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磷肥路!

2012-10-16 09:03策划中国农资编辑部
中国农资 2012年42期
关键词:高浓度磷肥复合肥

策划: 《中国农资》编辑部

采写: 《中国农资》 记者 张高科 刘 颖 张艳潇 郑 晓

十年打造中国好肥料向磷复肥强国挺进

十年来,我国的化肥磷复肥行业从小到大,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从单质肥到复混肥,从单一品种到种类齐全,从依靠进口到走向世界。通过十年的发展,全国高浓度复合肥企业由110家发展到目前的有规模以上企业1673个,其中,磷肥366个,复混肥1307个,从业人数27.27万人。在这十年里,我国磷复肥行业行业以突飞猛进的姿态书写下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发展。为此,我们从产量提升、品种升级、布局调整以及登陆资本市场4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将这十年来产业不断进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呈现给大家。

A 产销量:十年翻番,世界第一

我国磷肥行业从2003年的年产量880万吨到2012年预计全年产量将达1650万吨,产量实现了快速飞跃式增长,自2006年满足自给后,从2007年开始开始实现净出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1年底,我国现有规模以上磷肥生产企业366家,复混肥料生产企业1307家,我国已形成的磷复肥生产能力约为2150万吨,其中磷酸二铵产能1700万吨、磷酸一铵1400万吨、重过磷酸钙200万吨、硝酸磷肥100万吨,以磷酸为原料生产的复合肥料110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产能相比“十五”末约增长了90%。这其中,我国磷复肥产业发展有4个标志性年份。

B 品种升级:五个阶段,五次跨越

在磷肥的产量保持稳中有增态势的同时。高浓度磷肥比重大幅提高进一步有效淘汰了落后的磷肥产能,在实现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实现了磷肥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更新,使我国的磷复合肥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磷肥品种的升级也历经“复合、掺混、缓释、水溶、硝基”五大阶段。

复合肥发展阶段。从2001年,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的颁布,给我国复合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并指明发展方向,到2003年高浓度磷复肥进入中国名牌产品评选范围,市场也相继涌现了一批诸如 “天脊”、“宏福”、“艳阳天”、“西洋”、“撒可富”等知名品牌高浓度磷复合肥产品,提高了我国的高浓度磷复合肥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BB肥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掺混肥料(BB肥)的国家标准GB 21633-2008发布。标准出台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市场监管,更重要的是促使BB肥能够真正形成一个行业氛围,以“成都玖源”、“烟台五洲施得富”、“烟台众德”为首的一批BB肥企业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缓控释肥发展进入新阶段。2009年,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与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山东金正大集团共同起草、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开始正式实施,这不仅填补了我国缓释肥行业一直没有国家标准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缓释肥产业将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国内以金正大为代表的一系列缓控释肥企业开始崛起。

水溶肥引领新型肥料发展。进入2010年,《水溶性肥料行业标准》的出台将我国复合肥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一批以水溶肥为主业的新型肥料企业诸如深圳芭田、新都化工等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各类新型肥料企业的总数已经达到2000余家,占全国化肥企业的1/4,行业在百花齐放的同时,化肥利用率大幅提高。

硝基肥渐成新宠。进入2012年以后,硝基复合肥的发展渐成市场关注重点,尽管硝基肥目前研发推广仍处在摸索阶段,但也难挡企业纷纷上马新硝基肥项目的热情,一时间,深圳芭田、贵州开磷、云天化、金正大、新都化工等公司纷纷推出硝基复合肥产品,在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同时,市场竞争也一触即发。

2006年 国内市场供需平衡

我国磷肥产量达1210万吨,高浓度磷肥产量占67.8%,磷肥自给率已达99.8%,进口磷复肥自2002年271万吨的高点开始,一路走低,2005年降到120万吨,年均减少进口50.3万吨,2006年则降到96万吨,4年间减少175万吨,年均减少进口磷复肥44万吨。与此同时,国内产能过剩促使企业开始需求国际合作。

2007年 成为磷肥净出口国

磷肥产业迎来一个历史转折点,首次实现磷肥出口大于进口,出口量达到255万吨, 占我国2007年磷复肥表观消费量的22.3%,对国内磷复肥市场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保证了农业用肥需求,提升了磷复肥工业的经济效益。

磷肥行业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可喜的进出口转变,但 “转变”之后,磷复肥行业却不得不面对硫磺的 “脸色”——硫磺价格的飞涨,磷复肥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2008年 经济危机影响磷肥产业

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磷肥行业遭受重创。8月份,国际硫磺价格在上升到800美元/吨的历史最高价之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跌到了70美元/吨,重点磷复肥生产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而库存的700美元/吨以上高价硫磺就有150万吨,再加上用高价原料生产的高成本产品库存也有300万吨以上,行业亏损150亿元以上。此外,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的磷复肥企业又给予了重创,磷复肥行业步入严冬。

2012年 磷肥行业形势严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6月份我国共生产磷肥979.8万吨,同比增长18.3%。预计2012年全年磷肥总产量约1650万吨,预计全年净出口量约250万吨(去年净出口372万吨),国内供应量将达到1500万吨,远超过我国农业生产对磷肥的需求量,国内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行业形势严峻。

C 产业布局:两个集中,资源优化

磷复肥产业布局分为生产地与消费地集中的格局,截至2011年底,云、贵、川、鄂四个磷资源产地磷肥产量为1162.8万吨,占全国磷肥产量的70.9%,同比提高了5.3%,大型磷肥企业产能已达到200万吨以上,出现了若干总产能50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基本实现“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转移,各种作物专用肥向用肥市场转移”的产业布局目标。

从复合肥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大型复合肥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等地,虽然这些地区远离原料产地,但靠近市场,随着农民用肥习惯的改变和用肥量增加,这些地区的化肥企业在经营产品时,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理念,通过开发新产品,宣传和利用农化服务进行推广,异地扩张建厂等方式加深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印象,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吸引消费者的重复购买以及建立消费偏好。

此外,近10年来,无论是磷肥还是复合肥的产业集中度都有很大提升。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1年,磷肥产量前十名企业合计产量 808万吨(折纯),占总产量的41.9%。其中,二铵产量前十名企业合计1050万吨,占总产量的81.5%;一铵产量前十名企业合计623.6万吨,占总产量的48.7%;氮磷钾三元素肥产量前十家企业合计1418.9万吨,占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统计范围内总产量的48.1%。

?

?

D 资本市场:锋芒初露,盈利企稳

从过去10年的磷复肥发展历程来看,在经历了2008年的化肥 “过山车”似的行情后,部分企业把核心竞争力建构在产品创新上,着力实施科技先导的差异化战略,不断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的发展,树立品牌,同时也在资本市场开始初现锋芒。

尤其是在2010年度,随着金正大、新都化工和司尔特的成功上市,以及此前已上市的湖北宜化、云天化、六国化工、澄星股份、芭田股份、鲁西化工以及华昌化工等公司,在A股市场已经形成一个磷复肥子行业的板块。

这些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能够促进企业更快发展,一方面可以扩大公司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有助于公司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提高公司的业务扩张能力等;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核心管理层稳定,也可以为员工创造财富,可吸纳和留住优秀人才参与企业管理,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1-5月份,统计1281家磷复肥生产企业 (其中磷肥231家,复混肥1050家),总资产2552亿元,资产负债率63.6%。前5个月,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601亿元,实现利润61.3亿元,同比下降2.3%;利税总额82.6亿元,同比增长12.4%;亏损额3.9亿元,同比增长78.1%。磷复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下降到3.8%,较去年全年行业平均利润率5.3%有明显下滑。

从记者统计的24家化肥上市公司2012半年报来看,有1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占37.5%,化肥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12974.8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化肥行业在销售毛利率微幅增长,尤其是磷复肥行业受困于成本上涨和需求紧缩,净利润大幅下降, 表明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处于转型期的化肥行业,盈利能力依然较弱。

2011年磷肥产量排名单位:万吨折纯

猜你喜欢
高浓度磷肥复合肥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上半年磷肥行业运行呈现“两降三增”特点
2022年1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细粒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花生增产巧喷磷肥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全球磷肥价格上涨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