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2012-12-04 10:30赖爱云徐健梁维蒋少泉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10期
关键词:单用米特肿痛

赖爱云 徐健 梁维 蒋少泉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呈慢性经过[1-2]。主要病理为关节滑膜炎,尤以腕、手、足等小关节明显。本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红热肿痛或功能障碍,至晚期可表现为关节僵硬、畸形、甚至残废等,表现为血管炎则病变可发生于全身器官。过去主要采用甲氨蝶呤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大且效果一般。来氟米特是一种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较有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本研究主要探讨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74例,男46例,年龄21~74岁,平均44.89岁;主要表现为晨僵超过半小时及关节疼痛或肿胀;病程在半年至7年之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病等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将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单用组52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片15 mg口服治疗,每周一次,治疗半年(一疗程);联用组68例患者在甲氨蝶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来氟米特治疗,甲氨蝶呤10mg每周一次+来氟米特10 mg每晚一次,半年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观察6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客观指标及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改善<30%)、缓解(30%<改善<50%)、有效(50%<改善<70%)、显效(改善>70%);观察客观指标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痛个数;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皮疹、胃肠不适、WBC下降、ALT升高。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取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观察,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2.1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联用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组(=6.53,P=0.01)。见表1。

表1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客观指标比较 联用组患者的关节肿痛个数、晨僵持续时间、ESR及CRP均显著少于单用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客观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客观指标比较()

注:本组数据方差不齐采用校正t’检验

组别 关节肿痛(个) 晨僵时间(h) ESR(mm/h) CRP(mg/l)单用组 (n=52) 13.12±7.25 2.82±0.68 69.86±26.37 41.20±26.37联用组 (n=68) 8.41±4.01 1.99±0.46 37.77±22.13 22.04±17.22 t’值 4.22 7.57 7.07 4.54 P值 <0.01 <0.01 <0.01 <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比较 联用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单用组(=3.99,P=0.04)。见表3。

表3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1-2],呈慢性经过,主要病理为关节滑膜炎,尤以腕、手、足等小关节为严重。本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红热肿痛或功能障碍,至晚期可表现为关节僵硬、畸形、甚至残废等,表现为血管炎则病变可发生于全身器官。甲氨蝶呤主要通过抑制甲酰基转移酶和叶酸还原酶的活性而使有活性的四氢叶酸不能成[3-4],从而使嘧啶和嘌呤核苷酸合成受阻而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来氟米特主要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和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5-6],从而抑制细胞内信号的传递和活化淋巴细胞的嘧啶合成,具有抗炎和异唑类免疫调节剂的作用,可用于成人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抗增殖治疗。两种药物均具有胃肠道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免疫抑制、皮肤瘙痒或皮疹等不良反应,故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要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药物毒性的权衡。

本研究中,单用组和联用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2例(61.54%)、56例(82.35%),联用组疗效优于单用组(=6.53,P=0.01);联用组患者的关节肿痛个数、晨僵持续时间、ESR及CRP均显著少于单用组(P<0.01);说明将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联合应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期指标的疗效中效果显著,可应用于临床推广。此外,单用组和联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例(17.31%)、4例(5.88%),联用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单用组(=3.99,P=0.04),说明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但临床治疗效果更佳,而且由于两种药物的合并效应而剂量减少,从而引起对患者的毒性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相关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本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研究。

[1]Sulkowska A,Maciazek-Jurczyk M,Bojko B,et al.(HNMR)-H-1 study of methotrexate-serum albumin (MTX-SA) binding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2008,891(1):278-283.

[2]Boutry N,Carmo C C,Flipo R M,et al.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ts differentiation from other joint abnormalities[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09,71(2):217-224.

[3]莫小兰.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治疗风湿疾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中山大学,2009.

[4]Zhou,H B.Combination of Methotrexate and Emodin Interacting with DNA[J].Analytical Letters,2009,42(10/12):1418-1429.

[5]Chen Yizhi,Zhao Xuezhi,Wu Jun.Combination regimen of leflunomide plus methylprednisolone in a female patient with reactive arthritis and concomitant IgA nephropathy[J].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2010,123(3):375-378.

[6]Manda G,Neagu M,Constantin C,et al.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mmunologic background of good clinical outcom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fter one month therapy with leflunomide[J].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2009,29(8):937-946.

猜你喜欢
单用米特肿痛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血小板药单用或双联治疗短期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莫沙必利单用与联合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研究
治疥疮
米特与地图精灵
藏虱
土耳其地下城保卫战
加用格列美脲对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影响
肿痛安胶囊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