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问题探讨

2012-08-15 00:47刘春静高艳萍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公共品资源共享科技

刘春静,高艳萍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2012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农业科技创新被列为该文件的核心内容。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是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农业科技资源信息化及其共享无疑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内容、特点以及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

信息是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当今时代,信息与物质、能量并称为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并且越来越成为一种独立的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成为劳动的对象和产物。

信息资源是信息和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实践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信息的集合。广义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信息本身,还包括信息活动中的设施、组织、人员等。本文中所使用的信息资源概念是狭义上的。信息资源包括多种类型,科技信息资源是其中之一,是科技活动开发与组织的科技信息的集合,即以信息形态存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成果。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是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信息形态存在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按照受众的不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面向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文献检索系统。进行农业科学研究,除了要查阅大量的纸质期刊和书籍,还需要检索大量数字资源,例如电子图书、中英文电子期刊等,常用的数据库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Wiley在线期刊等。第二,面向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它由农业科研管理部门制订和发布,包括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农业科技计划、农业科技法规、课题申报、课题研究进展和成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信息。第三,面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各类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所拥有和发布的科技信息及数据,如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科技活动概况、农业科技投入、产出数据等。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是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科技信息资源的一般共性,也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1.价值转化性。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是与农业生产以及科学实验相关的各类有用信息的集合,无论是对于农业科技人员,还是对农业生产经营者来说,这些信息潜藏的价值是巨大的。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吸收,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将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全面及时共享农业科技信息,在农业科研领域不断突破和创新,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不断实现变革,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在此过程中,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将不断得到实现。

2.可传播性。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借助于一系列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介,比如互联网、电视、广播、印刷品、声像、短信等,可以进行广泛传播,实现充分共享,从而深入地影响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科研活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不断传播的过程,也是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肯定、不断得到实现的过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可传播性,要求人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与通畅。

3.可共享性。科技信息资源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结晶和成果,是无形资产,它们可以被无数次地重复利用,而一般的物质资源,比如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只能是越开发利用越少,有些稀缺资源甚至会发生枯竭。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是以知识信息形态存在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创新的成果,可以被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以及农业生产经营者反复利用,其自身的价值不会因充分共享而减少。

4.公共品属性。公共品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一般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品是指那些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或者具有非竞争性但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公共产品。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中,有的属于纯公共品,有的则属于准公共品,无论属于哪种,都具有公共品的一般属性。

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是让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重大课题。

1.推进农业新科技革命以及农业学科发展的需要。当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许多国家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组织科技攻关以加快农业科技发展。与以往不同,当前的农业科技革命不是靠一个或几个研究机构的孤军奋战,也不是靠某一项或几项农业技术革新来实现的,而是靠所有农业科研机构间的分工协作,靠农业科技的全面创新实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必然需要跨地区、跨学科、跨机构的科研人员共享农业科学研究的硬件设施和数据资源,进行联合攻关,实现农业科技的重大革新。同时,现代科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农业科技的各个学科之间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各学科研究对象不再是简单孤立、互相隔绝,交叉性与综合性程度空前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就成为农业学科发展的现实要求。

2.实现农业生产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生产日益结合为统一体系,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农业科技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是发展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实践证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能否充分共享。提升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是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现实要求。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在农业科技信息的开发、整理、传递、共享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向更高阶段迈进。

3.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公共品属性的内在要求。如前所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属于公共品,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属于纯公共品,如政府组织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技知识普及、农产品市场信息通报、农业政策法规宣传等;另一类是由社会或个人投资建设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属于准公共品,一般都进行市场化运作,必须支付一定费用才能自由支配,如一些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系统需要购买才能使用。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而言,无论是作为纯公共品还是准公共品,都具有公共品的一般属性,这一属性要求其不断提升共享水平。

三、加快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农业科技信息资源配置。农业科技信息资源配置,是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权衡国家、地区、部门、组织和个体用户的信息需求,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在数量、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匹配、流动和重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配置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数量配置,即农业科技信息资源配置的总量和强度,它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多寡;二是时间配置,是指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上的分布,其目标是保证信息资源结构具有合理时效分布;三是空间配置,是指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实质是在不同方向上的分配和使用比例。应该说,不论是时间、空间配置还是数量配置,其依据都是用户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有效需求。因此,合理配置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不同信息需要,是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出发点和归宿。

2.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软硬件系统。在硬件方面,为农业科研机构装备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以及能够储存海量数据的存储设备,扩充和升级现有的网络系统;在软件方面,建立粮食类、瓜果蔬菜类、畜禽类、水产品类等专业性信息资源平台,开发和规划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支撑平台,加强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生产经营等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二是建设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推广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原则,依托现有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科技、商务等现有基础,利用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力量,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建立基于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讯、视听等载体)的农业科技信息推广传播体系。

3.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是促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合理保护、充分共享、高效利用的核心。这一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破区域、单位、学科界限,对高校、农业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农技服务机构等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破除区域、部门、行业等的阻碍,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构建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合作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整体进步;三是完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构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层级,建立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监督层、咨询层组成的管理体制,引导、激励和促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4.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建设。一是法律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管理办法、规则、标准等,重点是确定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归属,规定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占有单位或个人承担的共享责任和权益;二是共享网络环境建设。就是要强化国内信息机构的开放性和互联性,建设更多的资源数据库,提高数据库的网络化和市场化程度;三是共享文化环境建设。当前,许多单位或科研人员认为信息资源共享意味着失去对资源的支配,将削弱自身的竞争优势,导致信息资源共享很难深入开展。针对这种情况,要大力宣传共享共赢的观念,使之被全社会普遍接受,努力营造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公共品资源共享科技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科技助我来看云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科技在线
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科技在线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科技在线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城乡公共品供给的成本差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