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2012-12-24 09:14黄志坚福建省三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650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鹌鹑虫病禽类

黄志坚 福建省三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65000

禽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科隐孢子虫属的贝氏隐孢子虫、火鸡隐孢子虫寄生于家禽的呼吸系统、消化道、法氏囊和泄殖腔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1907年,著名寄生虫学家Tyzzer(1907)首次从实验小鼠的胃腺乳膜上皮内发现隐孢子虫,其具有广泛的宿主类型,能感染大多数禽类,包括鸡、鸭、鹅、火鸡、鹌鹑等30多种禽类动物,引起动物严重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障碍,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或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3]。在我国北京、山东、广东、宁夏、上海等地均已报道了畜禽隐孢子虫感染。Goodwin等(1989)和 Tzipori等(1981)报道,鸡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其感染率为6.4%~88.0%。我国鸡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在北京为37.8%,新疆9.8%,广东82.3%~100%;北京鸭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9%~64%,鹌鹑为14.7%[4-5]。对三明市禽类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还没有系统进行过,为全面了解掌握三明市禽隐孢子虫感染状况,科学推断禽隐孢子虫的感染来源和传播机制以及公共卫生重要性,为预防和控制禽隐孢子虫病提供理论基础,笔者对辖区内12个鸡场、8个鸭场、2个鹅场、1个鸽场、1个鹌鹑场及36家散养户的禽类进行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随机抽取12个鸡场238羽鸡,8个鸭场165羽鸭,2个鹅场40羽鹅,1个鸽场20羽鸽,1个鹌鹑场20羽鹌鹑,36家散养户213羽家禽(其中鸡152羽),逐一从其泄殖腔采集新鲜粪便5~10 g,共696份,分别装入塑料袋中,密封编号,置于4℃冰箱保存待检。

1.2 检查方法 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6]:取粪便样品,加10倍体积的蒸馏水,浸泡5 min充分搅匀,用铜网过滤,取滤液3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加蔗糖漂浮液(蔗糖454 g,蒸馏水355 mL,石炭酸6.7 mL),充分混匀,3000 r/min离心10 min,用细铁丝圈蘸取表层漂浮液涂片,在600倍光镜下检查。

改良抗酸染色法[7]:染液配制如下。石炭酸复红染液(第1液):碱性复红4 g,95%的乙醇20 mL,石炭酸8 mL,蒸馏水100 mL;10%硫酸溶液(第2液):纯硫酸10 mL,蒸馏水90 mL(边搅拌边将硫酸徐徐倾入蒸馏水中);孔雀绿液(第3液):20 g/L孔雀绿原液1 mL,蒸馏水10 mL。操作步骤:将粪便样品置于干净载玻片上涂成粪膜,干后加甲醇固定5 min,吹干;滴加第 1 液染 5~10 min,水洗;滴加第2液染1~5 min后水洗;滴加第3液,1 min后水洗;干后置1000倍油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不同区域感染情况 三明地处福建西北部,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南北长180 km,东西宽230 km,区内山地丘陵广布,山中及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形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总体地势由西北部的武夷山麓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中于沙溪中下游两岸形成一块闽中大谷地。全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6.8%。各养殖场、户散落于山地丘陵间,周围复杂的地理环境提供了良好的防疫天然屏障。但由于现代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和人员间密切往来,加上各养殖场、户防疫制度上的漏洞,使得天然隔离措施在防止疫病传入上大打折扣。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明地区禽隐孢子虫感染具有普遍性,但在各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3.2%~32.2%),东部地区最高,达32.2%,北部地区最低,为23.2%;抽检的60个规模养殖场和农村散养户中,有17个阳性场(户),平均感染率28.3%;抽检696份粪便样品,阳性数为192份,平均感染率27.6%。

表1 三明市各区域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2.2 不同养殖模式下各种家禽感染情况 规模养殖场感染率在25%~100%,抽检483份样品,阳性数为138份,平均感染率28.6%;农村散养户感染率在14.3%~100%,抽检213份样品,阳性数为54份,平均感染率25.4%。规模养殖场感染率略高于农村散养户,但二者间无明显差异;鸡、鸭的感染率较高,达25%~34%,鹅、鸽、鹌鹑的感染率较低,在0%~25%。见表2。

表2 不同养殖模式下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2.3 不同日龄家禽感染情况 10~30日龄平均感染率为33.9%,31~50日龄平均感染率为25.4%,51日龄以上平均感染率为22.1%;10~30日龄鸡感染率最高(41.6%),明显高于31日龄以上的鸡群,鸭次之(30.5%)。见表3。

表3 不同日龄家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3 讨 论

1)本次调查中,鸡的总感染率为30.5%,鸭的总感染率为28.8%,鹅的总感染率为13.6%,鸽的总感染率为15%,鹌鹑的总感染率为0%,说明禽隐孢子虫感染在三明市普遍存在,但在流行强度和损失程度上有所差别。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规模养殖场和农村散养户禽类的总感染率较高但差异不太,这可能与禽类养殖密度高,更易感染有关,其中鸡的感染率较高于其他禽类动物,说明在类似的环境中鸡比其他禽类更易感染隐孢子虫病;此次调查中,鹌鹑未检出隐孢子虫,但据国内外资料报道,鹌鹑也是隐孢子虫宿主之一,孙铭飞等[8]报道鹌鹑隐孢子虫阳性率达14.69%,而此次调查中鹌鹑未检出隐孢子虫可能与调查的范围和数量偏少及样品多为成年鹌鹑有关。

2)从此次调查结果看来,三明地区禽隐孢子虫感染具有普遍性,但在各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3.2%~32.2%),表1中显示北部地区明显低于南部和东部地区,这是否与北部地区的地理环境或气候有关还有待于调查;各种家禽隐孢子虫病的感染率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除了与调查范围和样品来源、数量有关外,还可能与不同的养殖模式和饲养环境有关。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一些感染率高的养殖场户一般建场时间较长,饲养密度过大,禽舍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等方面的问题,而感染率低的养殖房舍多数符合环境卫生管理要求;农村散养户比规模养殖场感染率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农村多采取半放养的方式且养殖密度较低。

3)禽隐孢子虫感染与日龄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禽类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率与日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雏禽隐孢子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成年禽,这与周望平等[9]的报道相一致。从表3可见,鸡隐孢子虫感染受日龄的影响比较明显,10~30日龄鸡感染率为41.6%,31~50日龄鸡感染率为28.9%,51日龄以上鸡感染率为16.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4)禽隐孢子虫感染与季节的相关性。隐孢子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从此次调查发现,在三明地区以春夏季感染率最高,秋冬季较低,春夏秋冬季感染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气温、湿度变化、禽类活动范围影响隐孢子虫病的传播有一定关系。由于此次调查的时间、地区、范围和环境都不相同,对隐孢子虫感染受季节影响的规律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5)隐孢子虫卵囊形态结构与虫种鉴定。由于隐孢子虫感染多呈隐性经过,感染者可以只向外界排出卵囊,而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对一些发病的禽类来说,即使有明显的症状,也常常属于非特异性的,另外,动物在发病时常伴有许多条件性病原体的感染,因此,确切的诊断只能依靠实验室手段观察隐孢子虫的各期虫体,或用免疫学技术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隐孢子虫进行形态学鉴定,是当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步骤简便易行、结果明显、不需复杂的仪器。此次检测过程中,隐孢子虫卵囊在粪便中已充分孢子化,卵囊呈长椭圆形,近似圆形等,大小为(5.5~7.7)μm×(4.2 ~5.5)μm,平均为 6.5 μm×4.7 μm,形状指数为1.32。隐孢子虫卵囊壁薄、光滑,无微孔和极粒,无色,卵囊内有4个子孢子和1个残体,卵囊在饱和糖水中呈玫瑰红色,周围有亮绿色的折光带。改良抗酸染色法可见卵囊呈玫瑰红色,内部有桔子瓣状结构,背景呈蓝绿色,对比性很强。从形态学上初步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本次调查的所有形态相似的阳性样品中可能有多种基因型,这有待于进一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1] 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347-351.

[2] 张龙现,蒋金书.隐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病研究进展[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1,8(3):184-192.

[3] 孙铭飞,张龙现,宁长申,等.禽类隐孢子虫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6):522-525.

[4] 孙彦平,张龙现,营复春,等.河南省规模化鸡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家禽,2008,30(4):49-52.

[5] 史美清,林辉环,伊德里萨,等.广州地区禽类隐孢子虫病的初步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7(1):6-9.

[6] 谢明权,李国清.现代寄生虫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 侯卫东,菅复春,张龙现,等.抗酸染色法对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查[J].河南畜牧兽医,2006,27(11):6-10.

[8] 孙铭飞,闫文朝,张龙现,等.鹌鹑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9(2):210-214.

[9] 周望平,肖兵南.湖南省部分地区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2000,30(10):15-16.

猜你喜欢
鹌鹑虫病禽类
鹌鹑与猎人
羊泰勒虫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我孵出鹌鹑宝宝啦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