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2-12-13 03:30周亚平金卫根
关键词:导论生物专业

周亚平, 王 斌, 金卫根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周亚平, 王 斌, 金卫根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随着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在国内理工科高校相继开设,东华理工大学于2003年开始设置,但随着课程实施的逐渐深入,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显现。文章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在教学过程所出现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主要的解决对策。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高校生命科学素质普及教育是国内外许多高校的一个发展趋势。东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于2003年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开设,2006年列入学校非生物类理工科专业通识教育中的必修课程。自开课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许多学生对非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导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对生命科学导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探索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1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中学的生物知识重复较多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大部分内容是以生物科学基础、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等知识为主[1,2],这与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较多重复,特别是一些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知识点,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中同样是重点,如表1可以看出,第二章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有很多重复。此外还有光合作用,遗传三大定律及显、隐性遗传病的病例分析等,这些内容在中学生物学习中都是重点内容,学生都很熟悉。由于内容上的重复,学生产生了麻痹和松懈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1.2 学生对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认识不充分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作为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对生命科学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自然,增强运用生命科学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潜力。由于很多生物知识与其专业知识相关性较小,导致许多学生不重视该课程学习。

在对任课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前基本没有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应付了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主动配合老师教学的不到60%,其余或看其他科目的书籍,或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以至于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较差。

1.3 师资配备不到位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属于专业知识相对广泛的学科,涉及到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专业知识,是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有较扎实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学校担任生命科学导论教学的教师由部分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及临时抽调的专业教师组成,这样,一方面年青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在课堂组织方面有所欠缺,且对某些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抽调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而不能满足学生对其他方面知识的需要,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表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第二章)与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二章)对照表

1.4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学校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一般采取单一性的期末考试方式,考核采用最多的形式是闭卷笔试,这种考核模式单一、死板,形式不灵活,难以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这种教学评价考核时机固定,频率较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考前临时突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考核内容大多是教材知识点的再现,题型则以客观性试题比例大,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少,这样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不够,很难检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解决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问题的主要对策

2.1 拓宽、丰富并更新教学内容

虽然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在中学有所涉及,但毕竟在中学阶段以掌握基本知识为主,而对一些知识点的外围和深层次的知识讲授不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与中学重复且详细讲授的知识进行简化,对讲授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解,并结合社会发展热点加以介绍,这样学生不但可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也可对生物学科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作深入了解,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基因”内容时,在中学可能只涉及到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步骤等,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基因工程原理、研究现状、成果应用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介绍给学生。

另外,近20年来,随着进化分子生物学、进化细胞生物学的兴起,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成果不断涌现,而教材更新不及时,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应通过阅览专业期刊、浏览专业网点等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补充到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如在讲到克隆技术时,及时把美国和我国克隆技术进展的最新成果补充进来;讲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时,结合当前不断发生的极端天气进行讲解等。

2.2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认识与积极性

2.2.1 加大对专业相关联知识的深度

学校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专业有近20个,根据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3],构建了统一的知识体系,但针对专业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的专业对专业相关知识的需求不同,加大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对专业相关知识学习目标的深度[4,5],并体现在本课程教学大纲中。如能源类专业加强了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能源知识,将有利于拓宽学生生物能源知识;材料类专业加强了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材料知识,将有利于拓宽学生生物材料的知识;通讯信息类专业加强了核酸、蛋白质和脑神经等方面的知识,将更便于设计生物芯片和智能计算机;机械类专业加强了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将有利于发展仿生学设计思路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与其专业知识相联系,有利于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2.2.2 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确保在有限的实验课时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精心设计,改变了以前只在实验室内进行验证性实验的单一教学方式,建立了校园认识实习—验证型实验—综合性实验为一体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安排了校园和生物标本馆的生物多样性观察、显微镜的使用与细胞观察、动植物的形态解剖与组织观察、蛙卵的采集与胚胎发育观察(课外进行)等内容,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2.2.3 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抓住这个重要环节才能取得教学的最终成功,因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现场等多种教学手段,不但可以较好解决信息量大课时少带来的问题,而且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其次,采取参与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前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加课堂讨论、辩论等。第三,引导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信息,补充和扩展课堂内容,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校该课程师资的实际情况,首先,采取了“以老带新”的方式,加强对年青教师的指导,传授教学技巧,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开展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做到取长补短,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目的。第三,要求教师与学生加强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正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做到教学相长。

2.4 实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如果考核方式过于死板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化的评价,因此,我们实行多种考核方式以检测和考查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例如应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写小论文、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总结报告等形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解、分析、自学、实践、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以及出勤率等平时成绩的考查,再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等结合起来,评定最终成绩,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杜虹,吴丹奇.大理科模式中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4):37-38.

[2]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340.

[3]教育部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会.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EB/OL ].(2005-11-08).http://www.edu.cn/research_706/20060323/t20060323_147978_2.shtml.

[4]周亚平,余巍巍,李金轩,等.理工科本科专业教学规范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3-55.

[5]陈传红,金卫根,周亚平,等.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规范探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3-165.

O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ZHOU Ya-ping, WANG Bin, JIN Wei-gen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With rapid changes in life sciences and the teaching reforms,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creasingly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With further teaching reforms in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 established in 2003 in ECIT,problems have been revealed in practical teaching.Based on the prolonged teaching practice,the issues and reasons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have been discuss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An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teach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

G642

A

1674-3512(2012)02-0172-03

2012-01-26责任编辑:王菊梅

2009年东华理工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成果。

周亚平(1963—),男,江西南丰人,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学研究。

周亚平,王斌,金卫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72-174.

Zhou Ya-ping,Wang Bin,Jin Wei-gen.O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2,31(2):172-174.

猜你喜欢
导论生物专业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