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与习得性无助的关系研究

2012-09-18 07:25李媛徐广义王晶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6期
关键词:习得性智力因素竞技

李媛 徐广义 王晶

(1.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2.河北工业大学保卫处 天津 300401)

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与习得性无助的关系研究

李媛1徐广义2王晶1

(1.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2.河北工业大学保卫处 天津 300401)

以问卷法调查了天津市体校133名青少年竞技运动员,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习得性无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与习得性无助显著相关,非智力因素较低者更易于产生习得性无助,并且运动员的性别、训练年限和运动项目的交互影响不显著。根据研究可知通过提高非智力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竞技运动员习得性无助的产生。

青少年竞技运动员 非智力因素 习得性无助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非智力因素只有与智力因素一起才能发挥它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最早由Selig man(1967)发现,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体育习得性无助感是后天获得的,主要表现为“对体育活动坚持的时间短,退出时间早,甚至根本就不尝试和参与某项活动;将自己定位成不断的失败者,认为即时进行再多的努力也不会成功;因为不愿意承受失败的风险所以在学习新技能的环境中感觉不快;无法控制自己的竞技成绩,将失败看作是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外的事。”

目前,习得性无助的理论已经涉及很多方面,有行为控制论、归因理论、认知理论、目标理论、自尊保护理论、人格理论等。

目标理论。Dweck(1986)研究发现具有同等能力的儿童在失败情境或挑战任务面前有不同的反应倾向。一种是习得无助倾向,一种是自主性倾向。两类儿童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他们的成就动机模式不同。可以假设青少年竞技运动员的成就动机强弱程度或选择模式可能会对习得性无助产生影响,本文将从成就动机的强弱程度来进行验证。

行为控制论。Seligman(1991)在研究中还发现习得无助与抑郁有密切的关系,抑郁最突出的症状是无助,抑郁和习得无助的症状、病源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极大的相似性。抑郁和习得无助的症状、病源及治疗和预防的核心都是反应和强化间的相互独立观念。可以假设,高运动焦虑有可能对运动员习得性无助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工具

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天津市竞技体校的青少年运动员。共133人,年龄范围在17~19岁之间,男65人,女68人,训练年限在1~10年之间,项目有篮球、排球、田径、举重、龙舟、柔道。研究工具是《贝克绝望量表》(BHS)中文版和《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调查量表》。

2 结果分析

2.1 非智力因素对习得性无助的关系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结果显示习得性无助与非智力因素总分、SR、SP、SI呈显著负相关;“对未来的感觉”一项与非智力因素总分、SE、SR、SP、AS、SC、SW、SI显著负相关;“动机的丧失”与SE呈显著负相关。习得性无助各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习得性无助越强烈,非智力因素与习得性无助某些维度成显著负相关,是指习得性无助得分越高者在相应的非智力因素上得分越低,即习得性无助感越强烈者非智力因素越低(如表1)。

2.2 高低非智力因素组习得性无助的差异比较

以非智力因素的总分为划分依据,取低分段人数的27%和高分段人数的27%,作为低非智力因素组和高非智力因素组,做习得性无助的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高智力因素者在习得性无助的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低智力因素者;高低非智力因素组在习得性无助总分、对未来的感觉和动机的丧失存在显著差异。

表1 非智力因素与习得性无助的相关

表2 高低非智力因素组习得性无助的t检验

3 讨论与结论

结果显示在青少年竞技运动员群体中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的人更有可能出现习得性无助。这部分运动员将更容易丧失对未来的乐观感和和对生活的积极感。对于运动的坚持性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生活其它方面动机强烈程度和行为的持久性。“未来的期望”这一维度与非智力因素基本无相关,可能是因为调查的对象为17~19岁的在校青少年,对于未来的定位、人生发展目标相对其它群体较模糊,进而影响到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在成就动机和运动焦虑两项上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出现不一致。可能是因为:(1)不同成就动机模式的人才会在习得性无助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而成就动机的强度对习得性无助的影响没有差异。(2)抑郁与习得性无助有密切关系,焦虑和抑郁尽管存在相关,但是核心作用机制不同可能导致对习得性无助没有明显的影响。

总体上看,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越低者,越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特别是运动责任心和运动坚持性低的运动员可能是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主要人群。

[1]燕国材,崔丽莹.超越情商——非智力因素与成功[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4]张力为,毛志雄. 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Seligman,M.E.P.& Maier.S.F.Failure to escape traumatic shock[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67(74):1-9.

[6]王恒,赵艳玲.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分析与干预[J].体育世界·学术,2008,4:46.

[7]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80-81.

[8]Dweck,C.S.Motivational Process Affecting Learning [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6(41):148-156.

[9]SeligmanMEP.Helplessness:on depression,development,and death[J].New York:W.H.Freeman and Company,1991:60~65.

[10]左颖慧,陈建文.习得无助理论的研究进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5):95.

[11]A.T. Beck,R.A.Steer.贝克绝望感量表(中文版)[M].陈美君,译.Chinese Behavioral Science orporation,1996.

[12]张力为,毛志雄. 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13]Zeynep Cemalcilar,Resit Canbeyli,Diane Sunar. Learned Helplessness,Therapy,and Personality Traits:An Experimental Study[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3(1):65.

G804.8

A

2095-2813(2012)12(c)-0120-02

猜你喜欢
习得性智力因素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辅导员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
——习得性乐观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花与竞技少女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
同台竞技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