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2-08-15 00:45熊文林丁文霞罗星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熊文林,丁文霞,罗星海,张 维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伴随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在职业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加快,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对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依托交通行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交通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发展

“双师”是指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具备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工程师所具备的一定的实践能力。王义澄先生于1990年在《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中最早提出“双师型”概念。1998年国家教委在《面向2l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概念,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双师”的内涵,从最初的“双职称说”、“双证书说”、“双素质说”发展到现在,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2]: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2)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3)具备相当的经济素养,并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市场经济要求办学办事,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4)具备相当的社会沟通、交往、组织和协调能力,既能在校园内交往与协调,又能与企业与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5)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既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更要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6)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即要适应资讯、科技等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又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义

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双师型”教师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实施者、是推行“双证书”的实施者[3]、是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施者。“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改变当前师资队伍年轻人居多、学历高、实践经验缺乏现状的需要。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适应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的需要。作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需要依托“双师型”教师的力量。因此,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索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依托交通行业,抓住交通大发展的机遇,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主要探索了以下四种培养模式。

(一)“订单班”模式

“订单班”模式是指专业教师在指导“订单班”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双师素质”。“订单班”学生在完成学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将前往订单企业为期一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基于对学生实习管理和教学指导的需要,学院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前往“订单班”学生实习现场跟踪指导学生实习,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解决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切入点,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从而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通过与企业之间的接触和合作,及时了解企业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正确引导。同时,指导教师利用其长期工作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理论上的系统指导,对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我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大部分专业皆为交通土建类专业,多年来与中交二航局、湖北路桥建设集团、中铁集团合作,学院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企业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实现了校企“双赢”。

(二)企业挂职模式

企业挂职模式是指学院选派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生产实际。对那些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年轻教师,学院高度重视教师企业经历与教学能力的双重培养,为专业教师的锻炼争取制度和经费保障,有计划地实施培养工程,使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化、常态化。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一般要求完成以下几项任务:①开展行业或专业调研,了解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②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科技研发能力。③加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为“产学研”、“工与学”结合建立纽带[4]。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高速公路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学院充分利用这一大好形势,在湖北省交通厅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道桥系50多名专业教师,全部分期分批前往湖北省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和大型施工、监理企业,在不同的岗位上挂职锻炼。时间长的3-4年,跟踪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时间短的3-6个月,到重点工程和地方交通部门挂职调研督导。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骨干教师,推动了专业建设和学院发展。

(三)企业引进模式

企业引进模式是指引进掌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且精通行业企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作为学院的专职教师,或聘请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能工巧匠,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为加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湖北省教育厅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设立“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楚天技能名师的主要职责有:完整、系统地讲授一门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指导本专业学生的实训,向学生传授本专业生产实践所需的专业技能;参加本专业“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参与专业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对引进的专、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名师出高徒”,利用“名师效应”提高教学和实训工作的质量,树立学院品牌,广泛收集信息,建立高技能人才管理档案。与其他大专院校、企业单位、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构建通畅的人才交流“绿色通道”。引进与培养同步,着力培养校企双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努力打造“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聘用工作制度。建立监督检查和意见反馈机制,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经过六年的建设,我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建设有60多人组成的以企业一线能工巧匠为主体的稳定兼职教师库,聘有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交通技术人员的模范”陈刚毅同志为首的楚天技能名师3名,成功从企业引进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共5名培养成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企业人才的加入,缩小了教学与生产之间的距离,充实了“双师型”教学团队。

(四)“产、学、研”模式

“产、学、研”模式是指利用学院的“产、学、研”平台,组织教师团队为社会和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技研发,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将应用性课题研究作为“双师型”教师科研的重点任务,创造条件开展相应的科研、专项调研等技术工作,鼓励将生产实践中的课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5]。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着力寻找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企业一起开展技术研发,既能解决企业的难题,又为教师提供了生产实践和自身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学院要尽可能为“双师型”教师开展科研创造条件,将教师自发自为的科研力量集中起来,有组织地开展产学研结合的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和实效。在科研经费上,学院在课题申报、项目管理、经费支出方面给予积极的扶持,给予“双师型”教师配套的科研经费和资助政策。作为教师的科研基地,学院为产业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支持,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平台。强调教师个体培养与团队建设同步,教师个体成长为团队建设提供有利基础,团队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体成长。通过项目负责人指导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指导课题骨干成员,课题骨干成员带动项目团队,个人与团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我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依托校内湖北顺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湖北楚雄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湖北顺达试验检测中心等多个平台,鼓励教师参与监理、设计、试验检测、工程咨询等技术服务活动,技术服务合同值由年均5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近几年来,专业教师主持了黄黄高速公路后评价、十白高速栗石沟滑坡演化特征及其防治技术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题、承担了十白隧道监控量测、通山通山县高坑至月山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十多项生产课题、参与宜巴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经济调查 、麻武高速公路边坡调查等二十多项技术服务项目,参与湖北宜巴高速、谷竹高速等二十多条高速公路的施工监理项目。实际项目的参与,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锻炼了教学团队。2011年学院率先实现交通先行跨越,承建了新疆G30乌苏至赛里木湖一级改高速公路项目代建任务,在全国交通类院校中成为唯一一家承接高速公路代建项目任务的院校。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特色

多年来,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建设理念,学院分层次、成体系地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通过重点工程挂职提升专业带头人对专业的驾驭能力和行业影响力,通过企业轮岗提升骨干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通过企业顶岗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通过教学研合作培养教学团队。紧抓交通建设大发展的机遇,着力培养既懂教学又懂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各级各类人才,形成了一个由指挥长(专业带头人)、中层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双师教师)组成的人才梯队,打造了一支“能上讲台,能下工地”的专兼结合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即“三双”教师团队,赋予了教师双重身份(教育学生是教师,工地生产是工程师)、明确了教师的双重任务(回学院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下工地要承担生产建设任务),强化了教师的双重责任(既有教书育人职责,又有工程建设职责)。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仍需解决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不稳定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双师型”教师外流严重。部分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他们大多企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在大企业兼职或自己从事企业经营,由于教师的经济收入、实际社会地位比技术人员、公务员低,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使部分教师不安心学院正常教学工作,一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流向机关、企业,致使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这也是今后“双师型”教师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工作量增加影响“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示范院校的建设、随着学院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的发展,教师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加,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技能实践和技能竞赛,还要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大量的工作,劳累不堪,无暇顾及自身提高或参加其他学习锻炼,过重的工作负担,势必使教师形成疲于应付的思维方式,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一大制约因素。

五、结束语

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院校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广泛参与,培养高职“双师型”教师应该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6]。既要建立专兼结合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又要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

[1]吉文林等.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需求分析和对策[J].职教论坛,2011(24):84~86.

[2]聂琴.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培养途径[J].学园,2011(05).

[3]徐恒山等.关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与推行“双证书”制度的调查[J].职业教育研究,2008(04).

[4]周亮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2011(11):159~160.

[5]韩秋黎等.“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发挥作用机制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11(01):57~59.

[6]何定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9):66~69.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