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情况调查报告

2013-01-23 21:08张永东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禽养殖户

张永东

近年来,张掖市畜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保障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时期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生产方式引发的生产效益低、畜产品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市场波动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此,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1 基本情况

根据张掖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养殖资源优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引、优惠政策扶、优质服务推、龙头企业带、市场流通拉、组织领导促等措施,加快了养殖小区建设,推动了畜牧业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养殖小区390个,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达8.94万户,规模畜禽出栏总量317万头(只),占畜禽出栏总量的60%以上。其中5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达4.4万户、规模牛场361个、养牛小区164个,养牛32.64万头,出栏9.48万头,规模养殖份额达到64%;饲养2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3.2万户,饲养148.95万只,占总饲养量的45%,规模羊场饲养81.75万只,占总饲养量的25%;生猪饲养量达到20头以上的规模户为1.03万户,饲养量达到113.4万头,存栏量为48.4万头;饲养1000头以上的场(户)达到37个,饲养量达9.87万头,存栏量达到6.78万头。

2 建设特点

张掖市的规模养殖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

2.1 政府引导补贴

为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各县(区)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从土地、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引进等方面给予补助,加快了养殖小区建设。目前在小区建设中政府补贴已达2123.7万元,占总投资的13.2%。

2.2 多模式推进

在规模养殖(小区)的建设中,注重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因地制宜,多层次、多形式推进,逐步形成了由公司主导型、中介组织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农户协作型等多种管理运作模式的养殖小区,其中以农户协作经营型为主的经营模式占养殖小区总数的58.73%。

2.3 规模大,起点高

为加快养殖生产方式转变,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按照“发展、规范、提高”的思路,采取统一规划、规模适度、相对集中、合理布局、人畜分离的原则,稳步推进小区建设,现已涌现了一批大规模、高起点的养殖小区。

3 存在不足

目前,我市虽建成了一批起点高、标准高、操作规范的养殖小区,养殖生产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还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和制约畜禽发展的因素:

1)选址、布局存在隐忧。未能严格遵照小区建设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选址。表现在“人畜分离、专门从事某一种特定畜禽养殖”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混养现象;小区内净、污道不分,隔离带未绿化、生产道路不硬化、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匹配,存在疫病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的隐患。

2)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简陋、水、电管网架设等设施不配套。

3)资金受限,重建轻管。由于融资渠道少,建设养殖小区的资金有限,无力及时帮助农民购买畜禽入住小区,存在有“区”无畜的现象。

4)宣传动员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农牧民一直习惯于逐水草而牧的传统养殖方式,对集中建设、小区养殖的现代化经营模式缺乏认识。养殖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落后,规模效益不突出。

5)畜牧合作经营组织缺乏统一管理。有些小区建成后,没有自己的统一管理组织或机构(如协会、合作社等),引种、供料、防疫、消毒和产品销售等脱节,导致生产无规划、培训无计划、管理无制度、档案不规范、生产秩序混乱,综合效益不高,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困难。

4 几点建议

4.1 推行健康养殖,改变落后的养殖方式

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建设规范化畜禽养殖小区。一抓规划设计、二抓制度建设、三抓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的养殖小区在规划设计上要高标准、高起点,在实施中要高质量、严要求,在运作上要科学管理、规范运作。同时做好已建成小区的畜禽排泄物、废弃物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规范养殖小区管理,确保入驻养殖小区的农牧户进得去、能致富、不反弹。

4.2 推广实用技术,提高小区生产科技含量

1)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适合本地实际的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养殖小区内的科技含量,用工厂化理念经营养殖小区。

2)强化技术指导工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在养殖小区蹲点指导,为小区内的农牧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保证农牧户收入的稳步增长。

3)通过举办学习班、现场观摩和定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小区内的养殖户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水平。

4.3 加强政府引导,发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作用

各级政府部门通过营造环境“引”、搭建平台“培”、出台政策“留”、强化措施“管”,致富能人投资规模养殖的热潮涌动,有效解决规模养殖中资金投入较大的“瓶颈”问题,带动规模养殖蓬勃发展。畜牧兽医部门高度重视,严格项目管理,创新机制,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撑,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有关项目要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倾斜,共同营造标准化示范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巩固和完善现有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创办生产者协会或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提高农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引进资金,引强入张,做好畜产品加工增值,降低养殖业的风险程度,提高畜产品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

4.4 以典型示范为载体,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积极培育标准化养殖典型,争创标准化示范场,以典型为样板,推进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共创建部级示范场2家,省级示范场6家,示范带动新建或改建标准化养殖场达到596个。通过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实现布局科学、设施设备先进,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提升畜禽养殖科技水平达到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生产过程全程控制,实现生产标准化;提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4.5 提高集约化水平,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进一步完善畜牧产业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协调龙头企业、养殖协会和养殖户的利益关系,采取“龙头+基地”、“企业+农户”等模式,搞好畜禽养殖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高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搞好环境保护,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引导养殖小区内建设化粪池、沼气池、畜禽无害化处理坑等环保设施,开展沼气工程建设;扶持养殖小区引进畜禽粪便烘干处理设备,生产优质肥料;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病机率,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完善龙头企业与小区、小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签订合同,使养殖小区真正成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优质货源基地,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养殖户利益的保护伞,最终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

4.6 强化监管力度,建立生产追溯体系

对全市规模养殖场(小区)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畜禽标识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由畜牧主管部门负责畜禽标识管理,不断完善畜禽养殖档案,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户,种畜、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建立品种、饲料、兽药、消毒、防疫、出栏(死尸处理)等信息齐全的生产记录(养殖档案)。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标识管理和养殖档案管理的推行,使全市畜禽养殖行为更加规范,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有效地实现了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把关。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禽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