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在经治医师绩效考核中的探讨

2012-09-23 08:42毕陈冉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医师绩效考核

毕陈冉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一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192

1 经治医师负责制的内涵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积极探索适合当前医疗环境的诊疗模式,是提升医院品牌效益的关键。该院于2010年4月在临床病房科室实施科主任、经治医师(亦称主诊医师)两级管理体系,科主任负责全面的科室管理工作,经治医师在科主任指导下独立承担本医疗单元的医疗工作。

经治医师负责制是指将临床病房按一定规则(按照亚专业或床位配置)分成若干医疗单元,每单元由1名经治医师带领若干名主治或住院医师组成,全面负责患者的接诊、住院及诊疗操作(包括手术)等工作的一种医疗管理模式[1],经治医师通常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能力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

2 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内涵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指通过对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提炼出的最能代表绩效的若干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KPI必须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企业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益[2]。KPI考核法主要基于帕累托法则,20%的核心人力资源创造了80%的价值,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对关键行为进行分析和衡量,就能抓住绩效考核的重心。

3 经治医师绩效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绩效考核关键指标的设置

3.1.1 设置原则 ①科学性,所选指标必须切实可行,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②具体性,选择指标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抽象概念;③可行性,所选指标必须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可量化考核;④合理性,合理选择考核指标,与医疗管理常规相统一。

3.1.2 绩效指标确立 ①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为基础,结合经治医师绩效考核的目标,相关部门对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建立一级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医疗指标、经济指标、医保指标三方面;②采用Delphi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考核项目与考核目标的相关性进行评估,对不完全符合原则的指标进行修改或淘汰,确立有效绩效指标集(共22项考核项目、2项单项否决指标及可选择指标);③将确立的有效指标集提请学术委员讨论,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2 确定绩效指标权重

综合考核指标项目对于总体考核的贡献大小确定权重,医疗(70%)、经济(20%)、医保(10%),设立单项否决指标即出现重大医疗事故和违规违纪事件本月不予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体系见表1。

3.3 确定考核评价标准

对于部分项目指南中有明确界定的,如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病历合格率、处方合格率、药品结构比等指标项,以指南作为评价标准,但对门急诊人次、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手术率等指标同时兼顾各临床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指南中未涉及到的指标或未作明确界定的,如预算指标完成率、人均次门诊医疗费费用、人均次住院医疗费费用、住院费用拒付情况、门诊大额费用拒付情况、门特费用拒付情况等指标,目前无考核评价平准的,参照市内同级别医院的运行情况确定或以既往同比情况进行评分;新技术开展、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等指标项,按照执行情况的得分。

3.4 绩效考核管理

经治医师绩效考核实行月度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相关考核部门定期将各考核指标汇总报送考核办公室,考核办公室负责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及时在医院网站、院内平面媒体进行公布并反馈经治医师,同时作为本月绩效工资的发放依据,并对考核成绩较差人员协助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督导改进;每年度2月份进行上年度经治医师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经治医师聘任的重要依据。

4 实施经治医师KPI考核体系的若干体会

4.1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经治医师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主体对象是医院临床工作的技术骨干,绩效管理实施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工作的进程。因此,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评估,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组织机构,成立考核办公室,由院长或主管副院长亲自主抓,办公室设在人事处,人事处负责牵头组织绩效考核的实施,医务处、财务物价处等职能辅助部门相互配合,建立明确的责任目标。

4.2 绩效指标坚持公益性原则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改进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经治医师绩效考核体系必须坚持与公立医院改革相统一、与医疗管理常规相统一,与医院总体发展目标相统一,与经治医师岗位责任相统一,坚持公正公平,科学合理,以医疗质量为主导,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3 实施动态的指标体系管理

实施动态绩效指标体系管理,根据卫生工作的导向及医院工作重心的转移,及时调整考核指标项目及权重,对临床工作进行指导。一是卫生政策的调整及医院总体要求将一些新的考核如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等政策性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推进临床工作的开展;二是根据医疗工作的重点,提高部分指标项目的权重,如医院着力抓好平均住院日,则可以适当提高平均住院日的指标权重,推进医院总体工作。

4.4 建立良好的绩效反馈机制

经治医师绩效考核反馈主要内容包括绩效考核结果、现阶段临床工作存在的不足、下一阶段工作改进意见及措施。通过建立良好的绩效反馈机制,通过书面通知、工作会议或访谈等多种形式建立有效的反馈渠道,使考核部门与经治医师的及时沟通,发现和改进考核双方存在的问题,一是及时将考核结果通报经治医师,使其明确本阶段临床工作在本科室及医院中的大致位置,了解现有临床工作的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调整和改进的方向,二是了解经治医师对于临床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以便调整和完善绩效考核工作。

表1 经治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 李敬伟.临床主诊医师绩效考核体系构建设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6):413-416.

[2] 卿涛.人力资源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98.

[3] 杜书伟.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研究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3):75-77.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医师绩效考核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绩效考核“指挥”医院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