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与学习共享空间建设

2012-08-15 00:52
关键词:阅览室图书馆空间

杨 敏

(河南工程学院 图书馆,河南郑州451191)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它将硬件、信息资源、服务体系融于一个整体的空间中,用户在该空间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而且能够以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研究。[1]在信息共享空间的诸多发展方向中,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LC)是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2]LC是校园内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是一个引人入胜、充满活力与温馨、用高科技装备的学习场所。它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配置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与研究的协作空间,把图书馆服务及环境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通过图书馆与校园内的教学、指导、写作和咨询等部门的共同合作,在来自不同部门员工与教师(包括图书馆员、信息技术人员、各科老师及其他服务人员)的共同支持下,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和写作技巧,支持学生利用学术资源、交流经验、分享思想,促进学习、研究和知识创新。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设立,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仍存在不足之处。

1.缺乏特色和深层次的服务

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是为读者利用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提供最大的便利。如何提供优秀的相关服务是电子阅览室的主要职能。帮助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电子信息资源服务是其核心服务。现有的电子阅览室一般只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和馆藏书目数据检索、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和实习以及上网浏览等服务,还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检索信息和参考咨询服务,服务功能单一。

2.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不够

电子资源是电子阅览室的优势和特色,是开展其他服务的前提。一些高校在建设电子阅览室时不注重电子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开发和利用,造成读者查找资料不便。许多高校图书馆不重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介绍,不注重馆员计算机技术培训,与读者缺少沟通和交流,读者不了解、不会使用电子资源,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有些高校学生对电子阅览室的利用多以休闲娱乐为主。

3.学习环境缺乏人文氛围

高校电子阅览室像一个校园网吧,电子阅览室空间小,机器噪音大,空气污染严重。大多数电子阅览室没有提供打印机、复印件、扫描仪等设备,没有休息和等待区。许多高校电子阅览室缺乏人文氛围,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和身心健康,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用户的行为发生改变,用户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适应和满足用户新的需求,成为当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任务。

1.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环境的变化

(1)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受到冲击。数字时代带来了信息服务市场环境的分化和重组。以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等为代表的新型数字资源商正在快速崛起并渗透到图书馆传统的服务领域,使图书馆固有的服务领域受到冲击,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和威胁。

(2)开放获取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开放获取成为一种新型学术交流和出版模式,人们可以及时、免费、不受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文献资源。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传统图书馆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只有整合馆藏和信息资源,构建新的信息服务体系,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3)电子化学习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数字网络环境下,新的学习与交流空间出现,电子化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次突破性的革新。电子化学习与交流空间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在这个环境里创建、管理和传递内容,需要多个部门积极主动、有计划的协作,全体教员、IT职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图书馆员都需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合作和协作至关重要。[4]

2.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新特点

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泛在化的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组织、传递与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呈现出高效率、高速度的特征,知识更新快,信息时效性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成为第一需求,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获取新信息,及时更新知识,用户迫切需要图书馆在时间上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服务。

(2)提供多元化信息需求与一站式信息服务。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由单一的印刷型资源向多媒体化转变,获取资源的途径从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向网络、数据库等多元化的信息空间转变。用户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资源的整合导航、信息检索服务,特别是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一站式”无缝的资源和服务。

(3)提供个性化信息需求与互动式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用户不再满足被动服务,他们希望图书馆提供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要求图书馆能够提供经过筛选、加工、整理过的有针对性的信息,要求图书馆了解用户的兴趣和爱好,满足用户的需求,与用户建立一种互动的信息服务机制,用户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上交互式问答、在线咨询等方式与图书馆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3.学习共享空间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

国外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推出了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模式。国内高校图书馆也要把满足用户需求放在首位,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积极推进学习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建设。

(1)高校图书馆必须满足学生用户信息需求。国外大学基础设施完备,网络设施齐全,教室和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可是学生仍热衷到图书馆,这是因为“今天的学生有着许多的任务和需求,他们到图书馆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这些事都能够以某种方式与学术有关联”[5]。国内外用户需求具有共通性,用户都要求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为完成作业或论文搜集资料,并且能够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这就要求图书馆在一定的空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咨询、免费查找和信息检索、个人学习、团体学习和交流等。

(2)高校图书馆必须满足学生用户接触最新信息技术的需求。国内许多大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接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机会很少,只有在课堂、计算机室才能接触到。电子阅览室受时间、空间的制约,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只有到校外网吧寻求满足。如何把大学生从校外网吧吸引到图书馆,让大学生与新技术亲密接触,仅靠增加电子阅览室的面积和计算机的数量是不够的,只有构建学习共享空间,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信息资源丰富、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才能满足用户需求。

(3)高校图书馆必须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和IT素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图书馆通过开设信息检索课、信息素质培训、信息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服务。学习共享空间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馆员的服务能力,尝试与学校的教学部门合作,探索图书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三、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

LC是数字时代为满足用户的学习和研究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它的核心要素包括: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指导学习和研究一站式无缝服务。”[6]

1.学习共享空间的物理空间的建设

空间建设是LC的基础。LC空间建设应该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为目的。各个服务区主要包括:

(1)信息服务台。它是LC空间设置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是读者进入LC的第一个接触点,主要功能是提供参考技术支持和指导等服务。信息服务台一般设置在LC中心位置,其周围还设置有各种功能区。

(2)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区。这是LC的主体部分,是LC的主要功能区。它为读者提供浏览网页、E-mail、打印、复印、扫描、刻录光盘等服务。

(3)学习区。团体信息区、团体信息室或电子教室,供读者学习、探讨课题、培训、教学等使用;也提供安静学习的个人信息区。

(4)交流与展示区。包括个人成果展示空间、实践与实验的展示空间、小型会议室、讨论室等。

(5)媒体服务区。提供各种多媒体资料的浏览、交流、复制编辑等服务,媒体服务区还可以分为试听服务区、多媒体阅览室等。

(6)文献阅览区。主要分类摆放图书、期刊、音视频资料供读者查阅。

(7)咨询服务区。可以设置单独的咨询区,方便进行一对一的咨询、讨论、研究帮助和培训,同时利用网络和计算机,与读者一起进行查询。

(8)休闲阅览区。读者在阅读之余可以听音乐、喝咖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阅览和交流。

2.LC的服务建设

服务是LC的最终目的。图书馆LC建设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用户的需求。目前LC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参考咨询服务。以提高信息素质为目的,体现LC服务的最终目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最能体现图书馆及图书馆馆员服务价值的服务项目。它针对信息用户在信息查询与获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帮助。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包括:向信息用户提供或推荐相关文献及其线索;指导他们掌握各种文献检索工具的用法;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进而提高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7]

(2)信息服务。包括流通阅览服务、数字资源服务等。它是LC服务的中心,给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以及图书馆的资源信息。

(3)基于空间的学习与交流服务。以促进个性化与合作化学习为目的,体现LC参与用户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目的。

(4)媒体服务。为用户提供在创作演示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媒体资源和设备支持。现有的媒体服务一般已集成到其他相关区域,如试听服务、媒体文件制作,可以在计算机区内完成。

(5)研究数据服务。该服务通过识别、获取数据、重组数据格式等为研究人员提供各种数据资源与帮助。

3.LC的资源建设

资源是LC服务的源泉,如果没有资源,LC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图书馆LC资源构成包括信息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三个方面。

(1)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主要指图书馆的各种印本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的一部分。有选择性地把印本资源(如畅销书、休闲类报刊、文摘类报刊等)整合到图书馆LC内,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途径。读者在休闲时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2)先进的设施资源。设施资源是读者在获取信息资源,学习、讨论、交流、创造信息时所能使用的各种设施的总和,目的是给读者一个“无所不能”的获取信息和学习的环境。LC主要设施资源有:一是满足使用要求的计算机。电脑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因此,电子阅览室除配置电脑和无线网络外,还应配备大型液晶电视或投影仪,供读者休闲娱乐或小型会议时使用。二是小型自主服务设施。包括自助式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

(3)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图书馆LC有效运行和服务得以实现的关键。人员的素质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较高的信息素质和熟悉计算机的技能。二是较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服务人员要与读者面对面地交流,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三是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态度。服务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认同感,注重服务细节,从细节处体现服务水平。

以电子阅览室为基础构建LC可以提高现有电子阅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电子阅览室拥有的信息技术设施、数字化资源检索功能、用户培训与帮助功能等给LC服务打下了基础。对现有的电子阅览室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的硬件、软件、空间优势,拓展服务内容,改善人文环境,让学习共享空间真正融入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1] 黄少玲.信息共享空间及其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3):88-91.

[2] 李瑛.学习共享空间:内涵、特征与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09(6):101-104.

[3] 常唯.构建数字化网络环境下研究所信息服务新模式[J].图书情报知识,2006(2):77 -80.

[4] OCLC.审视发展环境 认清前景趋势:OCLC关于全球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现状与未来的研究报告[M].清华大学图书馆SCAN翻译组,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

[5] 胡艳,李岱瞳.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与创新[J].情报探索,2008(7):33-35.

[6] 于静,杨雪晶.LC服务:高校图书馆新服务模式[J].图书馆杂志,2007(3):34-36.

[7] 王红.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8.

猜你喜欢
阅览室图书馆空间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