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带教教师的教学建议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2012-10-16 07:34陈定湾方雅青
浙江医学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学时信息管理

钱 海,陈定湾,方雅青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教育教学研究·

一线带教教师的教学建议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钱 海,陈定湾,方雅青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目的:调查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一线带教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全省42家医院信息相关科室335名带教教师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建议。结果84.5%的带教教师认为该专业职业岗位课程的学时数应等于或大于基础课程,80.9%的教师认为职业岗位课程的实践学时数应等于或大于理论学时数,63.6%的教师认为可适当缩短专业实习时间,77.6%的教师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结论目前我校该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学时比例、职业岗位课程理论/实验学时数比例合理,今后可考虑缩短专业实习时间,同时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卫生信息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dvice of internships’ instructors on the cultiva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provide some basis for the training plan reform of this major. [Method] 335 internships’ instructors in 42 hospital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and their teaching advice on the major were collected. [Result] 84.5% of the instructors thought that the class hour of occupational courses should not weigh less than that of basic courses. 80.9% of the instructors thought that the class hour of practice should not weigh less than that of theory. 63.6% of the instructors thought that the internship time can be shortened. 77.6% of the instructors thought that excellent courses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Conclusion] Generally, the class hours of occupational and basic courses are reasonacle, and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y class of occupational course is good. Some measures such as cutting down on the internship hour and strengthening the excellent course can be take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Keywords:health iInform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 education

《浙江省卫生现代化建设纲要(2001~2020年)》提出“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卫生可持续发展。重点推进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咨询、远程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1]。因此,在目前和未来若干年中,信息化是医疗卫生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之一,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需要大批的卫生信息化人才。作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一线带教教师,他们对该行业的理解比较深刻。本研究对他们进行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调查,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全省42家医院,其中省级医院9家,市级医院23家,县(区)级医院10家。调查这些医院的医教科(科教科)、信息科、病案科和图书室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工作人员(实际带教工作中大多为科室骨干成员集体带教)。

1.2 方法

由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共同制定调查表,调查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职业岗位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等内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总体上分为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课程。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具备一定医学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能应用所学知识在一线岗位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卫生信息管理人才)。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由调查员于2010年8月开展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5份,采用EpiDate 3.0建立数据库,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访人员情况

335名被调查人中,省级医院154名,占46.0%;市级医院142名,占42.4%;县(区)级医院39人,占11.6%。从工作部门分析,医教科(科教科)90名,占26.9%;信息科102名,占30.4%;病案科103名,占30.7%;图书室40人,占11.9%。

2.2 职业基础课程与职业岗位课程的学时比例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医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但大专层次的总学时有限,因此其职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生物化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医学文秘与应用文写作、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政策与法规、医学文献检索与管理等)与职业岗位课程(包括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计算机维修维护、卫生统计与应用、网络管理、数据库应用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疾病分类学、病案管理学、卫生信息管理学等)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显示,不同工作岗位的带教教师对两类课程学时建议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43,P=0.103),42.7%的带教教师认为职业基础课程与职业岗位课程的比例应该为1:2,84.5%的带教教师认为职业岗位课程的学时数应等于或多于职业基础课程。见表1。

表1 职业基础课程与职业岗位课程学时比例建议

2.3 职业岗位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

各部门带教教师建议的职业岗位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32,P=0.176),见表2。80.9%的带教教师认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课程的实践学时数应等于或大于理论学时数。

表2 职业岗位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建议

2.4 专业实习时间

各部门的带教老师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习时间的看法不同(χ2=14.601,P=0.024)。见表3。40.9%的带教教师认为专业实习时间宜控制在6~8个月之间,36.4%的带教教师认为专业实习时间应在9个月以上。

表3 专业实习时间建议

2.5 精品课程作用

各个部门的带教教师对精品课程的看法比较一致,77.6%的带教教师认为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各位带教教师对各专业课程的建设也非常支持,97%的带教教师表示如果在工作中有好的案例,愿意归纳总结并与院校共享。

3 讨论

3.1 职业基础课程与职业岗位课程的学时比例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学的相关规定,大专层次的教学计划校内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000学时之内,去掉“两课”、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等通识教育课程后学时有限。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又是一个新兴专业,课程涉及医学、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设置职业基础课程与职业岗位课程的学时比例显得尤为重要。此次调查中42.7%的带教教师认为职业基础课程与职业岗位课程的比例应该为1:2,84.5%的带教教师认为职业岗位课程的学时数应等于或多于职业基础课程。这说明大家一致认为大专层次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最主要还是要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职业岗位课程应占据较大的比重。目前我校卫信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的学时数略多于职业基础课程,今后应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科专业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3.2 职业岗位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大多是信息技术类课程,非常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因此80.9%的带教教师认为这类课程中实践学时数应等于或多于理论学时数。目前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基本为1:1,部分课程达到1:2,符合大专层次的教育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要求。

3.3 专业实习时间

目前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安排在第三学年专业实习,共43周,约10个半月。此次调查显示40.9%的带教教师认为专业实习时间宜控制在6~8个月,36.4%的带教教师认为专业实习时间应在9个月以上。这说明大部分带教教师认为专业实习时间偏长。鉴此,为促进学生尽快适应行业和岗位工作的要求,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习安排也做了适当的调整,即在实习单位实习6个月后,如果学生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可以申请转实习,转实习的单位范围也由过去的医院、卫生行政相关部门扩展到卫生软件企业、健康管理企业等。此举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与行业企业接触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相关单位找到合适自己的人才,以尽早开展岗前培训,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3.4 精品课程

目前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只有《网络管理》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正在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建设。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相应的精品教材,这与国家教育部所倡导的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加快建设和完善[2]。作为学校二级教学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一线单位的合作,根据岗位需求提炼相应的知识点和能力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共同开发项目式、任务驱动式的教材,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毕业生岗位服务的技能。

[1]浙政发[2001]79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现代化建设纲要(2001-2020年)》的通知.

[2] 赵志强.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考[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33(1):78-80.

Teachingadviceandreformfrominternships’instructorstothemajorofhealthinformationmanagement

QIANHai,CHENDingwan,FANGYaqing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China)

G642.0

B

1672-0024(2012)04-0007-03

钱 海(1980-),男,江苏靖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卫生信息管理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学时信息管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