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未对口就业问题成因及应对

2012-08-15 00:44温娟王纪平
关键词:专业对口对口就业指导

温娟,王纪平

(1.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自2001年高校实施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 “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不仅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还面临着就业 “未对口就业”的现实问题,如何抉择,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身为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他们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责,作用已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未对口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如何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服务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又一项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未对口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据国内具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克思公司出版的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公布的就业调研报告显示,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较上届下降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未对口工作。该公司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理工类大学生择业时注重专业对口的仅占16%,财经类、外语类毕业生注重专业对口也只要30%和42%。这表明大学生在择业时,专业对口意识正逐步淡化;然而针对用人单位的一项调查却表明,9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对口是挑选人才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1]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专业对口的矛盾非常突出,未对口就业的现象日益严重,分析原因,主要有:

(一)国家发展与教育结构的矛盾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就业人才需求会明显增多,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约,不能很快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2]同时,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发生了转变,不仅对技能或专业有要求,而且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矛盾

麦克思公司在一项调研报告中提出,“'未对口就业'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能够客观反映出大学生对待专业学习的态度与自我职业定位、规划存在一定的差异”。[3]具体而言,这种差异性的产生,一方面来源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高中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或在家长的引导下,大多选择 “服从志愿调剂”,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步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或知之甚少的客观现实,也就谈不上结合专业的职业定位与规划了。另一方面,大学生步入大学后,缺乏对大学生活的正确认识,放松了思想,认为实现了大学梦,就可以一劳永逸,同时也缺乏强烈的主动意识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及职业发展,大学生活比较盲目,人云亦云,这就很多大学生说自己 “郁闷、空虚”的原因。以上因素的存在客观上使 “未对口就业”成为可能。

(三)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矛盾

据大多数学生反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专业是否对口已经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大家比较关心、关注的大多是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险等问题。[4]另外,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目前除了一些专业性强的单位招聘中,对应聘人员专业有严格的限定外,大多数中、小型单位特别是在市场营销岗位的用人要求上,没有过多的专业限定,更看重应聘者自身的素质及交际、组织、协调等能力。对于选择市场营销岗位应聘就业的大学生而言,不是说他们都学习过营销专业或主动选择营销这一岗位,而是在求职环境严峻的现实中,营销类岗位一直都是招聘的热门且需求量大,同时对大学生而言,“有相关经验优先考虑”的标准对大学生要求也并不很高。以上因素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 “未对口就业”现象的产生。

(四)家长意愿与专业选择的矛盾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多数学生步入大学时专业的选择是按照父母意愿选择的。对于学生自己来说,既不了解所学专业,不知道该专业未来的发展,更不知道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虽然是站在社会需求、就业形势的角度为孩子选择专业,但他们缺乏发展的意识,往往将现阶段某个热门专业作为孩子入学的首选,争先报名,却忽视了四年后该专业的发展趋势,造成孩子就业时,人才过剩,供大于求。这时,家长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帮助孩子先解决就业问题,选择、寻找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样的现实情况很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未对口就业”现象的产生。

总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造成大学生就业 “未对口就业”现象的原因很多,那么高校辅导员将如何正确面对当前形势、采取相应的工作对策,因材施教,更好地服务就业工作。

二、大学生未对口就业问题应对策略

(一)高校辅导员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

的职责与作用

1.高校辅导员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件中规定:“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中央16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5]2006年4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中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 《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职责。

2.高校辅导员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高校辅导员年龄日趋年轻化,服务学生就业,易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容易被学生接受,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和认同感。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大多由年轻老师担任,其年龄层次与大学生比较接近,与学生日常接触多,没有代沟,容易沟通,他们与学生更多的以 “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他们给予大学生建议和意见,特别是在就业工作方面,容易赢得大学生的认同和信任。

其次,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高校辅导员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与学生接触多,对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长及沟通、协调、组织等各项素质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针对性的为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实施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同时也可以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岗位推荐,有利于服务学生正确的进行职业定位。

第三,高校辅导员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系统性、常规化的特点。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将辅导员开展的服务工作常规化,日常化,通过就业指导、辅导,组织实践锻炼、开展信息交流等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才能将服务就业工作贯穿于大学四年生活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应对策略

1.明确职责、提升素质、主动服务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不断提升业务素质、积极发挥辅导员就业指导作用从而引导大学生成功选择就业方向。[6]具体而言,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由被动的解疑答惑转变为主动地教育引导,不断强化服务的主动性;要经常性的通过就业指导、学生座谈等形式,扩大学生的接触面,了解学生就业需求;要搭建与学生信息交流平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如QQ群、飞信群、UC群、微信及微博等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等,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另一方面,辅导员应注重业务能力、范围的拓展,除完成日常国家及地方相关就业政策的解读与宣传等基础工作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求职应聘技巧的培训及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等工作,以期提升就业指导能力和效果。

2.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科学系统地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关系到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命运,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整个大学阶段。[7]具体而言,辅导员应该按照大学四年的生活,针对性的、因时制宜地教育引导,服务就业工作。大一阶段,是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关键时期。大一新生,步入大学后,一切都是新的,他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生活中,可塑性强,这一阶段辅导员关键要做好专业知识、专业发展等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加强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大二阶段,是专业理论积累时期,这个阶段,大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公共课程的学习,正在逐步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并且专业课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置原则,辅导员要督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专业知识方法与技巧,同时要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大三阶段,是专业实践期,这一阶段辅导员不但要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专业知识,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而且要积极组织学生聆听各种专业学术报告,参加各种专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大四阶段,是专业实习期,这一阶段,辅导员应该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招聘信息的传递、发布以及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辅导上,同时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特长等,做好学生推荐工作,使学生进入较为理想的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为成功步入社会,找到专业对口工作奠定基础。

3.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专业即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而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对于大学生,无论专业与职业对口与否,只能说明大学学习与从事职业没有相关性,并不能说明自己在职业发展中就会无所作为。[8]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树立 “五种观念”,一要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等”、“不靠”,树立自我发展的观念;二要珍惜就业实习机会,提高实践能力,树立实践观念;三要树立 “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念;四要增强对社会市场的适应性,树立主动推销自己的观念;五要树立法制观念,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及劳动合同时,要增强法律意识,切实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4.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从心理学角度看待大学生就业心理,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大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困惑,一方面,寒窗苦读了四年的专业,却在就业市场上无用武之地,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无助等心理;另一方面,自己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认为只有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避免大学青春不至于付之东流。因此,高校辅导员要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正确看待和认识这一问题,帮助调整他们的就业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理来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挑战。[9]

5.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主要指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要使人的主体性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挥、能力潜力得到发展。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包分配转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相应的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等的也有了更全面的要求。[10]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在服务就业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激发和鼓励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注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学四年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成为顺应社会需求,把握时代脉搏,追求个性、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只有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日益受到党和国家关注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已不容忽视,如何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就业服务,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目标,是值得高校辅导员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麦可思研究院.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2):214.

[2]何飞龙.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86-87.

[3]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71-72.

[4]林世军.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J].教育理论研究,2010(3):209-210.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Z].中发 [2004]16号.

[6]赵强.张凝宁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J].衡水学院学报,2008(2):67.

[7]刘俊峰.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6):89-90.

[8]刘兆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120-121.

[9]刘红英,汤海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2010(2):70.

[10]李向明.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性辅导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76-77.

猜你喜欢
专业对口对口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面向专业对口度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高校理工类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情况分析——以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为例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