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医儿科察指纹法

2013-01-24 21:2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1期
关键词:指节蒙医食指

玉 晓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7

浅谈蒙医儿科察指纹法

玉 晓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7

察指纹法是通过观察婴幼儿食指桡侧所显露的静脉的颜色、沉浮变化过程以及透达部位进而运用蒙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为制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提供利的依据。察指纹法不受仪器限制,操作简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为了更好的掌握儿科疾病的诊断,本人把蒙医儿科察指纹法的源流、检查部位、方法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阐述。

蒙医学;儿科;指纹法

蒙医认为小儿在生理及病理方面,都有着成人不同的特点,称为小儿特点。生理上属于巴达干型体质,脏腑娇嫩,形体未成熟、生理旺盛、发育迅速等特点。病理上有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为饮食所伤、抗病能力差、容易高热后惊厥、无法陈述症状,不配合检查等特点的同时诊断难,一经确诊容易治愈,痊愈快等特点[1]。快速诊断是儿科疾病诊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儿手臂短,寸、关、尺三部很难区分,又由于在诊病时小儿不以合作,每因恐惧哭闹不安而使脉搏迟数变化较大,影响切脉确诊,察指纹法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

1 源流

蒙医儿科是研究婴幼儿生长及其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其自身特点。蒙医儿科小儿察指纹法历史悠久,但是记载不详尽[2]。格林其木格主编的“蒙医儿科学”里比较详细的描述了蒙医儿科察指纹法[3]。中医对于察指纹的起源也没有统一的说法,肖正安在“小儿指纹诊法初探”中写道:小儿指纹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确切定论。但是笔者通过论证,指出小儿指纹诊法起源于唐代王超的《仙人水镜图诀》[4]。有些人认为蒙医察指纹法与中医察指纹法是同源的[5],但是流传到不同的地区,接触了不同的文化所以有了不同的发展和内容而已。但是蒙医儿科察指纹法作为蒙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独特的特点。

2 什么是蒙医察指纹法?

蒙医察指纹法是蒙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医儿科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以蒙医学基础理论为基础,通过观察婴幼儿食指指纹进而运用三根学说和六基症理论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病因、病位、病性、发展程度及趋势以掌握疾病的本质作出判断,为制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提供有利的依据。察指纹法不受仪器限制,操作简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

2.1 观察部位 男女小儿分别察左、右食指脉络。一般分布在食指的外侧面,即桡侧面、虎口即起于拇指根部沿着食指腹侧外缘向指尖行走的脉络(即皮下表浅的静脉)。可以分为虎口区及三关来观察,虎口区是指拇指根部到食指第一节下缘的区域。赫依、精、命关统称为三关,食指第一指节为赫依关,食指第二指节为塔米尔关即精关,第三指节视为阿敏关也就是命关。中医也观察虎口三关[6]。

2.2 观察方法 首先把小儿的食指洗干净,擦干,在光线充足处观察。检察者右手拖住小儿的食指,用左手大拇指的指腹从桡骨侧远端轻轻推向近端,使指纹显露后观察。也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

2.3 观察对象 观察脉络的颜色、部位、变化过程、充盈度、形态和沉浮以及透达部位,即脉络显露到赫依、精、命关的哪一个区域等等。正常小儿的指纹显露不清或呈红色、淡紫色为主。在虎口区,一般不超过第一指节也就是赫依关。

3 临床意义

运用蒙医儿科察指纹法观察小儿食指脉络的颜色、形态、沉浮以及透达部位以判断疾病的轻重、性质及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1 小儿指纹透达部位观察疾病的轻重缓急 指纹发青显现于皮肤表面至第一指节、第二指节、第三指节桡侧均视为不正常表现。如指纹达到第一节赫依关,为疾病的初期,症状尚轻;直达第二节则为病势中等;纹至命关,即第三节命关则病重。指纹延长的原因与静脉压增高、血液淤滞、毛细血管扩张、营养不良有密切关系。如胃肠消化不好消瘦,皮下脂肪减少从而皮下静脉可以显露或者延长。还有心脏病、肺感染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从而使以前看不到的微小静脉显露出来,或者原有的可以延长。静脉压越高,血液越淤滞指纹越延长,表明疾病越重。

3.2 从指纹的颜色及沉浮观察疾病的性质 小儿食指指纹的颜色红、浅紫,浮现与皮肤表面的属于热性病,而且是疾病初期阶段。指纹颜色发白或略青,沉与皮下则寒性病或病程较长。颜色变为黑色表示较重,很难治愈;指纹颜色发青为赫依病的表现;指纹颜色紫色为内热性疾病;浅红主要为流感;麻疹儿指纹不显则为病势尚轻;指纹发黄又细大多数是脾胃疾病或过于啼哭及乳食不消化;指纹浮现延伸至指甲则为瘟疫;指纹颜色紫黑如墨则病危难愈。中医认为浮为表、沉为里,其道理与脉理殆同。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指纹的颜色与血液的质和量和缺氧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3.3 从小儿指纹的形态观察 乳食不消化,饮食所伤时像片珍珠;内热病指纹像连珠;上端粗下端细(去蛇图)是饮食所伤从而上吐下泻的表现;上端细下端粗(来蛇图)是巴达干热引起的腹胀的表现;受风寒、伤风引起抽搐时指纹像斜向小指侧或向外倾斜的弓;食用了生的食物所伤时食指指纹呈分叉状;伤于硬的食物时指纹像三节的毛毛虫;像两个环相扣是亚麻病的表现;像鱼骨的形状是心热病的表现。

4 总结

蒙医儿科察指纹法作为蒙医儿科民间传统诊疗法有很高的临床参考意义,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但是现代医学认为影响指纹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心脏输出量,毛细血管充盈状态,血液浓度,血氧含量,肺功能等。因此必须结合蒙医基础理论进行整体,辨证分析,从而对疾病病因、病位、病性、发展程度及趋势等作出全面的正确的判断。

[1]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5~137.

[2]策·巴布盖等著.传统蒙医学[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330.

[3]格林其木格主编.蒙医儿科学[M].内蒙古.科技技术出版社,1987:64~66.

[4]肖正安.小儿指纹诊法初探[J].成都.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3):24.

[5]图门吉日嘎拉等.蒙医小儿食指Jirugadasu诊察法及其现代医学意义简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12(5):13.

[6]褚仙秋.小儿指纹特点及其在小儿外科中的临床意义[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8,3(2):61.

R29

A

1007-8517(2013)21-0003-01

2013.09.17)

猜你喜欢
指节蒙医食指
基于特征模板的外指节纹特征提取方法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叫魂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磨 刀
便携式手外骨骼康复装置结构研究
带“口”的汉字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平衡尺子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