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发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2-12-14 05:15杨丽娜颜志军孟昭宽
中国远程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学习效果学习者

□ 杨丽娜 颜志军 孟昭宽

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发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杨丽娜 颜志军 孟昭宽

虚拟学习社区正在逐步成为非正式学习的主要途径,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的有效性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直接影响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的知识意义建构。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为基本框架,从行为研究视角识别并分析了影响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发生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发生前因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技术检验了该模型,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虚拟社区;有效学习;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问题的提出

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互联网的一种网络应用,是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支撑,借助于网络和通信工具,通过探究、协作与交流等活动形式建立的虚拟学习共同体[1]。目前,虚拟学习社区研究已是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一个主流研究趋势。通过对近十年的虚拟学习社区文献调研可以发现,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多个学科,如教育学、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等;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虚拟学习社区构建[2][3]、虚拟学习社区协作与互动[4][5]、虚拟学习社区网络关系构建[6][7][8]、虚拟学习社区自组织研究[9]、虚拟学习社区交往效果因素与学习者特征分析[10][11]等方面。

从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可以看到,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学习社区的“软”环境构建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虚拟学习社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些研究都隐含预设了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是有效的,是能够达到隐含预设的学习效果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有效学习真的发生了吗?哪些因素影响着虚拟学习社区学习的有效性?如何识别影响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的因素?这些问题在现有的研究中很少涉及和关注,而这又是研究虚拟学习社区其他问题的基础。本文基于行为研究视角,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识别并实证影响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发生的主要因素,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的关注。

研究的理论基础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与学习目标的达成是一系列相关因素和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系统、有效识别出影响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将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指导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发生前因模型的建立与实证研究。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当个人建构的、独有的主观意义和理论与现实物理世界相适应时,个体的行为才可能得到发展[12],也才可能获得预期的行为效果。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承认知识意义建构的个体性,但更强调意义建构的社会性[13],这一观点与当前采纳虚拟学习社区实现社会化知识建构和知识创新的观点不谋而合,知识建构与知识创新是有效学习发生的有利明证。

群体动力理论认为,个体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14]。该理论重视群体交互对个体行为效果的动力支持作用。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有效学习过程也正是在社区群体与虚拟社区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完成的。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发生要充分考虑个体内部心理与外在可感知控制因素对其行为效果的影响,强调内因和外因对行为效果的影响[15]。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是在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个体信息行为的决定因素[15]。虚拟学习社区首先是一个信息技术系统,其次才是基于技术环境的社会交互环境,因此,学习主体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系统的影响。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1.研究模型

虚拟学习社区是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认知环境交互作用的一种网络应用,研究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有效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本文以上述理论框架为基础,分别从行为维、认知维、制度维和技术维四个维度开展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前因模型。

图1 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影响因素模型

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是由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重点研究行为维中的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认知维中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技术维中的系统质量;制度维中的社区规范等因素对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的方法检验这些因素对有效学习的影响强度和影响差异。

2.研究假设

(1)行为维研究假设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观点,基于虚拟社区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与社区成员进行交互并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传统真实学习场景中的学习过程相比,意义建构的社会性特点更加突出,这是由虚拟学习社区的匿名性、开放性与社会互动性特点决定的。学习者目标的达成与学习效果的保证不仅需要有良构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更需要学习者社区情感的维系,这种情感的维系来自于学习者在社区社会化过程中的认同行为,即学习者能够主动将自己进行归类、比较,并以某种方式融入这个虚拟的学习互动环境中,从而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认同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归属需要,是个体对外在环境在满足自身需求时表现出一致性的一种感性判断。如果虚拟学习社区能够在情感维系、交流互动和社区文化方面较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那么学习者的这种一致性感知程度就会提高,进而不断提升对学习社区的认同感,加强深度学习互动,提高学习过程的生成性,这是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创新的基础。

根据群体动力理论观点,学习者采纳虚拟学习社区开展学习并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是有其动力基础的,该动力一方面源于学习者对社区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源于学习者参与各种社区学习活动后的积极体验。学习者的社区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学习过程。目前,不论哪种虚拟社区类型,都非常关注并积极采取各种策略来提高社区成员的社区参与度,这是各类虚拟社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深度的社区参与过程就是学习者之间深度学习互动与学习生成的过程,社区参与度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学习者的社区认同感正向影响其在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过程

H2:学习者的社区参与度正向影响其在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过程

(2)认知维研究假设

计划行为理论在解释有意识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时指出,个体行为动机并不是行为发生的充分条件,个体行为的发生还要受到个体所感知的外在环境和约束条件的影响。本文对认知维度的测量主要是从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三方面进行。与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作为重要的外在学习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虚拟社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学习任务是对最终学习目标的分解实践说明,学习任务表达的明确性、可行性与目的性影响着学习的互动与学习的生成性。学习资源是虚拟社区学习开展的基础,可以说虚拟社区中的学习就其本质来说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习资源的相关性、主题性与新颖性影响着学习过程与最终的学习效果。在非面对面的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活动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学习活动设计是对静态的学习任务与学习资源的重新组织与序化,是连接学习任务与学习资源并促进最终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学习活动设计的主题性、任务相关性与交互性影响着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学习任务正向影响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过程

H4:学习资源正向影响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过程

H5:学习活动正向影响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过程

(3)制度维研究假设

虚拟学习社区的生存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的社区黏性。各类虚拟社区都是通过建立群体认同的价值与社区规范来吸引社区成员的,虚拟学习社区也是通过坚持某种社区价值,并通过建立相应的社区规范来约束与聚集社区成员的。社区规范的实践与社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区有形规则的保障。社区规则是个体对社区中非人为的行为规范、结构和承诺保障的一种制度性的感知。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规则一方面规定并约束着学习者进入社区学习的资质,另一方面也在帮助学习者消除对社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安全与隐私的顾虑。学习者对社区规则在隐私安全与学习行为规范方面的感知越强,就越会增强对学习社区的认同感知,并有效促进学习过程的开展,提升学习互动与学习的生成性,从而积极影响最终学习目标的达成。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6:社区规则正向影响学习者对虚拟社区的认同感知

H7:社区规则正向影响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过程

(4)技术维研究假设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观点,在以技术系统为媒介的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者首先面对的是技术系统,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可避免地要首先和技术环境进行交互,在当前还是人需要适应技术环境的背景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目标的达成受到技术环境的影响。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在解释个体信息行为决定因素时指出,技术系统的质量影响学习者对技术系统的采纳意愿,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目标的达成。技术系统的质量是通过测量系统的有用性、易用性和功能性来评估的。如果技术系统能够在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取预期学习效果的过程中表现出优良的有用性、易用性与强大的功能性,那么就会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提升学习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8:系统质量正向影响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过程

(5)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研究假设

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建构过程既是学习者与社区及其他学习者的互动过程,也是学习目标的不断达成过程。检验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不同于传统学习环境中以认知为导向的智力能力测量。基于虚拟社区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关注学习者智力水平与思维能力提升的认知过程,同时也强调学习者在社区中的社会性表现。因此,虚拟学习社区中以学习互动和学习生成性为特点的学习过程影响着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着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的社会性表现,这种社会性的外在行为表现之一就是学习者的社区贡献意识与贡献能力。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目标达成(认知层面)与社区贡献(社会化层面)两个方面来测量学习效果的达成情况。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9: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过程正向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模型理论构件的操作化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为了较为科学、规范地研究并测量理论模型构件(潜变量)之间的量化关系,往往需要对模型理论构件进行操作化。因为模型理论构件的设计是对研究问题的高度抽象,不能直接测量,因此需要确定每个潜变量的测量指标,也即观测项目(是对潜变量涵义的多方面文字表达,以较为全面地解释潜变量的意义),从而达到对潜变量的测量目的。本文在确定模型理论构件测量项目时以现有相关参考文献中的测量项目设计为基础,同时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需要,对已有的测量项目进行了一些修正,并新增了一些测量项目。为了保证测量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还采用焦点小组讨论与测量项目分类法来确定最终的测量项目,通过焦点小组的多次讨论和测量项目分类法的重复实施,最终确定的研究模型理论构件操作化结果(理论构件测量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理论模型构件的操作化结果

研究设计

1.数据收集

为了定量测量本文研究模型,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问卷包含基本人口统计信息、虚拟学习社区使用基本情况、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调查三部分,共27个态度测量项目,4个人口统计变量与4个虚拟学习社区使用基本情况变量。为了保证研究测量的有效性,在问卷调查中通过设计相应题项对样本进行筛选,只保留使用虚拟学习社区半年以上的样本数据,去除从未使用过虚拟学习社区的样本数据。调查中,为了便于样本理解问卷测量项的提问并顺利作答,会事先向样本说明问卷题项作答的基本过程,样本对问卷题项的理解与作答可以基于自己以往使用各类虚拟学习社区的经历。研究中态度测量项目采用Likert七点量表法进行测量。调查样本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两所高校在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发放问卷285份,收回问卷278份,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为92.9%。

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研究中采用SPSS 11.5软件计算了研究模型各理论构件测量项目的内部一致性,通过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值的大小进行判断。Cronbach’系数是对研究模型中每个理论构件测量项目内部一致性进行评估的方法,该值越大就表明测量项目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多数研究者认为,只要该系数超过0.7就说明测量问卷是可信的和稳定的。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信度检验结果

2.模型测量与分析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统计分析技术测量研究模型并检验相关研究假设,样本数据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LISREL8.80。结构方程模型不仅可以同时考虑和处理多个因变量,而且允许自变量与因变量含有测量误差,同时也能估计理论因子之间的关系及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它是通过一组可测量的观测项目(研究潜变量的表征)间接地测量模型理论构件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技术。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方法对研究假设的检验是通过如下几个测量指标进行评价的:一是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x2/df)。一般来说,卡方值越小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但在行为态度实证研究中,理论模型的测量效果往往受测量样本规模的影响。因此,为了调节样本规模对研究模型测量效果的影响,在报告实证研究数据时经常采用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二是模型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比较拟合度指数(CFI)、均方根残差(RMR),以及标准拟合度指数(NFI)。研究模型拟合指标及其检验结论如表3所示。

表3 研究模型拟合情况与检验结论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文中将不再列出每个理论构件测量项目的标准因子载荷与交叉载荷表。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已经验证了模型中每个理论构件测量项目的标准因子载荷值均在0.63以上[20],表明模型理论构件测量项目设计具有统计上的意义。研究模型相关路径简图如图2所示。

图 2 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检验路径图

从图2的研究模型路径系数可以清晰地看到,行为维的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因子显著影响社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即研究假设H1和H2得到验证。这一研究结论表明,学习者社区认同感的满足以及在社区中的深度参与正向影响其在虚拟社区的学习过程。

认知维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因子显著影响社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即研究假设H3、H4和H5得到检验。这一研究结论表明,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认知能力和知识建构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正向影响学习者的社区学习互动与学习的生成性,实证数据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良好设计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正向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

制度维的社区规则因子显著影响学习者的社区认同行为,即研究假设H6得到检验。该研究结论表明,规范并被社区成员认可的社区规则影响学习者对虚拟社区的情感认同,笔者认为这一实证结论为虚拟学习社区环境的构建和虚拟学习中的社会性协作关系构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建议。但该研究因子并没有显著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即研究假设H7没有得到检验。对于该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在学习者建立了对虚拟学习社区的情感认同后,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习互动与学习生成性的学习过程中,将不会过度关注社区规则的影响,这一点,也在笔者与一些研究样本的访谈中得到了证实。

技术维的系统质量因子对社区学习过程的影响并不显著,即研究假设H8没有得到检验。笔者认为,该研究结论是受研究样本的信息素养所影响,因为在本研究中限定了样本使用虚拟学习社区的时间要在半年以上,这就隐含着学习者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学习活动了,技术系统的易用性、有用性与功能性已被学习者所习惯和认可,因此,体现技术维系统质量的易用性、有用性与功能性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研究结论并不是笔者所预期的,研究假设的成立与否是与被测样本属性和特点密切相关的,如果研究中不对样本群做相应限制,研究结论也许就会大相径庭,这表明实证研究的复杂性和样本依赖性。因此,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必须注意样本选择与测量工具设计的科学性,这也是笔者在后续的相关研究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学习过程显著影响学习效果,即研究假设H9得到检验。该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有效的学习互动、知识意义建构的生成性积极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该研究结论也可以为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者与建设者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关注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过程设计将会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虚拟学习社区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虚拟学习社区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虚拟学习社区价值的真正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成员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目标的达成。虽然本文研究模型的总体拟合情况良好,但并不表明研究结论具有普适性,因为任何实证研究过程都受到样本的规模与属性,以及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影响。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深入研究虚拟学习社区并挖掘虚拟学习社区的教育价值提供一些参考,有助于研究者从行为研究角度或管理学研究角度开展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行为实证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的虚拟学习过程,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1][15]杨丽娜,颜志军.信息技术采纳视角下的网络学习行为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4):36-40.

[2]于志军.基于学术交往的研究生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3]郭三强.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

[4]甘永成,祝智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的学习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5):27-32.

[5]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6]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的凝聚子群[J].中国电化教育,2009,(8):22-28.

[7]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2):5-11.

[8]赵莎莎.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

[9]王根顺,吴长城.网络学习社区的自组织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35-39.

[10]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2):23-31.

[11]胡凡刚.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9):23-28.

[12]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J].外国教育资料,1999,(4):13-14.

[13]张惠.基于网络的知识构建共同体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21-22.

[14]张彦美.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18-19.

[16]C.M.K.Cheung,M.K.O.Lee,Trust in internet shopping:instrument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through classical and modern approaches [J].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1,9(3):23-35.

[17]Davis F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e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 1989,13:319-40.

[18]徐云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DB/OL].http://www.comp.nus.edu.sg/~xuy,2010.

[19]Gefen,D.What makes an ERP implementation relationship worthwhile:linking trust mechanisms and ERP usefulness.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J].2004,21(1):275-301.

[20]邱皓政,林碧芳.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1]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

An Empirical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Effective Learning in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Yang Lina,Yan Zhijun and Meng Zhaokuan

The VirtualLearning Community is becoming a majorvenue ofinformallearning.Learners’knowledge-building dependson the effectivenessoflearning and the achievementoflearning objectives.With the theoreticalunderpinnings from socio-constructivism,Group Dynamics Theory,Planned Behavior Theory,an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he article set out to analyze factors affecting effective learning in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developing an antecedent model for the purpose.This model was then verifi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and results from the empirical study were discussed.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effective learning;research model;empirical study

G420

A

1009—458x(2012)01—005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虚拟社区的信任机制及智能推荐方法研究” (项目编号:70972006)。

2011-10-15

杨丽娜;孟昭宽。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300204)。

颜志军,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100083)。

责任编辑 石 子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学习效果学习者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莲心宝宝有话说
基于KANO模型问答型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分类研究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对旅游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