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设置理论在高师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运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2-09-17 03:10陈修彬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陈修彬

目标设置理论在高师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运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陈修彬

摘 要:运用教学实验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心理测量法,研究采用不同难度的目标设置教学对体育系男、女生篮球运球技术成绩的影响。可以发现中、高等难度目标组与低难度目标组在成绩上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教学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全场运球教学中男生目标设置在18秒—20秒之间,女生设置在35秒以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球成绩。

关键词:目标设置;运球技术;篮球技术教学

陈修彬/滁州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教师(安徽滁州,239000)。

1 前言

目标是组织或个人活动预期要求达到的目的或结果。目标具有定向、控制、激励、凝聚和反馈5种心理功能。[1]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心理学家就开始了对目标的研究,目标设置理论首先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A.Locke(1968)提出,他在研究中发现外来刺激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2]。

近年来,目标和目标设置作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广泛地运用于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本研究以Locke和Latham的目标设置理论为基础,以篮球普修课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为切入点,并以我校的篮球普修课学生为实验对象,研究目标设置教学对高校大学生篮球进攻技术中运球成绩的影响。在目标设置控制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安庆师范学院2007级体育系本科5个班,总人数120人,其中男生3个班共84人,女生2个班共36人。平均年龄20.06±0.72岁。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以及与篮球技术教学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目标设置理论、体育教学理论方法及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并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后,形成了论文的主要方向和理论依据,同时对所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检索、分析和利用。

2.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合理的对篮球基本技术指标的选取、教学进度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从事篮球教学与训练方面的专家、体育心理学专家进行访谈,听取各位专家对本研究的建议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分析。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各组均数统计和组间及组内方差分析。

2.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各种信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论证了有关结论和建议。

2.2.5 教学实验法

本研究是在高师院校篮球普修课中进行的教学实验。实验采用前测、后测对照实验设计。在前测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将男生随机分配成三个实验班,女生随机分配成两个实验班,采用不同难度的目标设置进行教学。各实验班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一致,不同的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明确的、不同难度的目标设置。并通过专家访谈法确定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各实验班的教学都由实验者本人自己担任。

3.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目标设置教学实验前对学生篮球运球技术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

为提高本次教学实验的效果,同时为掌握学生在目标设置实验后篮球运球技术成绩提高的情况,我们对各个实验组学生的篮球运球技术成绩进行了前测,并运用SPSS12.0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研究何种难度的目标设置教学在对大学生提高篮球基本技术成绩方面有较好效果打下基础。

教学实验前男女生对照组与实验组全场运球成绩的差异性检验如下:

性别 类别 组别 人数 平均运球成绩 (秒)标准差 P男 高难度目标组 中等难度 28 26.8 2.63.122低难度.271中等难度目标组 高难度 28 25.9 1.79.122低难度.084对照组 高难度 28 27.8 2.87.271中等难度.084女 中等难度目标组 实验组 18 40.5 2.56.450低难度目标组 对照组 18 41.6 2.22

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实验前男生各组全场运球所测得的实验前成绩经检验 P=0.122>0.05,P=0.271>0.05,P=0.084>0.05;实验前女生组全场运球成绩经检验P=0.450>0.05,因此,男、女生在全场运球技术教学实验前各难度组之间的水平不呈显著性差异,符合教学实验的要求。

3.2 目标设置教学实验后对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成绩进行描述性分析

通过8周实验教学后,由我院篮球专业课的老师对学生的篮球运球技术按照测验的统一标准进行考核,同时运用Excel软件将考核的成绩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图表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各难度组学生的学习情况。

表2 男、女实验后全场运球成绩的描述性分析

表(2)的分析结果表明,男、女生与实验前相比中等难度学生的成绩稳定性增强(S前=1.79>S后=1.22)。男生高、低难度目标组的成绩的稳定性低于中等难度目标组(S低=2.81>S高 =2.56>S中 =1.22)。

3.3 教学实验后目标设置教学对学生篮球运球技术成绩的影响

3.3.1 不同组别学生在目标设置实验前、后篮球运球技术成绩的差异性分析

全场运球技术不但要求学生要有较快的移动速度,而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球的组合技术。表(3)的统计结果表明,三个难度目标组实验后的平均运球成绩都有所提高。各难度目标组实验前、后的平均运球成绩经检验P=0.000<0.01,都呈非常显著性差异。与实验前相比男生的运球失误减少,动作的节奏感增强,技术衔接更加熟练。体育系女生的运球测试内容与男生相同,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目标设置教学实验前、后运球的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中等难度目标组在实验前后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0.01),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0.032<0.05)。成绩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运球速率加快,变向与转身更加熟练。

通过8周的实验教学,在学生实验前测无差异的情况下,全场运球的成绩与实验前呈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经过教师的8周教学指导和学生的学习、练习,无论是难度组还是对照组各项成绩相对于初始成绩都会有一定的提高。所以说教师无论采用哪种难度目标设置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球成绩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实验后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各难度组实验后篮球基本技术成绩提高的程度不同,为了研究哪种难度目标组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篮球成绩更为有效,笔者对实验后各难度组别学生的篮球运球技术成绩之间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3.3.2 目标设置教学对不同组别学生篮球运球技术成绩的影响

由于本次运球测试的内容中包括体前变向、胯下运球、背后运球、转身运球等技术,对学生的运球技术要求较高,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但通过8周的学习,学生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提高。统计结果表明,实验后体育系男生运球成绩,高难度目标组与中等难度目标组差异不显著(P=0.159>0.05)。高、中难度目标组与对照组都呈显著性差异(P=0.000<0.01)。研究结果说明,在实验前测无差异的情况下,高、中等难度目标组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全场运球成绩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为明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男生的全场运球成绩目标定在高、中难度目标组(18秒——20秒)之间,能够更好提高学生的运球成绩。

通过中等难度目标组与对照组实验后运球成绩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组别实验后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0.01)。运球的成绩目标(36秒)使得女生运球技术更加熟练,动作连贯性增强。

4 结论与建议

4.1 通过8周的教学实验,可以看出运用目标设置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完成技术动作的效率,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不同的目标设置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明确、中等难度和高难度的目标设置模式有利于提高篮球运球技术教学的效果。

4.2 通过男、女生实验后各难度组别篮球成绩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全场运球教学中,男生的运球成绩设定在18秒—20秒之间,女生的运球成绩设定在35秒以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球成绩。

4.3 在篮球技能学习中,目标设置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及完成与任务相关的目标中,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技术目标和成绩目标,并不断激励学生提高所设置的目标,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篮球技术课的教学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

[1]Kyllo,L.B.,&Landers,D.M.Goal setting in sport and exercise:Aresearch synthesis resolve the controversy.Journal of Sport andExercise Psychology,1995;17:117~137

[2]季浏.运动中目标设置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4:1-6

[3]季浏,倪刚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设置对投篮成绩、努力和度和状态焦虑的影响[J].心理科学,1998,(2):141—145

[4]于晶,崔野.体育运动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5,12(4);46-49

[5]贾燕,董新军.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置[J].山东体育科技,2006,(3):78-79

[6]施慧.目标设置在青少年篮球训练中的运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3):40-41

[7]付全.篮球教学中采用目标设置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4):60-62

中图分类号:G807.4

B

1671-6531(2012)10-0119-02

:郭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