分析。”[2](P6)影视动画视觉形象审美分为两方面:视觉造型自然、生动,造型规律形式美,如,形状、色彩、结构、动态、节奏、韵律等有文化内涵;视觉形象的社会美,符合公众社会实践需要和道德、伦理标准,即具有普适价值,又不失形象个性化特征,从审美本质达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作为审美客体——动画视觉形象表现手法涉及许多艺术形式,审美主体的经验、素质影响视觉形象。当代动画正面视觉形象审美形态多以唯美、崇真、尚善为主;而反面视觉形象则多采用象征、比喻、丑化的手法表现对象的身份特征。特殊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内容能增强动画片艺术性,并且节约制作成本。不同时期的动画视觉形象有着不同的审美解释。

各种动画艺术视觉形象审美特征与影视艺术语言相互联系,不可避免带有时代的印痕,动画视觉形象变化和发展最典型的例子是孙悟空的形象演变。中国动画视觉现象审美随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大体上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949—1957年,动画制作技术逐步成熟,视觉形象借鉴民族美术造型表现;1957—1966年独立创新动画视觉形象完全形成中国特征;1966—1976年,视觉形象服从政治、意识形态的要求;1976—1994年,‘中国学派’视觉形象风格继续发展,动画民族风格渐行渐远,商业性渐渐增强,但是忽视了外国动画发展的动态;1994—至今,制作技术创新突破了视觉形象的民族化限制,计算机动画软件迅速普及,数字技术与动画艺术传统结合,引入商业运作。如果说中国动画视觉形象是‘神似’大于‘形似’;那么美国动画则追求视觉形象逼真性。

二、动画视觉形象引导大众审美

影视动画综合多种艺术与技术,动画视觉形象跨学科交叉表现。首先,艺术家创造的动画视觉形象是可视性的产品或艺术品,“视觉产品就是人类生产、表现或创造且又有或被赋予功用、传达和美学意图的任何可视的东西。”[3](P9)视觉产品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依附于视觉形象。不同消费者的审美趣味、情感、观点、态度、感受等对动画视觉形象的影响是因人而异。中国文化传统在动画中应用是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形象审美变迁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贯穿于动画,表现在动画情节,显示出人们对生存价值的追求。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了无暴力、无血腥、无色情、适宜低龄观众欣赏的中国动画,剧情中也只有这样的创作形态才能寓教于乐。视觉文化语境下动画视觉形象的表现形式和范围丰富,培养人们对文化的全方位、整体、系统认知民族文化观念,动画视觉形象具有文化纵深和广博感。中国审美习惯善于以物喻情,并且讲究审美品位、体悟,在审美过程体会形象的神韵以达到主客体交融的境界。动画视觉形象审美的主体从感官、心理上升到情感方面,动画视觉形象审美过程情感、经验、理想、观念、趣味交错融合是人类历史文化积淀的成果。

当代任何视觉图像都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成为大众审美理念的载体,大众对动画视觉形象的审美追求从单一目的走向多元需求,不再是以和为美,审美趋向商品化、市场化、标准化、大众化,为视觉文化的发展做了铺陈。审美群体从儿童扩展到了成年人阶层,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形象的看点。动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视觉形象对立存在,动画艺术中视觉文化理论与大众审美实践相互作用,现实生活中大众的文化需求决定动画视觉形象的经济价值,动画视觉形象作为流行文化影响大众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表现在引导各个年龄层的人们对各种动漫形象衍生品的消费,如,角色形象、玩具、文具、图书、音像制品、服装以及视觉形象在生活用品中的应用。动画视觉形象的教育、娱乐、观赏、装饰功效潜在地影响大众日常生活,不断涌现的新形象激起大众的购买欲望,所以,动画视觉形象成为商品或者艺术品引导大众审美而走近大众生活,拥有动画视觉形象成为生活时尚,动画视觉形象特征走向平民化、生活化。至于,各式动漫流行用语、形象的文化精神和各种影视冠名权、影片广告收入等消费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众审美的影响则更加深刻。这说明:对个性化的动画视觉形象审美泛化,其消费不在以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为目标,而是实现视觉形象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在影像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有自己热爱的动画形象。

三、动画视觉形象审美变迁中的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产生于结构主义、图像学、艺术史、符号学、人类学、社会学和人文学科,以平面、空间、立体的形态存在。“关注视觉性一方面说明现实世界视觉性或视觉化支配结构业已形成,另一方面又反映出文化思考的推进。”[4]审美的本质是一种文化阅读方式,视觉文化是为了强调电影艺术的传播,视觉文化的范围早已越过影视的界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电影、电视、电脑、电话的发展,视觉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视觉文化从艺术领域伸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实践,而且引起了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变化。当代社会是一个以视觉图像为语言中心的社会,视觉图像的种类和形式很多,用途也不一样,我们处在一个被视觉文化包围的环境中。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审美变迁与视觉文化的变化伴随,视觉文化的暗示、感染、诱导手法带给动画艺术新的审美实践。人们创造形式多样的视觉文化产品为生产、生活服务,现实世界以图像或者图形的方式存在人们视野,各种视觉元素审美潮流意味着视觉文化的大众化。

当代,视觉文化中‘Instant和Popular’消费心理影响着动画视觉形象的表现形式,各种‘快餐式’的图像深入大众生活。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物美价廉,以FLASH为代表的网络动画和以MAYA、3DMAX为代表的三维动画成为一种新的动画形态,作品多以数字媒体的形式存放,影像语言中文化传统与视觉媒介相联系比视觉传达语言更加深刻、生动。视觉文化的传播反映出当代文化认知、传播方式的变革,它是人类文化思想和技术发展的产物,当代动画视觉形象作为视觉文化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类型,新的视觉形象层出不穷,以影视图像的形式传播文化意义,并且不断延伸。当代视觉文化潮流广泛流传,动画视觉形象不受国界、地域、民族的限制,影响的区域和深度以及受众的群体范围分布广泛,同时,文化产品的虚拟、复制、消费特性表明了文化观念和欣赏习惯的变革。大众化是视觉文化发展的趋势,不仅仅因为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丰厚,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观念和思想。“任何事物都不能代表他们自身,而是要靠文化的灌注才能获得意义。”[5](P85)所以,如何表现视觉图像的文化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大众化扩散的弊端使文化肤浅,精神价值降低,以俗为美,久而久之失去精品文化作品,使我们不得不警惕这种现象。

四、结语

东、西文化的差异在全球化语境下,审美面向大众,冲突与融合超越动画视觉形象自身的涵义,消费者对视觉产品的反映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漫天飞舞的视觉形象传播图像描写的现实世界,视觉文化不是全部的文化,大众化趋势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虽然视觉审美比较复杂,但是文化的主旋律和精髓,不容否定!更不能因为社会现象的副作用而趋利避害,依靠大众自觉,引导多样化的审美追求。毕竟影视动画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产业!休闲文化形态需要高质量的影视动画。动画视觉形象中放弃科学和理性精神,弱化动画中的民族性和影视语言必将导致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的变异。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审美变迁,说明:动画视觉形象的构成条件、表现形式和媒介之间相互关联。动画视觉形象审美要立足于视觉文化语境,跨越文化传统的阻碍,兼顾世界范围内的观众审美进行多样化取材,吸取异域文化精髓、审美趣味、时代特征,注重艺术的哲理性和民族文化的思想内涵,中国动画艺术的世界化才能完整呈现。

[1] 张松林,寻找美术电影民族化的足迹,中国电影年鉴1985[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2] 王志敏. 电影语言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M]. 王升才,张爱东,卿上力,译.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4] 周宪. 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J]. 天津社会科学,2000,(4).

[5] [英]理查德•豪厄尔斯. 视觉文化[M]. 葛红兵,等,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On Popular Aesthetic Standard Changes of Modern Cartoon Visual Images

LIU Hui-jun

Modern cartoon visual images guide popular aesthetic standard. Visual culture and cartoon visual imag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is paper makes a case study of popular aesthetic standard changes of modern cartoon visual image, and illustrates the popularity of visual culture, which shows the inter-relations among the constitution factors, representation form and media of cartoon visual image.

visual image; popular aesthetic standard; visual culture

J218.7

A

1008-7427(2012)03-0090-02

2012-01-11

猜你喜欢
大众动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我的动画梦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