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草食畜牧业发展回顾

2013-01-23 21:08强,杨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草食六盘水市种草

付 强,杨 芳

(贵州六盘水市农业委员会,贵州 六盘水 553001)

六盘水市草食畜牧业发展回顾

付 强,杨 芳

(贵州六盘水市农业委员会,贵州 六盘水 553001)

本文回顾我市六年来发展草食畜牧业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走出了一条适合全市发展草食畜牧业的路子,使得草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优异的成绩。

畜牧业;发展;回顾

草食畜牧业是集成优质牧草栽培技术、畜禽品种改良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于一体,通过种植优质牧草饲养优良畜种,将牧草转换成效益高的畜产品的过程。草食畜牧业不仅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增产增收;还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将六盘水市6年来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经验做法总结如下与同行交流。

1 草食畜牧业实施情况

6年来,在省、市畜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各县、特区、区业务部门配合下,草食畜牧业项目在全市四个县、特区、区的98个乡镇实施,共完成人工种草4.38万hm2(多年生牧草2.20万hm2、冬闲田土种一季牧草2.18万hm2),完成秸秆科技处理利用83.8万t。全市出栏牛48.22万头,出栏羊83.91万只。

2 主要措施

2.1 组织措施

2.1.1 加强组织领导 统一思想认识 为发展好草食畜牧业,成立了六盘水市草食畜牧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负责安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项目的实施,确保如期完成;负责实施项目的技术培训、抓点示范、指导应用,解决技术难题。各县、特区、区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按照《实施方案》具体抓落实;技术小组按《六盘水草食畜牧业技术规程》作指导,跟踪服务。

2.1.2 强化宣传引导,转变思想观念 针对部分干部群众思想守旧,对草食畜牧业认识不够、信心不足等情况,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发展畜牧产业经济热情。

1)加强宣传,在六盘水市电视台、六盘水畜牧信息网、开辟畜牧业信息专栏,对我市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政策等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浓厚氛围。

2)借鉴外地经验指导本地生产,在各级党政支持下,由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乡镇领导到外地参观考察,开阔眼界。乡镇之间相互参观,传授经验。

3)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全市各养殖业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引导农户发展草食畜牧业生产。

2.1.3 抓项目实施 促产业发展 六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六盘水市草食畜牧业资金16841.6万元,实施的项目有:国家级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畜牧业建设项目、国家级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草食畜牧业建设项目、省级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市级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建设项目、秸秆科技处理养牛项目等种草养畜工程。通过项目带动提升了畜牧业生产水平,促进了全市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

2.2 技术措施

2.2.1 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难题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畜牧业养殖水平。项目技术组安排全市畜牧技术人员多次深入乡镇、村,对养殖户的圈舍建设、种草养畜技术、防疫灭病等知识进行系统培训,6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792期,培训养殖户51066人次,发放资料136325份,并及时跟踪服务,解决种草养畜中存在的难题。推行标准技术,采用先进养殖模式,对肉牛场、养羊场、养殖小区进行科学规划,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样式,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养殖要求。突出强化三级防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疫病防控能力。乡镇结合实际制定防疫目标,建立健全村级防疫员技术服务责任制和奖罚制度,防疫人员包村包户,解决了农户养殖疫病的后顾之忧。

2.2.2 技术干部蹲点指导服务 实施项目,离不开基层技术干部,为落实技术人员跟踪服务,项目领导小组主动与实施项目乡(镇)联系,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协调明确畜牧技术人员主抓项目种草养畜工作。同时各县草地站技术员实行分片包干,按照草随畜走、草畜平衡的原则,围绕联户牛场、养殖大户和养殖基地,根据饲养牲畜数量安排布置种草,亲临田间地块指导播种、加工利用,亲临养殖场指导养殖户科学饲养,保证了种养质量和效益。

2.2.3 优选牧草品种,抓好加工利用 各地实际情况,总结以往种植经验,按照海拔高度、种植地块、饲养畜种选择适宜的品种,特别是紫花苜蓿的秋眠级选择。本市海拔高差大,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选择的原则是:海拔在1100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域种植非休眠性7~9级的“盛世”、“四季旺”、“猎人河”等品种;海拔1100~1800m的山地,种植半休眠性4~6级的“维多利亚”、“皇后2000”等品种;海拔1800m以上的高寒山区,选择种植休眠性2~3级的“阿尔冈金”。安排专人技术指导,及时刈割、加工、利用。制定《袋装青贮技术规程》,抓好储藏关键技术的指导。

2.2.4 大抓示范样板 技术人员蹲点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做好相关记录,并总结分析,把结果告诉养殖户,以实例说明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实施的6年中,市、县、乡技术人员经常蹲点指导,效果显著,增收明显,六枝特区新场乡养牛大户刘先学家是市、特区共建示范点,年可出栏优质肉牛100多头,年增收近20万元,带动周边35户发展养牛。盘县火铺兴胜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在项目技术组的指导下合理安排种植优质牧草,科学喂养,年出栏肉羊2000余只,纯收入近100万元,带动了该村黑山羊的快速发展。水城县陡箐乡冷坝、陡箐、沙坝、土法和红岩乡窑上等五个村58个村民组,实施项目种草0.13万hm2,养羊2万多只,养牛5000多头,加上扶贫项目的实施,调进优质山羊500多只,草地畜牧业已成为本区域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2.2.5 创新模式、加快发展 在实施项目的6年中,技术组不断总结经验,推行新的生产模式,提高种养效益。

1)“林—草”套种,在退耕还林地较多的区域,利用幼林空隙地种植牧草养畜,实现了树、草生态功能互补和经济效益长短结合。

2)“粮—草”套种、轮作,在土地比较紧缺的区域,指导“粮—草”套种、轮作,提高了复种指数。实施玉米、牧草套种,充分利用了牧草、玉米生长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调节空气,增加二氧化碳流通,增强边际效应,合理利用了土壤水分和光合作用,用地和养地相结合,达到稳粮增收。

3)“草—畜—沼”模式:在高原岩溶缺粮山区种草养畜,配建沼气,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节约了粮食、降低了成本,生产了安全、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质畜产品,提高了种草养畜效益,特别是种植苜蓿喂猪,配建沼气,效果更显著。

2.2.6 规范化管理、种养效益提高 制定了《六盘水市人工牧草种植技术规范》、《牛羊舍建设标准》、《牛羊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种草养羊技术手册》等小册子,从人工种草、建造圈舍、牲畜饲养等都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养殖档案,提高了养殖水平,标准化规模养牛场、养羊场不断增多。牛品种为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优良种牛与本地母牛的杂交品种;羊品种主要为贵州黑山羊纯种。推行规范化管理,达到草畜基本平衡,种养效益提高。

2.2.7 进一步加强品种改良点和兽医室的建设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品种改良点的建设,全市已建成牛品改点195个、羊品改点120个,为草食畜牧业提高经济利益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施的项目的重点村,都建有品改室和兽医室,加强了品种改良步伐,方便了各项技术服务。

2.2.8 加强兽医技术服务 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制定《兽医操作规程》、《动物防疫紧急预案》,建成了动物防疫冷链设施,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区防疫工作,做到一类疫病防疫达100%,二类疫病防疫达90%以上,因病设防达80%,确保项目区安全,使项目产品不含病菌和毒素。防疫治病,不得使用含激素和毒性强、副作用大的药品,确保项目产品属原生态的产物。

3 效益

3.1 经济效益

六年来,全市共种牧草4.38万hm2,种草比种粮增收338元/亩,种草是种粮收入的144.36%,种植优质牧草为农户增收共达4.41亿元;全市累计出栏肉牛48.22万头,纯增收2215元/头,共增收10.68亿元;全市累计出栏羊83.91万只,纯收入397.5 元/只,共增收3.34亿元。实施种草养畜工程六年共为项目区农户累计增收18.43亿元。

3.2 生态效益度

牧草根系比农作物根系大几倍到几十倍,多分布在地表至30cm深的土层中,具有很强的保持地表水土能力,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固土保土能力,对涵养水分,调节气候起到积极作用,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六年来,全市共种植牧草4.38万hm2,种草区域保水保土能力明显增大,石漠化逆向演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都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

3.3 社会效益

发展草食畜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畜产品,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有利于促进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目前我国粮食紧缺,种草养畜禽不仅可减少饲粮消耗,还能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收入。

4 小结

1)经过6年的发展草食畜牧业,全市积累了丰富的种草养畜经验,为今后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种草养畜可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

3)种植牧草饲喂牛羊,增重快,且畜产品品质优良,有利于生产高档畜产品。

4)种植牧草可美化环境,保持水土,通过饲喂牛羊过腹还田,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收。

5)实施种草养畜项目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步伐。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群众的思想、文化、生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Development Retrospect of Herbivorous Animal Husbandry in Liupanshui City

FU Qiang,YANG Fang

(Liupanshui Agriculture Committee,Liupanshui,Guizhou553001)

The paper reviewed som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herbivorous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our city in recent six years.An approach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rbivorous animal husbandry was broken through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summary,which made excellent performance for the herbivorous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imal husbandry;development;retrospect

S823.2

A

1001-9111(2013)02-0075-03

2012-11-14

2013-01-07

付 强(1980-),男,贵州金沙县人,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地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草食六盘水市种草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一线光阴入洞中
粮改饲与草食畜牧业发展初探
山的国度
My Room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Cut off my Hands!
偏偏爱上草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