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警察和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调查分析

2012-11-18 03:01谢家玲潘奎琼刘世华
法医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精神科职业倦怠监狱

谢家玲,潘奎琼,刘世华

(四川省复员退伍军人医院,四川 崇州 611230)

监狱警察和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调查分析

谢家玲,潘奎琼,刘世华

(四川省复员退伍军人医院,四川 崇州 611230)

目的 了解监狱警察及精神科医护人员在职业倦怠、社会支持情况上的异同,以期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问卷-中文版(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分别对某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和某男监狱的警察各100人,进行工作倦怠及社会支持的调查。 结果 (1)监狱警察的倦怠程度高于医护人员(P<0.05);(2)监狱警察的耗竭、人格解体高于医护人员(P<0.05),而成就感降低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监狱警察的社会支持高于医护人员(P<0.05)。 结论 监狱警察和医护人员都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但具体表现和获得的社会支持不同,应积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不同职业群体的职业倦怠。

司法精神病学;警察;医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work related 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是上世纪7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的一个术语,专指服务于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要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耗损状态,包括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效率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1]。监狱警察和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工作是典型的助人职业,与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和警察相比,他们工作场所封闭、责任更大、风险更高,往往较易出现明显的厌倦、疲惫、紧张等状态。虽然这两组人员都面临着职业倦怠的困扰,但因工作性质和对象不同,其症状表现及影响因素等也可能不尽相同。调查分析这些差异性,对于今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职业倦怠问卷-中文版(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监狱警察和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为下一步制定干预计划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四川省崇州某男监狱的监狱警察和某二级甲等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各100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CMBI和SSRS各200份。

1.2 调查工具

CMBI由李永鑫等[2]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后编制而成,问卷包括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3个因子,共计15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问卷的信度、效度等各种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

CMBI计分采用7级计分,1为完全不符合,7为完全符合,每个因子得分均在5~35分。从程度上可分为零倦怠、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高度倦怠4个水平,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3个因子的得分临界值分别为25、11、16分,1个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为轻度,2个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为中度,3个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为高度倦怠[3]。

SSRS由肖水源等[4]编制,用于社会支持水平调查。该工具包括3个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共计10个条目。

1.3 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务、职称、从业年限、婚姻状况等内容。对每个对象进行CMBI、SSRS测试。

按监狱警察、医护人员分组,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100名监狱警察中,男性71人,女性29人;平均年龄为(39.40±7.13)岁;从业年限为(19.18±7.93)年;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中专22人,大专56人,大学22人;婚姻:已婚89人,未婚(包括离婚)11人;职称:初级64人,中级及以上36人。100名医护人员中,男性31人,女性69人;平均年龄为(36.56±10.13)岁;从业年限为(15.91±10.97)年;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中专26人,大专42人,大学32人;婚姻:已婚77人,未婚(包括离婚)23人;职称:初级73人,中级及以上27人。

监狱警察和精神科医务人员两组比较,性别:χ2= 32.012 8,P<0.05;年龄:t=2.292 6,P<0.05;从业年限:t=2.4154,P<0.05;受教育程度:χ2=4.185 2,P>0.05;婚姻:χ2=5.1028,P>0.05;职称:χ2=0.3565,P>0.05。两组性别、年龄、从业年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在男监狱中,男警察较多,警察的平均年龄大,从业时间也较长;而两组在受教育程度、婚姻、职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监狱警察和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检出结果

监狱警察零倦怠5%、轻度倦怠33%、中度倦怠46%、高度倦怠16%;医护人员零倦怠10%、轻度倦怠53%、中度倦怠29%、高度倦怠8%,两组的倦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7 8,P<0.05),说明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医护人员(表1)。

表1 监狱警察和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程度检出结果(例)

2.3 监狱警察与医护人员CMBI各因子比较

监狱警察的耗竭、人格解体得分高于医护人员(P<0.05),两组的成就感降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总分高于医护人员(P<0.05,表2)。

表2 监狱警察和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因子测评结果与比较 (n=100,±s)

表2 监狱警察和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因子测评结果与比较 (n=100,±s)

因子 监狱警察 医护人员 t P耗竭 21.53±7.65 17.88±7.27 3.4578 <0.05人格解体 14.11±7.04 10.46±6.23 3.8827 <0.05成就感降低 22.69±6.92 22.92±7.26 0.2293 >0.05总分 58.33±13.43 51.26±12.70 3.8250 <0.05

2.4 监狱警察和医护人员社会支持测评结果比较

监狱警察与医护人员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狱警察的支持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医护人员(P<0.05,表3)。

表3 监狱警察和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测评结果与比较(n=100,±s)

表3 监狱警察和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测评结果与比较(n=100,±s)

因子 监狱警察 医护人员 χ2 P主观支持 23.59±8.94 23.95±6.89 1.8950 >0.05客观支持 9.35±3.12 8.69±3.63 1.3804 >0.05支持利用度 8.65±2.32 7.39±1.94 4.1062 <0.05总分 44.35±7.64 39.98±8.61 3.7963 <0.05

3 讨 论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环境给予人的压力增大,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量及工作强度都呈上升趋势,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并及时化解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压力,容易产生倦怠感。近年来有关医护人员、警察等特定职业的职业倦怠问题引起研究者关注,但少有针对精神科医护人员和监狱警察等特殊群体的分析研究。

精神科医护人员和监狱警察工作环境闭塞、任务重、责任大,无法享受基本法定假日,与家人相处沟通的时间减少,这样高风险、高压力、少支持的工作,容易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负荷,超出自身可承受范围,出现消极的情绪、紧张、焦虑、甚至心理健康危机,严重影响了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如不加以重视,还可能对社会安定造成隐性危害。

本调查结果显示,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程度要高于精神科医护人员,特别是在耗竭、人格解体及职业倦怠总分,监狱警察的得分均高于精神科医护人员。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工作任务繁重、危险性大、环境复杂,社会期望值过高,过多的内部约束和绝对服从等,这些都使警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监狱警察又是警察中的特殊警种,其工作对象非常特殊,面对的各种服刑人员,不仅犯罪类型复杂化、犯罪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累惯化,犯罪手段隐蔽凶残,而且罪犯的反社会意识强烈、道德感薄弱、心理需求畸形。长期面对这样的对象,使监狱警察很容易因职业倦怠而对服刑人员有消极和麻木不仁的态度,而且缺乏同情心[5]。这也导致了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程度,尤其是耗竭、人格解体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医护人员。

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也有其特殊性: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些失去控制、缺乏自知力的群体,患者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等现象随时可能发生;随时可能受到攻击和威胁;患者家属的合作性差以及社会的偏见与不理解,使医护人员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但是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学习、岗前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均注重如何去应对精神病患者出现意外时的方法和技巧,使得他们对事件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精神科医护人员具有心理学知识,在遇到工作压力时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去面对压力和烦恼,所以医护人员在耗竭、人格解体及倦怠总分的得分要低于监狱警察。

由于精神科医护人员面对的患者大多反复发病、反复住院、最终精神衰退而致残,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而且精神科医护人员较其他临床专业收入低、工作环境简陋封闭、社会交往比较局限,对工作难以形成正性评价和认同感,使得医护人员没有成就感。同样监狱警察工作的环境相对封闭、工作对象顽劣、工作性质单调、工作时间长,面对的服刑人员也常常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甚至危害,虽然付出艰辛的努力却不一定见效,常常自认为是“无期徒刑”,不像其他警种的警察那样有成就感。因此两组的成就感降低得分均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6]。本调查结果显示,监狱警察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医护人员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警察的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精神科医护人员。

为了预防和降低职业倦怠的产生、保持身心健康和有效的工作质量,应制定应对策略:开设有关讲座,使他们正确认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职业倦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化解问题;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加大对监狱警察和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了解他们工作的特殊和艰辛,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心理服务机构,协助调适心理,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建立正性激励机制,提供能够满足他们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机会。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和监狱警察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选择恰当的历练方式,培养自己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情绪稳定和健康,更好地服务于需要帮助的人。

[1]杨佩娣,陈思路,姜益明,等.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研究与干预[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4):243-244,248.

[2]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2):454-457.

[3]李永鑫,李艺敏.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2006,29(1):148-150.

[4]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M]//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5]郭雯.监狱民警工作倦怠与压力源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176-178.

[6]李永鑫.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17-119.

2012-04-19)

(本文编辑:张钦廷)

Analysis on Work Related Fatigue among Prison Police and Mental Medical Staffs

XIE Jia-ling,PAN Kui-qiong,LIU Shi-hua
(Sichuan Retired Serviceman Hospital,Chongzhou 61123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work related fatigue among prison police and mental medical staffs; to compare the social support between two groups;to develop specific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 Methods The 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and 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were applied to 100 prison police and 100 mental medical staffs respectively.Their status of work related fatigue and relevant social support were analyzed accordingly.Results 1)The level of fatigue among prison police was higher than mental medical staffs(P<0.05);2)The factor scores of “emotional burnout”and“depersonalization”among prison police were higher than that among mental medical staff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he “decreased sense of achievement”(P>0.05); 3)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prison polic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ental medical staffs(P<0.05).Conclusion Both prison police and mental medical staffs were vulnerable to suffering from fatigue. However,the details and relevant social support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were different.Activ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taken for different occupation.

forensic psychiatry;police;doctor;work related fatigue

DF795.3

A

10.3969/j.issn.1004-5619.2012.04.009

1004-5619(2012)04-0278-03

谢家玲(1962—),女,四川崇州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E-mail:2414940460@qq.com

猜你喜欢
精神科职业倦怠监狱
监狱选美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参与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