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菊花中黄酮类及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比较

2012-09-17 10:14郝春影朱思斯史怡冰马英丽
中医药信息 2012年1期
关键词:三萜光度黄酮

郝春影,朱思斯,史怡冰,马英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1]。《中国药典》(2005年版)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收载了亳菊(亳州)、滁菊(滁州)、贡菊(黄山)和杭菊(杭州)四个品种。菊花为药食同源植物,国内外对其分类、鉴定、化学、临床、药理等方面均有报道。本文应用比色法对四个不同产地的菊花中总黄酮和总三萜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756型分光光度仪(上海光谱仪器厂);AB204-N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HH.S.1-V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跃进医疗仪器厂)。

1.2 实验试剂

芦丁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齐墩果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1.3 实验样品

贡菊500g、亳菊500g(购于三棵树中药材批发市场-泰山药材店);杭菊500g(购于哈尔滨香坊区天好大药房);滁菊500g(邮购于全椒县武夷茶庄)。

2 试验方法

2.1 正交法优化提取工艺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以总黄酮和总三萜的提取率为试验指标,选取 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2-5],具体见表1~表3。

表1 回流提取正交试验设计

表2 超声萃取正交实验设计

表3 温浸正交试验设计

2.2 样品提取

对于回流提取法,称取5g贡菊粗粉,超声和温浸称取2g贡菊粗粉,按正交试验表所列条件,对样品进行提取,合并提取液,于蒸发皿上蒸干,称重,取适量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溶液定容,得供试品溶液。

2.3 总黄酮含量测定

2.3.1 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经50℃恒温干燥1h的芦丁对照品20.1mg,用70%乙醇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精密吸取0.0,0.4,0.8,1.2,1.6,2.0,2.4ml置于 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1ml,振摇,放置6min,再加入10%硝酸铝溶液1ml,振摇,放置6min,再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6],于512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浓度C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10.833x+0.001 2(r=0.008 5)。

2.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见表4~表6。

表4 回流提取正交实验结果

表5 超声萃取正交试验结果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得出三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为:

回流提取法:A1B2C2D2,即50%乙醇1.5h 2次料液比1∶20。

超声萃取法:A1B3C2D3,即50%乙醇30min 2次料液比1∶25。

温浸法:A2B3C1,即70%乙醇4h料液比1∶20。

为比较三种提取方法中最佳工艺,将所得最佳工艺分别平行做三组,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见表7。

表6 温浸正交试验结果

表7 最佳工艺筛选(%)

通过结果得知,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1.5h 2次料液比1∶20回流提取。

2.4 总三萜含量测定

2.4.1 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经50℃恒温干燥1h的齐墩果酸对照品4.4mg,用70%乙醇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分别精密吸取 0.0,1.0,1.6,2.2,2.8,3.4,4.0ml置于 20ml具塞磨口试管中,水浴蒸干,加入新鲜配制的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0.4ml,高氯酸1.6ml,迅速摇匀,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15min,拿出用冰水浴迅速冷却至室温,加乙酸乙酯至 10ml[7-8]。于 5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以浓度C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得线性回归方程 y=17.356x+0.062 7(r=0.994 4)。

2.4.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结果 见表8~10。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得出三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为:

回流提取法:A2B2C2D1,即70%乙醇1.5h 2次料液比 1∶15。

超声萃取法:A1B1C2D3,即50%乙醇10min 2次料液比 1∶25。

温浸法:A2B2C3,即70%乙醇3h料液比1∶30。

为比较三种提取方法中最佳工艺,将所得最佳工艺分别平行做三组,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1。

表8 回流提取正交实验结果

表9 超声萃取正交试验结果

表10 温浸正交试验结果

表11 最佳工艺筛选(%)

通过以上结果得知,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3h料液比1∶30温浸法。

3 方法学测定

3.1 黄酮提取方法学测定

3.1.1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标准品溶液 1.2ml,按2.2.2.1 下操作,测定吸光度A,RSD为:0.318 3%。

3.1.2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液,每过1h分别测定吸光度,样品提取率RSD为:0.067 5%,说明供试品液在7h内稳定性良好。

3.1.3 重现性试验

取供试品液,在短时间内测定吸光度,样品提取率RSD为:1.277 3%。

3.1.4 加样回收率试验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3%,98.5%,101.4%,分别计算RSD为:0.55%,0.51%,0.38%。

3.2 总三萜提取方法学测定

3.2.1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标准品溶液 2.5ml,按2.2.2.2 下操作,测定吸光度A,RSD为:0.32%。

3.2.2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液,每过1h分别测定吸光度,样品提取率RSD为:2.78%,说明供试品液在4h内稳定性良好。

3.2.3 重现性试验

取供试品液,在短时间内测定吸光度,样品提取率RSD为:4.68%。

3.2.4 加样回收率试验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99.7%,101.2%,分别计算RSD为:1.23%,3.25%,2.72%。

4 结果与讨论

4.1 对不同品种菊花中总黄酮和总三萜含量进行测定

根据所得到的总黄酮和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对贡菊、杭菊、滁菊、亳菊进行提取,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2。

表12 各菊花黄酮及三萜的提取率(%)

由上表可见,总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贡菊8.255 7%,杭菊9.644 8%,滁菊7.865 2%,亳菊6.447 5%。其中以杭菊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杭菊质量最佳。总三萜的提取率分别为:贡菊1.046 7%,杭菊1.103 4%,滁菊2.095 4%,亳菊1.656 6%。其中以滁菊的总三萜含量最高,质量最佳。

4.2 讨论

菊花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活性研究报道较多。但因其产地不同,菊花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将有所差异。目前国内对菊花的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黄酮的含量测定,尚未见到对不同产地菊花中黄酮及三萜同时测定的相关报道。本课题对不同产地菊花中黄酮、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和含量比较,通过比较来对不同产地菊花进行质量初步评价。课题利用比色法对不同产地菊花中黄酮及三萜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含量比较。

本课题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得出了从菊花中总黄酮和总三萜的最优提取方法,总黄酮的为50%乙醇料液比1∶20回流提取1.5h、2次,总三萜的为70%乙醇料液比1∶30温浸3h。

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四个不同产地的菊花总黄酮和总三萜含量不一,它们分别含总黄酮量为杭菊>贡菊>滁菊>亳菊,含总三萜量分别为滁菊>亳菊>杭菊>贡菊,为菊花具有抗炎降压等功效提供了理论依据。杭菊中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1] 王丹.药用植物野菊花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4):59 -61.

[2] 崔援军,蔡中琴,臧文华.正交设计优选怀菊花总黄酮提取工艺[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3):33 -34.

[3] 姚松君,黄生权,陈壮耀,等.超声辅助提取灵芝三萜的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0):1220 -1223.

[4] 王丽婷,赵堂,杨敏丽.金银花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6):520 -523.

[5] 霍红,田明,王秀海,等.大豆与其生物发酵制品淡豆豉异黄酮含量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3):74 -76.

[6] 陈志莲.不同贮藏期不同品种菊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5):18 -19.

[7] 帕丽达,堵年生,丛媛媛,等.比色法测定琐琐葡萄中总三萜类成分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2,17(6):475.

[8] 陆震鸣,陶文沂,许泓瑜,等.樟芝菌粉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J].中成药,2008,30(3):402 -405.

猜你喜欢
三萜光度黄酮
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中药材分类识别系统
灵芝三萜提取工艺优化*
泽泻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西藏白肉灵芝三萜高效液相检测分析及含量测定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皎皎月光
油茶蒲中总三萜提取工艺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