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蹄疫病的预防问题

2013-01-23 21:08梁雪峰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蹄部疫区水疱

梁雪峰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因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牛的感染性最高。病的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及奶牛乳房周边的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本病传染性极强,许多国家有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世界法定的烈性传染病之一。牛感染后,不但经济上损失巨大,而且还易感染人,所以应引起高度重视。

1 病原特征

口蹄疫病毒属于鼻病毒属(rhinovirus),为目前已知病毒中最细微的一级。在病料中可看到大小不同的三种颗粒,呈圆形,直径为21~25nm,最小的颗粒直径约7~8nm。病毒共分为7个主型,即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其中以A、O两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各型病毒引起的症状一样,但无交叉保护作用,动物感染后,只对本型病毒产生免疫力。该病毒变异性大,流行过程中也可变异,故常有新的亚型出现。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情况下,含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用具、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数周至数月的传染性。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d,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但对酸和碱很敏感,易被酸性或碱性消毒液杀死。2%福尔马林和2%苛性钠,有较强的消毒作用。

2 流行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牛最易感,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如水泡液、唾液、粪尿和畜产品内均含有大量的病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由于饲草、饲料、用具、饮水、褥草等被污染,或因挤乳不消毒、不卫生,通过挤乳员的手、毛巾、挤乳器,或经过未处理的乳品、肉品等而将病毒广泛传播。

本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直接传染如病牛和健康牛接触,同槽共食。间接传染即通过各种媒介物,如牛的唾液、粪尿、乳等将病毒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为粘膜和损伤的皮肤,也能经呼吸道传染。

牛多在冬、春两季发病,一般从11月份开始至来年2月份止。育成牛、成年牛发病较多,犊牛发病较少。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平均2~4d,最短1~2d,最长6~7d。

发病初期,病牛体温升高到40~41℃,食欲降低,流涎、呈丝状垂于口角两旁。采食困难,口腔检查,发现舌部、齿龈处有粉红色溃疡面。

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等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溃形成烂斑,然后逐渐愈合。若护理不当,继发感染化脓菌,则可以化脓,形成溃疡、坏死,甚至引起蹄匣脱落。有时乳头皮肤上也有水疱。

本病一般为良性,口腔发病,约经1周时间可痊愈。蹄部出现病变,病程较长,可达2~3周,死亡率低,仅为1%~2%。恶性口蹄疫是由于病毒侵害心肌所致,死亡率高达20%~50%。犊牛发病后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

4 病理剖检

尸体剖检,可见蹄部、乳头、口腔等部位有水疱和溃烂面。食道、第一胃黏膜上有糜烂,上附有黑色痂皮。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出血,心肌呈淡黄色斑纹或不规则小点,又称“虎斑心”。组织观察,可见心肌细胞坏死,肌纤维颗粒变性,后发生凝固性坏死分解。肺气肿或水肿,肝、脾、肾脏出血和变性。

5 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季节和牛的口腔、蹄、乳房的特征性变化,可以初步作出诊断,但应与牛瘟、传染性口炎相区别。

5.1 与牛瘟的区别

牛瘟无水疱发生,溃疡面不规则,乳头、蹄部无病变,牛瘟还伴发胃肠炎、腹泻;只有牛感染口蹄疫时,在乳房、口腔、蹄部才均有水疱发生,溃疡面较规则,边缘平整已愈合,除牛外,猪也可以感染此病。

5.2 与传染性口炎的区别

传染性口炎,除牛、猪外,马、驴也能感染,流行范围小,发病率低,必要时可进行动物实验加以区别。

6 治疗

此病目前 尚无特效疗法,故应加强护理,给以优质的饲料,搞好环境卫生,对症治疗。

6.1 对口腔的处理

常用0.1%高锰酸钾或1%明矾或2% 醋酸溶液冲洗口腔,每天2~3次,冲洗后可涂抹下列药物:3%紫药水、碘甘油、冰硼酸、青黛散等。

6.2 对蹄部的处理

先用1%硫酸铜溶液或3%来苏尔水彻底清洗患部,然后涂10%碘酊、松馏油。如果病变严重,可打蹄绷带,每2d处理一次。

蹄部药浴:制作长1.5~2m、宽1~1.5m、高20~25cm的暂时浴池,内盛1%福尔马林或1%硫酸铜溶液,每天使病牛通过1~2次,连续5~6d。

6.3 对乳房的处理

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1%~2%来苏尔水或0.1%新洁尔灭溶液,洗净患部乳区,若是奶牛,待挤完奶后,可涂抹10%磺胺膏或抗生素软膏。

6.4 对恶性口蹄疫

除局部治疗外,可用强心剂和滋补剂如安钠钾、葡萄糖盐水等。

7 预防

7.1 平时要积极预防,防患于未然

7.1.1 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 保持牛舍、牛床干净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定期对牛场及用具进行消毒。

7.1.2 加强检疫,保证牛群健康 不从病区引购牛只,不把病牛引进入场。为防止疾病传播 ,严禁与其它动物混养。

7.1.3 定期接种口蹄疫疫苗 每年春秋两季各用同型的口蹄疫弱毒疫苗接种一次,肌肉或皮下注射,1~2岁的牛1mL,2岁以上牛2mL。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本疫苗残余毒力较强,能引起一些幼牛发病,因此1岁以下的小牛不要接种。

7.2 已发生口蹄疫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7.2.1 尽快确诊并上报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疫情报告制度,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再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对疫区采取紧急措施。

7.2.2 封锁疫区 关闭家畜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活畜进出疫区及产品运出疫区。对交通工具、畜舍及用具、场地进行彻底消毒。对易感家畜进行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7.2.3 及时捕杀病牛和同群牛只 在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病牛捕杀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对病畜群中的假定健畜、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健畜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口蹄疫疫苗。

7.2.4 疫区内最后一头牛捕杀后 经一个月潜伏期的观察,再未发现新病例时,经彻底消毒,并报有关部门批准,才能解除封锁。

8 小结

口蹄疫疾病重在预防,只要平时能够做到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防疫意识,就能大大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蹄部疫区水疱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