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

2012-11-06 06:42张瑞敏
支部建设 2012年26期
关键词:海尔时代用户

■张瑞敏

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

■张瑞敏

在企业工作几十年,我的体会是:“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企业都想长盛不衰,但实际上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企业。一般来讲,很多企业都是昙花一现。所以,我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如果这个企业成功了,那么,它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所以说,企业应该是时代的企业,也就是说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就是成功的企业。

时代发展得非常快,哪怕你是全世界顶级的企业,如果你在一瞬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可能会万劫不复。比如柯达,它曾经是全世界胶卷界的老大、霸主,但是没有踏上数码时代的节拍。柯达其实是最早发明数码相机的公司之一,但是,它当时觉得卖数码相机不如卖胶卷赚钱,受到股市的压力,就退回来了,最后反而被时代所淘汰。再比如手机,一开始“老大”是摩托罗拉,但是很快,诺基亚把它超过了,现在又是苹果。苹果没有全面超过诺基亚的时候,它的市值已经超过诺基亚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个方向。当时,苹果公司刚研制出手机的时候,诺基亚的研发人员看了,觉得手机怎么可以连个键盘都没有呢?诺基亚只是把手机作为一个通讯工具,而苹果则把手机变成了一个云计算的终端。也就是说,我拿着手机不但能打电话,而且能够进入互联网。

现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包括海尔在内,最大的挑战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做的,首先是数字化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英国的纺织工业,把小作坊变成了工厂,那时候,中国还是清朝。第二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是福特的汽车流水线,大规模制造。流水线和大规模制造使汽车的售价降到了500美金,就是说当时的美国人用500美金就可以买一辆汽车,因而把汽车普及到美国的家庭,这个功劳非常大。这次的工业革命,中国还处于战乱之中。两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没有机会。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全世界所有制造业、所有工业来讲,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当然,也是非常大的机遇。所以,这次中国能不能赶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大的挑战。

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原来我这个产品一个型号可以生产一百万台,但是现在不行。因为互联网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我要的东西,谁能满足我,谁可以满足我,我就要谁的。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当然,还有一个新的技术,就是3D打印。原来2D打印是打印一个文件,这个很简单。但是,现在变成3D打印,我打一个汽车都可以。现在,美国可以打出飞机发动机的轮片,直接打印出来,不要模具了。这个就是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打破了大工业的制造。

其实,现在智能化制造已经显露端倪了。比如说家电行业,原来最大的是美国的GE家电,他们以前在中国代工洗衣机以及热水器,现在迁回了美国的路易斯维尔。我到那里访问过。GE家电迁回去以后,美国GE工会主席对美国的媒体发表讲话说,我们从中国迁回来的产品,在中国外包制造拿回美国卖1599美金,但是现在我们在美国本土制造只需要卖1200美金到1300美金,价位降低了20%到30%,美国本土制造反而便宜。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英国经济学者连续发表了几次文章,论述第三次工业革命。其中一篇,数据非常惊人,说中国终于赶上了美国制造业的产值,但是,中国的制造业所用的能源是美国的10倍。也就是说同样的产值,美国的制造业所用的工人只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以前我们的劳动力比较低廉,现在,劳动力也不低廉了。2000年,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工厂,那时候,海尔青岛本部的工人工资在行业里面还是比较高的,但美国那时候的工人工资是我们工人工资的19倍,但是前年,他们工人的工资是我们工人工资的5倍,今年是4倍,再加上美国的物流成本比我们还要低,加上美国现在热岩气的开发,他们的能源价格比我们低得多。所有这一切,都逼迫我们必须发动大的变革。如果我们还是仅仅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来竞争,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我前年去美国旧金山时,被称为“战略竞争之父”的哈佛大学学者、闻名全世界的波特教授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中国企业必须创新,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从空间的维度来讲,海尔在全球现在已经是白色家电的第一品牌,这个是由欧洲的一个统计机构统计出来的,已经连续三年居第一位。原来的第一是美国的威尔(音译),现在我们取代他了。所谓白色家电的界定,就是凡是能够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都是白色家电,比如电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电饭锅、厨房电器,这些都算,而供人们娱乐用的电视机等电器,都属黑色家电。白色家电我们占第一位。这有几个数据,中国在白色家电方面占全世界的比率是多少呢?占全世界份额的49.1%,也就是世界上将近一半的白色电器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是在海外,你看到打着中国品牌的白色家电只有2.89%,不到3%。你在海外看到的大量白色家电,都是贴着外国的品牌,中国只不过是代工而已。我们这个行业,今年上半年出口率下降非常大。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行业很多企业过去是给国外的产品做贴牌,现在国外不要你做贴牌了,这就不行了。但今年上半年,海尔利润和营业收入增长都比同行业高一倍,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在海外做自己的品牌。中国在海外出口的品牌里面,海尔占了90%。

从时间维度来讲,海尔从1984年开始创业到现在,将近28年的时间,从只有800人发展到8万人;从一个集体所有制的资不抵债的销售产值只有300多万元的小厂,发展到现在的产值1500多亿元;从当时的一个街道小工厂,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化企业。这个变化是比较快的。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同行业利润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我们还能逆势增长,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做的工作,使我们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

在海尔,我们差不多用了10年的时间探索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因为,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没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没有自己的管理工具。我们都是学西方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学的是日本的全面现场管理,后来学美国的六西格玛,再后来用了欧洲的评分记分卡。所有的这些管理工具都是国外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思想基于泰勒的科学管理,这个科学管理带来了两个东西,一个是生产上的流水线,一个是管理上的科层管理,就是一层一层的。这个最早是被称为“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的德国专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就是官僚制。但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所有的这些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都不灵了,为什么呢?因为用户所需要的是我提出要求,在互联网上提出要求,你要马上满足我。所以,过去是以企业为中心,企业生产出什么东西,就拼命打广告,可能就有用户要了,谁是中央电视台的标王,谁可能就非常厉害了。但是现在不行,现在你打广告没用,因为用户可以在网上看到所有的信息。以前信息公开的主动权是在企业手里,现在信息的主动权在用户手上。所以,企业所做的只能是跟上用户点鼠标的速度,就是怎么样跟上用户的需求。用户有个性化需求,我马上满足。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管理,这个组织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最高领导在上面,高层管理者在下面,然后是中层管理者,低层管理者,最下面是员工,现在我们把这个组织改变了一下。我曾经在美国旧金山跟美国管理学家哈默尔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你这个办法很好,倒转180度,把这个金字塔倒过来了,变成一个倒金字塔,基层员工以前在最下面,现在在最上面,管理者在中间,最高管理者在下面。而且这些管理者要扁平化,管理者的职责从原来的指挥和监督员工,变成了为员工提供资源。换句话说,就是原来是员工听领导的,现在是员工听用户的,领导听员工的,这样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员工和市场连在一起,他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他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原来是员工要作出反应,首先要报给领导,要领导作决策,这样等作出决策后时间上就滞后了。现在员工可以马上作决策,领导提供资源,如果领导提供不上,领导就要负这个责任。这个其实有点像什么呢?就像现在大家看到的现代化战争。现代化的战争中,美国的步兵已经不是传统的扛一个冲锋枪往前冲的单兵,他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终端,全身武装。我们以前说武装到牙齿,现在是武装到脑袋。所有的信息化东西都有。如果步兵前方发现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目标,马上跟总部的信息中心联系,总部就会给步兵提供相关的资源帮助步兵作出判断和决策。如果不能提供这个资源,那么总部就要负责任。我曾和我们国家的一个兵器工业部的专家谈过,他说,我们坦克的造价基本都是硬件的价钱,而美国的坦克造价一半都是软件。所以说,信息化在战争当中非常重要。我们企业里面信息化就更重要了。因此,能接触到用户信息的首先是基层员工,所以必须给员工赋予这个决策的权利。

我们从800人发展到8万人,现在又倒过来,把8万人变成两千多个小公司,我们叫做自主经营团队。这就是给你权利,你可以自主对用户的需求作出反应。这个自主经营团队把整个原来说的官僚制的结构打破了,是通过“竞争上岗、官兵互选”来组织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员工在公司的职位不是任命的。现在很多公司,国际上所说的大企业都是一层层任命的,被叫做大企业病。我们不是任命的,是员工自己来竞争,你有这个能力,你就来竞争。

其实我认为,大企业病的本质就是阶层固化,这个是高层的,这个是中层的,这个是低层的,不同层级的领导任命以后就放那儿了,他在那个位置上就可以觉得,这就是我的位置了,别人不能向我挑战,因而可能造成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矛盾。其实不应该这样,不应该是固化的,而应该是动态的。你如果觉得这个位置不错,你就可以竞聘,你竞争上去以后,就可以拿到相应的薪酬。实际上这就是机会公平。现在如果改革的话,我认为机会公平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能做到机会公平,其他的一切都很难解决。关于官兵互选,如果你竞争上岗了,你可以带领自己的员工一块努力,实现这个市场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觉得我已经竞上了,我没有什么压力了,我就可以慢慢干了,你没有带着员工实现这个目标,员工就可以集体罢免你。在海尔经常有被罢免的,罢免以后,员工可以另外推荐比较好的人选再来竞争这个岗位。为什么员工会罢免你呢?因为我们的利益是拴在一块的,是共存共荣。如果盈利了,大家都有利益,共同分享;如果没有的话,那大家都受损失。所以说,员工如果觉得你不行,就会决定换你。这样,就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如果这个组织机构是正三角,像金字塔一样,它的特点是非常稳定,不会倒掉,但是可能缺乏活力。如果是一个倒三角,就像一个陀螺一样,这个陀螺就一定会倒掉。想要不倒,就必须让它转,只有转起来才会不倒。所以在这种机构下,企业所有的人都要转,围绕什么转,就是围绕用户来转,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转。我们探索很长时间了,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做成,因为这个等于把一个传统的组织彻底地颠覆了。

美国、欧洲的一些顶级商学院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美国的沃顿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都准备把这个写成一个案例。特别是沃顿商学院的教授,跟踪了我们差不多有10年,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10年前,他看我们搞这么一个东西,那时候还是一个创意和想法,那个教授听我讲了以后,他说如果你能搞成的话,这可能是世界最好的管理模式之一,但是我认为你肯定搞不成。因为,首先全世界还没有这么搞的,其次,这等于把一个几万人的企业倒过来了,搞不好就彻底砸锅了。所以,正因为这样,我们是一步一步地慢慢做起来。但是到现在,这些商学院越来越感到这是一个方向,他想把我们做成一个案例,并不是我们已经做得多么好,而是因为这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方向。

在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期间,张瑞敏(左)与本刊记者梅生在一起。

有一个荷兰人叫做乐尔风(音译),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管理3.0》。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写得很好。跟他交流以后,他就到中国来了,希望我写一个中国版的《管理3.0》的序。《管理3.0》中就有这个问题,当然管理1.0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为主所做的一切,管理2.0是为泰勒的科学管理而做的一些管理工具,管理3.0就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的组织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组织一定是一个网络,所有的组织都是网络,都是生命系统,而不是机器。就是说,我们原来这个组织像机器一样,非常机械,外部有什么反映,我不管,要根据我这个流程走,用户要什么,对不起,看我流程走到什么地方,我多少天能提供给你,而不是马上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变成一个网络的话,就不一样。这个网络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就像一个网一样,这两个网合到一起、融合到一起,用户有什么变动,我们也要有什么变动,对应起来。这个像什么呢,打个比方,就像一个马赛克墙一样,上面各种颜色都有,但是我和你相应了,也跟着你变化,你要红色,我也变成相应的红色。要做到这个的难处是什么呢?就是一直保持动态的融合。所以,我们整个的模式就叫做“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内部的员工;单是什么呢,不是指狭义上的定单,而是指用户资源。双赢就是每个人和自己的用户融合到一起去,你的收入不是根据你这个职位来拿,而是根据你给用户创造的资源有多大来定。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给用户创造价值,这样你自己才有价值。这个难在什么地方?第一个,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每个企业都要问自己,我的用户是谁?第二个,你要问,我为用户创造的价值是什么?第三个,你要问,我为用户创造了价值,我的价值是什么?这对于每个企业来说,要问自己,回答非常困难,如果企业每个人都要回答这三个问题,那更是困难。比如说,一个财务人员,他说我的用户是谁,怎么找出来呢,这个就很难。我们现在要求原来所谓的科室人员也要知道他们的用户是谁。我们现在的变革,使得财务的管理也跟着改变了。美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和我们达成一个合作的协议,他说,全世界的管理会计规则都是根据美国的来的,但是美国现在也改变了,遇到天花板了。他看到海尔的管理以后,觉得这个非常好,为什么?就是说我们的报表和传统的管理财务报表最大的不同就是管住了表外资产和无形资产。你看一个损益表,每个企业都有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这个损益表其实很简单,传统的损益表就是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再减去费用,剩下的就是利润。但是,我们这个损益表有所不同,可以反映公司每个人自己的价值。美国人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新的变革,我们现在也在和他们一起推进这个工作。

我们应该做什么?这实际上是对中国企业的挑战。我认为我们现在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生产线上必须变成模块化制造。有人说西方的管理界曾经说21世纪是乐高世纪,乐高就是积木,用积木可以幻变出很多的东西,这样可以使我们的企业更加适应世界的市场和潮流。

最后,引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互联网对于我们就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够适应互联网的要求,互联网对于我们就是最好的时代。

(作者系中共中央十七届侯补委员、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本文是以作者在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口头发言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海尔时代用户
海尔卡奥斯:时代面前,当仁不让
海尔与望远镜和天文台的故事
海尔引领直驱洗衣机新趋势:直驱产能迈入千万级
新版《海尔兄弟》第一季有望暑假上线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