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基础教育双向性的探析

2012-12-13 03:30邹呈莹程明媚
关键词:钢琴教育教师

邹呈莹, 程明媚

(1.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2.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钢琴基础教育双向性的探析

邹呈莹1, 程明媚2

(1.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2.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钢琴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开始由象牙塔进入寻常人家。但钢琴教育过快过热的发展,也带来了些负面因素,不经意间令钢琴的教学忽略了基础教育,本来需要扎实学习才能出效果的钢琴技能学习变得浮躁。文章认为,优秀的钢琴教师是抓好钢琴基础教育的路标,科学的练习方法是夯实钢琴基础教育的路基,并在双向性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钢琴教育;双向性;探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钢琴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钢琴教育已从单纯的职业教育进入到钢琴启蒙考级类教育、综合大学器乐特长生教育、高等师范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当被称为“器乐之王”的钢琴平民化后,作为一种高雅文化,它开始被广泛传播、交流和推广。平民化的钢琴教育必须从基础做起。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爱好钢琴学习的人越来越多,钢琴教育出现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些负面因素,不经意间令钢琴的教学忽略了基础教育,本来需要扎实学习才能出效果的钢琴技能学习变得浮躁。笔者结合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就现阶段钢琴基础教育双向性问题进行一些探究,以就教于同仁。

1 优秀的专业教师是抓好钢琴基础教育的路标

现在爱好钢琴学习的人非常广,笔者曾经深入到一些培训机构,如钢琴培训班、琴行等进行调研,发现学琴者形形色色,有少儿、有成年人,在一些大城市大学附近的琴行甚至有很多非专业的大学生在学琴。由于层次、水平和学习目的不一样,对老师的要求也不一样。调研中发现目前钢琴教育市场比较乱,钢琴教育的刚性需求,刺激了这个市场的畸形发展,出现了不少滥竽充数的钢琴老师。忽略钢琴教育规律,不注重钢琴基础教育。其实,钢琴教育要从基础抓起,只有优秀专业教师才是抓好钢琴教育的路标。

首先,好的钢琴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示范演奏能力。钢琴作为一门特殊的音乐技能,教学全过程都贯穿着教师钢琴示范演奏、诠释与学生练习演奏的结合。诠释,既有演奏动作要领的解说,更有对音乐作品内涵诠释。音乐的表现形式不同语言艺术,要理解它需要学会聆听、借助想象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好的钢琴老师要善于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层次,学识水平,因材施教,启迪和引导学生,边讲解边示范,不断碰撞,不断磨合。只有这样,钢琴基础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可通过直接示范演奏曲目的动作、表现形式的“样品式”展现,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然后在以后练习中逐渐认同、同化并形成一定的技能记忆。

其次,好的钢琴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必须懂心理学和教学规律,一是教学内容针对性。钢琴教师要把握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理解力的学生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材设计。比如,有的初学者适用《汤普森练习曲》,层次高点的用《哈农》等。要结合学生特点,有顺序地安排教材。二是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以避免刻板的模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刻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合的手段并加以正确引导。”[1]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速学生的钢琴演奏,使老师与学生的双向期望值尽快地达到一致。

再次,好的钢琴教师必须具有人格魅力。钢琴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一对一近距离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关系比较融洽。教师的习惯、品行直接影响着学生。钢琴学习又是一个人肢体修养的开发过程,双手的协调动作是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回自然的一个慢慢渐进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的过程,一旦走入误区,想要纠正,实在是难上加难。笔者曾接手一个大学一年级学生,因启蒙时指法训练不规范或急于求成,养成了不好的指法习惯,始终制约着其钢琴技术上的进步。因此选择一个专业好而又品格优秀的教师非常重要。

英国哲学家培根,把教师称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魂的设计师。”[2]钢琴教师也是一名设计师,他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这就要求优秀的钢琴老师,不仅需要具备成熟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较高的情商,并建立自己的专业理想。

2 科学的练习方法是夯实钢琴基础教育的路基

钢琴教育过程,是一个双向努力过程。一方面钢琴教师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引导、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并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他们具有不容忽视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这就是教与学的关系。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著名的“儿童中心论”,强调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他强调教育的一切措施就应该围绕着学生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3]。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转移到学生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

钢琴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尤为重要。科学的练习方法是学生学好钢琴的路基。那么怎样去进行正确的练习呢,选择一些好的练习曲非常重要。“目前,练习手指的教材普遍采用《哈农》,很多学生虽然已全部弹完,但手指仍没达到预期的效果。”[4]不少钢琴学习者已走入了两种练习的误区。

一是误认为奏出声音与用劲大小成正比。钢琴教学中要求进行声音扎实或者是曲谱中手指跨度较大的演奏,许多学生因此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奏出声音与用劲大小成正比,结果,练习中出现了手臂、肩膀不同程度的僵硬,不放松。当他们拿到快速练习曲、大型乐曲等难度较大的曲目时,里面有强弱对比,为了那个强他们往往更大力的用手腕、手臂乃至整个身体的力量,去追求那个自以为是的正确效果。其实不然,奏出的声音音量并不会因为你的力量加大而变大。一台钢琴放在那,它的最大音量其实已经恒定,即使你使用再大的力量,它的音响效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反而会造成音响上的混乱,使奏出的声音不干净,不清脆,不圆润。

二是误认为颗粒清晰与否与速度成正比。每个学习钢琴的爱好者对颗粒这个词都不陌生,刘诗昆先生曾在他的《刘诗昆教你弹钢琴》摘录中准确的论述过“颗粒性”的概念,即弹奏者在内心观念与自我感觉上要使每一个音,每一个琴键,每一个手指各为一独立体,音与音,键与键,指与指之间互不依附、混淆、粘连,一个是一个,干干净净,利利落落,清清楚楚。但现实是教师们布置练习曲后,大部分学生很少考虑或者根本不理解颗粒性的问题,一味地追求速度。反而导致不均匀或越来越快,或忽快忽慢。致使出现如肩膀耸起、手臂紧张等十分严重且很难纠正的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自身的尝试,并在教学中实际应用,现提出两种比较适用的解决方式,既可以说是走出误区的良好方法,又可说是有别于以往传统的高抬指方式的两种现代奏法。

方法一:“三关节式奏法”,用劲大小并不十分影响声音音量。所谓“三关节式奏法”,即保持手臂、手腕不动,只动手指的三关节。击键要坚定有力,准确无误,这不仅是为了培养手指的独立性,对于练习声音弹性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奏出的声音是鲜活灵动的,有点像断奏的感觉。不过学琴者在刚开始练习这种方式时,会稍感不适。因为在以前的练习中,练习者往往被要求下键要深要沉,而直接导致声音的效果变得沉重,变得很死。这种习惯的养成,让许多练习者觉得自己之前挺放松,改为练习这种弹奏方式后,反而不知如何放松,出现手臂和手腕紧张、酸痛的现象。

出现不适是因为使用了与以往练习习惯不同的新方式而造成的。初试者只要重新放慢速度,就像在弹奏一首新的曲谱,一个音一个音认真地触键,感受弹性声音与之前练习时弹出的声音有何不同,然后慢慢地稍微加快一点速度,这样自然就会适应了。但切记一定要放松,如果所演奏的速度仍然让你的手臂和手腕各关节感到紧张、酸痛,建议不要求快,而要求稳。这种方式的练习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原来只用手指的三关节,也可以使钢琴的声音同样响亮悦耳。

方法二:“变节奏弹法”,即使速度不快也代表着颗粒清晰。所谓“变节奏弹法”,即把练习曲中原有的平十六节奏改编,用另一种新的节奏来重新演奏。总的来说,基本上有三种可以用来改编的节奏型[5]。

在练习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改编后的节奏型中那些短音符一定要弹的短,手指关节活动灵巧,不可僵硬,尤其不可拖拉,这对训练手指触键迅速,弹奏效果轻快是十分有效的。采用这种方式也可增强手指的力度以及声音颗粒的清晰感。

如果学生在练琴时能够达到这两种弹奏方式的要求的话,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前面提到的两种误区困扰,而且在以后演奏音乐会练习曲、大型古典乐章时,一般不会再有技巧上的问题,一些技术上的困难也自然迎刃而解了。

总之,在钢琴基础教育中只有达到双向趋同,即教与学的融合才能事半功倍。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钢琴训练意识,从钢琴基本功抓起,由浅入深。要学会怎样去记谱,怎么去听音乐,怎样去理解音乐,怎样掌握音乐审美,并逐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意识、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作为钢琴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由内而外的自发动力,让他们的感觉状态,表现状态及综合肢体修养,心理与生理上都处于和谐的艺术状态,这样才能使他们演奏起来更加鲜活。

[1]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76.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

[3]赵祥麟,王承绪,单中惠.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54.

[5]王九丁.哈农钢琴练指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21.

A Bidir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Piano Basic Education

ZOU Cheng-ying1,CHENG Ming-mei2
(1.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2.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ng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the piano is more and more loved by people,and entering from the ivory tower to the ordinary families.The too fast and overhe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iano education,however,has brought about some negative factors,which would cause the basic education to be ignored in the piano teaching inadvertently.The piano skill learning becomes impetuous,originally it requires solid learning to get effects.This paper holds that a good piano teacher should be a guider to the piano basic education,and scientific practice methods should be the roadbed in the piano basic education.Furthermore,the paper probes into some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bidirec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piano education;bidirectional;analysis

J124-4

A

1674-3512(2012)02-0149-03

2012-01-06责任编辑:王菊梅

邹呈莹(1989—),女,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钢琴教育研究。

邹呈莹,程明媚.钢琴基础教育双向性的探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49-151.

Zou Cheng-ying,Cheng Ming-mei.A bidir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piano basic education[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2,31(2):149-151.

猜你喜欢
钢琴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