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012-08-15 00:47袁咏平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工学双师会计专业

袁咏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专家、院校和企业广泛共识,但工学结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是各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改革与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全校统一的中观层面指导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双境培养、双师共教、双证融通”的“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要求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学校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以学历证书获得为结果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的的职业培训这两者之间进行融合。我校会计专业在学院提出的“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专业实际,进行了具体的探索与实践。

一、提出“三方共同育人,五层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工学结合的方式丰富多彩,需要依据专业所在行业特点确定。会计专业及会计行业本身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这决定了会计专业办学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开放式办学。因此我们结合多年专业建设经验,提出了“三方共同育人,五层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方共同育人”是指由会计协会、企业、学校三个育人主体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五层能力递进”是指将人才培养实施过程划分为五个学段,即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阶段、会计综合模拟操作阶段、会计顶岗实训阶段、社会跟岗实习阶段、社会顶岗实习阶段。在五个学段中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从基本知识和技能到应用能力,从单纯的业务操作技能到全面的职业能力,逐层上升。

“三方共同育人,五层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改革了人才培养主体的单一性,建立了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和学校多主体共同培养会计人才的机制,并从另一方面强调了政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强调了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采用分段式实施,突出了不同学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递进性,通过五个学段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从整体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会计专业“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政校企合作,构建三方育人的平台

以区域经济服务与管理为主,辐射周边城市。会计专业重点与会计行业主管部门及地方企业加强广泛联系与合作,先后采用三种不同层次的合作形式,共同构建育人、服务的环境。一是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选择黄冈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各类经济组织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根据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特点,主要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这类经济组织,一方面能大量接收本专业学生实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能真正做到在岗实训实习。同时在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中,不断推进深度融合,建设具有教学功能的实训基地。如湖北齐兴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有可容纳40人的培训室,在学生实习期间,由带队指导老师根据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时组织实习学生在培训室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业务指导,包括对职业道德、为人处事、统筹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有效地加强了学生专业技能与素养的提高。二是成立了会计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会计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成立,构筑了政企校之间“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合作互赢新模式,实现理事单位信息互供、订单培养、政策共享,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奠定基础。三是在会计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运作形式的办学实体——恒信会计学院,它是我校推进校企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高职教育办学机制体制改革的重大探索。恒信会计学院秉承“合作、诚信、创新、共赢”的理念,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互惠共赢、共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校企合作形式,有效地整合了各类社会资源,提高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专业建设能力,对“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对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上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二)加强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提高全体教师的职教能力

推行双师素质教师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执教,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根本保障。只有既具有行业背景又懂教育,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才能真正做到职业教育中以现场教学代替课堂教学,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我校会计专业构筑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基本目的是要实现“专任教师会做事,兼职教师会上课”。“专任教师会做事”,即要求专任教师除了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组织方法外,还应熟悉会计行业发展方向,及时更新会计方面的知识,熟悉各会计岗位操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必须是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兼职教师会上课”,即要求校外兼职教师除拥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上,一是通过学校统一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念、课程开发模式、校企合作范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培训;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要求每位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管理与服务,着力提升专任教师的职业感知、操作等方面的技能;三是通过教师积极走出去,为企业、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职教能力。会计专业教师每年派出15人次下企业锻炼学习、专业调研,每年有20人次为各县市会计局、财政局、审计局、税务局、医疗卫生系统、企业等单位进行在职人员财会知识培训,从多方面锻炼了专任教师“能讲会做”的双师素质。

在兼职教师选用培养上,主要依托两个平台。一是充分发挥“楚天技能名师”的作用。会计专业面向社会聘用楚天技能名师一名,完成会计综合实训及实习指导等设岗任务;二是会计专业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即校内和校外各一名专业带头人。校外专业带头人一般聘用的是工作经验丰富、会计专业职称高并热衷从事教学的企业财务主管,由校外专业带头人负责组织兼职教师的聘用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会计专业每年根据教学任务,保持10名左右兼职教师,主要从事课程教学、论文指导、实习指导等岗位工作,有效地补充了专业老师的不足。

会计专业专任、兼职教师的培养还体现在专兼融合,取长补短。通过双方合作,专兼教师共同完成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构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合编了会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12本,共建实训实习基地15个,共建校内实训室3个,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了会计专业的教学条件。

(三)对证对岗施教,促进双证融通

双证融通是指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互衔接与融合。其指的是将职业技术教育中以学历证书获得为结果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的的职业培训这两者之间进行融合、沟通和互认,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

会计专业是职业性非常强的专业,其岗位要求、规范、技能操作相对具体;会计职业资格认证也十分成熟与规范。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将会计专业职业资格与职称考试的教学内容融入会计专业学历教育是必要和必须的。

为了让学生既获得学历证书,又取得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初级和中级职称证书所涉及内容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融入这些证书教学内容。教学中,组织安排不同课程负责方向的专兼教师进行任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会计专业“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经过近几年对“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会计仿真实训的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得到省内外兄弟院校的认可。我校会计专业“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9%,在湖北赛区及全国大学生创业经营暨沙盘模拟经营对抗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特别是学生在就业中竞争力明显提高,得到用人单位高度好评。

总之,努力探索适合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课题,是推行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走特色兴校、内涵兴校的根本途径,因此一定要大胆探索与实践。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才能找出符合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实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

[1]夏学文.论“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60-161.

[2]罗幼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9-21.

[3]钟经梅,侯德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2):402-402.

[4]张晓雅.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26):80-81.

[5]包华林,刘良华.“校企深度融合,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49-51.

猜你喜欢
工学双师会计专业
盐工学人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工学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