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2012-09-07 10:40潘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单词课文

潘清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6)

旅游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潘清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6)

文章分析了目前进行旅游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Lorin Anderson提出的分类教育目标模型,提出以“小组活动”为方式,以“英语+旅游元素”为内容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验。根据学生的评教和问卷调查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可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和潜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方面得到提高,并把这些技能运用到旅游中。这个教学模式不仅值得旅游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老师一试,其他专业和其他语种的综合外语教师也值得一试。

旅游英语;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一、旅游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1.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57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高职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使用性和针对性;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并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2011年旅游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涉外旅游业需要的,具有旅游相关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从事英语导游、涉外接待、外事单位翻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旅游英语的综合英语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并且能把这些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岗位上。综合英语课既要实现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培养,又要融入旅游行业相应必备知识。

2.进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为:(1)教材的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2)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不强,知识来源少。(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一直遵循“以教师为主”的原则,语法教学、翻译教学一直充斥着英语课堂,而学生则忙于做笔记,没有真正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应用中并没有相应完善,学生真正运用语言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课堂上往往出现学生“各自为政”的局面,教师难以驾驭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现有教材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如何改变综合英语课的教学现状,并利用综合英语课,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时融入相关旅游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了摆在旅游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性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探索,目的是创新旅游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的教学模式,提高综合英语课堂效率,适应学生就业的需求。

3.进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高职高专旅游教育核心要素有四个,它们的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列为:教学条件因素、教学模式因素、校园文化因素、办学理念。在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学模式最重要,因此,进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任何单一的教学法都很难满足学生对英语与旅游知识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综合各种教学法,根据旅游英语的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适合学生就业需求的教学模式,即以“实用”为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在综合英语课中既进行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融入旅游的行业知识,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同时学到这两方面的知识,提高综合英语的课堂效率。

二、以实用为主的“英语+旅游元素”的理论依据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enjamin Bloom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教育目标分类学。Lorin Anderson对Bloom的认知能力分类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六级模型:第一级为识记,接下来的是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拾级而上(见图1)。目前英语的教学现状: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都停留在“识记”和“理解”层面,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而忽略了应用、分析和评价等高级层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根据高职高专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综合英语的教学的重点应该在“运用”这个层次。即把所学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提升到“应用”的层次,提高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与行业知识相结合。因此,对旅游元素的切入,主要在识记了一定量的英语单词、句子的基础上,理解单词、句子及课文,然后把这些知识与旅游方面的元素相结合。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英语知识,又了解并初步运用了行业知识,还进行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图1

三、以小组活动为主的“英语+旅游元素”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课题组设计以“小组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的一切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平时成绩占50%以上,并根据Lorin Anderson对Bloom的认知能力分类提出的六级模型设计了 “英语+旅游元素”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旅英专业的综合英语教材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浙江大学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下面以Unit3 In-ClassReading为例加以说明这个教学模式。

1.识记

让学生大声朗读单词,确定他们能准确拼读每个单词,重点突破单词的读音,对于难读、难记的单词多练习几遍,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如unique特别容易读错,老师提醒学生特别要注意这个单词的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这样学生多练习几次就不会读错了。此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见词能读”的能力,并让学生消除害怕难词、长词的心理,掌握难词。大声朗读完马上进行单词听写,此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听音能写”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见词能读,听音能写”是识记单词的第一步。

2.理解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学生对单词在句子中的理解以及对课文的理解。这个阶段是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并把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在预习时反复看课文,对单词进一步理解并加深记忆。

第二,收集学生的问题并把问题整理好分配给各个小组,问题的分配要平衡,每个组的任务都不同。问题要求写明第几段第几行。如:学生不懂这个句子:Each person isbornwithwhathe needs towin at life.就写P1 L2,说明是第一段第二行就很清楚了。

第三,导入课堂:文章的题目是Born toWin(生而成功),从而引出Born to be something?和a born something。引导学生思考:Whatwere you born to do?Orwhat were you born tobe?

第四,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学生四人一组,开学时按成绩均匀分配),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里的问题是指对课文的理解性问题,如某个句子的意思不懂或者结构搞不清楚等。

第五,学生进行课文解释,老师根据分组,随意点各个组的任一组员解释他们需要解释的句子。能正确用英语解释的,给这个组加2分;能用汉语正确解释的,给这个组加一分。这样一来,学生都尽量用英语解释课文,这对培养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效,而且他们还非常努力地预习课文并理解课文,力求提高他们各组的加分,各组的加分将直接与他们的平时成绩挂钩。

第六,老师对于学生解释不清、不够全面、不正确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或补充解释,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第七,课文解释后,让学生再通读一遍课文,如果还有问题的提出来,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第八,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就课文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前一个听课环节的检测,以保证各组学生讲解时,其他人注意听讲。

3.应用

引导学生根据David Hyerle,Ed.D的思维图把课文的结构用树形图表现出来,用图式重现课文结构,并口头复述出来。

根据课本P103的作业要求,把访谈一位成功的作家改成访谈一名成功的导游。外语系有几位在桂林旅游界很有名的导游,如白、仇、秦、王、全、周等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准备去访谈其中一位,在访谈前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份访谈计划,写好访谈提纲,重点要求询问,作为成功的导游要具备哪三个最重要的品质。

每个小组集中讨论自己小组的访谈计划,确定小组的访谈计划和访谈提纲。每个小组自己找时间完成访谈计划并根据访谈写一段对话。根据访谈内容,模仿课文结构,利用课文的知识和启示,写一篇介绍一个著名导游的故事,题目为“Born to Guide”,要求介绍成为好导游的基本条件以及优秀导游的品质等。

四、结语

课题组于2011年9月设计出基本模式,并于2011年10月开始在11级其中一个班进行实验,效果非常显著。学校期末要求学生对各个课程的教师进行网上评教,并回答问卷调查:你对本课程满意吗?你最喜欢老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哪个方面?最不满意哪个方面?希望老师怎么改进?本课程的评教结果是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满分为100分的给这门课的平均分为97.4分。对于“你最喜欢老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哪个方面”的回答很多,下面是学生的一些回答:1.利用很多方法让我们融入课堂,能学到很多知识。2.和同学们有很好的互动,讲课生动有趣。3.分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公平、有趣。4.给学生更多机会发挥。5.很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让我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这样让我们对英语更有兴趣。6.老师喜欢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解答这个问题。7.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制造的学习气氛。8.小组学习让我们快速适应这门课,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用英语解决书上一些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很多知识,收获了学习乐趣。9.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分小组自觉主动地回答问题,让我学会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并根据Lorin Anderson提出的六级模型设计的“英语+旅游元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实验中证明是有效可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入行业知识。这个模式符合高职高专对英语课基本要求即在教学中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这个模式不仅值得旅游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老师一试,其他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师也值得一试,但需把这个模式改为“英语+专业元素”。

[1]何雪莲.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6).

[2]吴静.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

[4]浙江大学.新编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G718.5

A

1673-0046(2012)8-0069-03

此文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高职高专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桂林旅专为例”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G L JKT201102060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单词课文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背课文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Playing with / i? /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