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托起煤机制造新高度

2012-11-06 06:42赵旭东
支部建设 2012年26期
关键词:煤机喷浆旭东

■赵旭东

创新托起煤机制造新高度

■赵旭东

参加工作十年来,我一直从事技术工作。

记得刚到煤机厂工作时,这里的主业还是煤机设备修理,能够制造的产品种类很少,连晋煤集团公司内部的煤炭生产需求都难以满足,走向市场更仅仅是几代煤机人的梦想。我干得最多的是在车间、井下和工人一起修理设备,技术创新在我来说遥不可及。但是,我坚信,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唯一出路,只有学好技术,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为企业发展尽一份力。因此,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实践,先后考取了山西大学项目管理硕士和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硕士,相信总有一天能够为煤炭生产做出更多更好的装备。

2008年,新生的金鼎公司确立了由单一检修转向“制造为主,检修为辅”的路径,坚定地举起了技术创新的大旗。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万里长征,那么6.2m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研发就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项目刚刚开始,我就领教了技术创新的困难和艰辛,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要想解开一个难题,就得先搞清楚和它相关的一大串问题。为了让6.2m液压支架能够在几百米深处撑起一片坚实的天地,真正成为矿山的脊梁,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从分析不同地质条件、各种恶劣工况,到零部件设计计算,再到焊接、加工工艺研究试验,一次次,一遍遍,反反复复,精益求精。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艰苦攻关,6.2m大采高支架终于研制成功,并且一举通过5万次压架试验,达到欧洲标准。

2009年7月,一场特殊的擂台赛在寺河矿井下悄然上演。同一个工作面上,来自北煤机、郑煤机和晋煤金鼎的6.2m大采高液压支架同时运行。这是工业性试验,更是技术实力的较量。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骄人的成绩,经过三个多月的生产使用,我们自主研制的6.2m大采高液压支架以其先进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卓越的性能、一流的品质完胜对手,一跃成为国内大采高支架的标杆。井上井下一片欢呼,我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流下了兴奋和酸楚的泪水。

那些紧张忙碌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为了尽早拿出方案,我彻夜不眠;为了尽快组装样机,我几天不回家;为了做好试验,我长驻井下。妻子怀孕,我没能陪她做一次检查,分娩的前一天还是同事将她送进了医院,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上井后,看到的是几十个未接来电和“母女平安”的短信。是呀!成功不仅仅属于我们,还属于无数个默默付出家人;我们战胜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对手,更战胜了自己,我们晋煤人也能制造一流的高端煤机装备。

随后,我们乘势而上,一举攻克7.6m大采高液压支架的技术难关,其支护高度、支护阻力、工艺质量均创造了世界之最,成为晋煤集团金鼎公司向行业展示创新实力的一颗耀眼明珠。

2009年,煤炭资源整合浪潮席卷山西,大量的中小矿井兼并重组、升级改造,一大难题也随之而来,就是现有的综采装备根本无法适应中小矿井的特殊条件。没有装备对煤炭生产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煤矿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冲锋号,金鼎公司迅速行动,将短壁采煤工艺技术及成套装备作为重大课题进行研发,并委任我为项目负责人。

面对紧张的工期、艰巨的使命,项目组搬进了一间不足20平米的会议室集中攻关。我们饿了就啃方便面,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甚至四张椅子一并,干脆就住在会议室。两个月下来,我瘦了七斤多,浓密的头发哗哗地往下掉。样机组装时,我又将办公室搬进车间,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现场指挥生产、安装、调试,吃的是加班餐,睡的是地板。

有一次,我四天四夜没回家。那时,妻子一个人在家看护三个月大的女儿,她用恳切的语气给我打来电话:“旭东,家里的挂面和鸡蛋都没了,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一下?”可就是这个简单的要求,还让忙于调试设备的我忘记了。当我匆匆赶到家时,妻子把我拦在门外:“东西放下,门你就别进了,去搂着你的铁疙瘩过日子吧!”我赶忙赔不是,央求妻子让我看一眼女儿再走。看着我凌乱的头发、布满血丝的双眼和满身的油污,妻子心软了,她说:“我知道你忙,以前你不管我、不管这个家我不怪你,但现在,我吃不饱挨饿的可是你的女儿呀,世上哪有你这么狠心的爸爸!”

有人问我,你这样做值得吗?究竟图啥?我没有时间考虑值不值,但我可以坚定地告诉大家:“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尽心尽力干好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个光荣的称号。”

“技术创新是一项良心工程”,这是公司领导经常讲的一句话,这句话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为了解决干式喷浆粉尘大、矽肺病发病率高的紧迫问题,公司领导嘱托我们尽快研制湿式喷浆工艺装备。面对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我们只能从零起步,摸着石头过河。而历经一年艰辛努力、三次地面测试改进的样机在赵庄矿试验时,表现并不理想。矿工兄弟着急地说:“你们这叫啥设备,不是这儿漏,就是那儿堵,纯粹是添乱。”那一刻,我感到特别惭愧,恨自己知识太少、能力不足。技术创新的道路总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只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凭着这股劲,我们认真严格地进行了几十项改进。2012年春节刚过,第一台新型湿式喷浆机成功外销到三八煤矿,不仅实现了大断面巷道喷浆作业的机械化,而且消除了机旁粉尘,显著地改善了作业环境。矿工兄弟爱不释手地摸着设备,激动地说:“好,真是个好宝贝,这是你们送给我们的大爱呀。”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如今,我们金鼎公司已经完成43项重大科研项目,拥有128项专利,创造8项世界第一,填补21项行业空白,实现了由“检修”到“制造”再到“创造”的转型,走上了“研发一批、推介一批、产业化一批”的跨越发展之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作为晋煤集团的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要将生命扎根于事业,用豪迈的青春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我坚信,我们的努力必将会托起煤机制造的新高度。

赵旭东,198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机械工程师。现任晋煤集团金鼎公司煤机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参加工作十年来,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不怕苦、不嫌累、不服输,逐渐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科技骨干。

近三年来,他组织实施科技项目43项,申报专利128项,发表论文76篇,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11项,组织、参与研发了一系列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新型煤机装备,先后获得晋煤集团“先进生产者”、“科技标兵”、“十大杰出青年”、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猜你喜欢
煤机喷浆旭东
一种互联网+皮革喷浆机的研发
粉煤灰喷浆材料抗压强度的实验研究
新常态下煤机企业管理创新路径探索
开学第一天
给春天开门
一种具有自然纹理的大颗粒料的制作装置
喷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分析
大同煤矿集团煤机装备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蜡笔画
看图说话,揭开幂函数的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