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3-01-24 21:23杜胜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1期
关键词:布比卡因收缩压

杜胜冰

江西省安远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 安远 342100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杜胜冰

江西省安远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 安远 342100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腰-硬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0.5%布比卡因1.5m l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0.75%布比卡因1m l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效果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血压相对较对照组更加稳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阿氏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两例患者术中出现阵发性频发室性早搏,未予处理,术后消失。结论:不同浓度同等剂量布比卡因麻醉效果相似,0.5%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毒性低,对新生儿影响小,值得推广。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

剖宫产手术作为基层医院的常见手术,而腰-硬联合麻醉以起效快,效果确切,镇痛肌松良好而成为剖宫产手术首选。麻醉药物对神经组织、血流动力学以及对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常常为麻醉关注的焦点。传统观念认为蛛网膜下腔用药量少,且脑脊液循环较慢,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忽略[1]。但有研究发现,胎儿娩出后在脐静脉血中测得麻药的血药浓度。因此,采取最低浓度、最小剂量达到最佳麻醉效果,对母婴影响最小是临床医生的最终目标。为此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择期剖宫产术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28.32±3.85)岁,体重48~80kg,平均体重66.2 ±3.1kg,身高145cm~165cm,平均身高159.4±2.8cm。孕妇均为单胎、足月健康临产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心肺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可进行剖宫产术及椎管内麻醉。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50例,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及妊娠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术前6~12小时均禁食,术前30min给予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入室后接多功能监护仪测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常规鼻导管给氧2L/min。麻醉前开放上肢静脉并输注林格氏液300~500m l。患者均取左侧卧位,穿刺点取L2-3间隙,观察组患者采用0.5%布比卡因1.5m l,见脑脊液即注药。对照组采用0.75%布比卡因1ml,回抽0.5ml脑脊液后注药,两组持续腰麻注药时间均为10~15s(腰穿针置入不顺,脑脊液回流不畅的排除研究),于硬膜外隙向头端置管4cm,平卧后右臀垫高10cm。腰麻给药5min后,麻醉平面低于T10,则适当追加2%利多卡因于硬膜外隙。产妇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低于基础值20%时,静脉注射麻黄素15mg。

1.3 观察指标 采用深圳迈瑞生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PM-8000型监护仪对产妇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心电图等进行连续监测。采用体表针刺法对麻醉后痛觉消失平面,并对痛觉消失平面至T10时所需时间,观察麻醉效果及麻醉前、术中最低收缩压。麻醉效果:1级:镇痛效果较差,出现严重牵拉反应,腹肌较紧,需要追加硬膜外注药治疗。2级:镇痛效果良好,出现轻微牵拉疼痛,腹肌松弛度较好,无需追加麻醉药物。3.产妇无疼痛,腹肌松弛。

1.4 统计学分析 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4.52±0.67min,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2.06±0.58m in,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基础收缩压、最低收缩压分别为132.66±18.71mmHg、111.29±21.58mmHg,对照组患者基础收缩压、最低收缩压为126.51±19.85mmHg、101.32±20.34mmHg,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者麻醉1级6例,2级24例,3级20例。对照组患者麻醉1级6例,2级22例,3级22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患者新生儿阿氏评分为8.3±0.6分,对照组患者新生儿阿氏评分为8.2±0.9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以见效快、镇痛肌松完全而受到临床妇产科医生的欢迎,在剖宫产术中被当作首选麻醉方法。交感神经阻滞后导致周围血管扩张,短期内机体无法完全代偿,同时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造成一定压迫,导致静脉回流明显减少,心排血量明显减少,从而导致低血压的产生[2]。临床研究显示,麻醉药物剂量、容积、产妇体位等与交感神经阻滞范围有着直接影响,而神经阻滞与局部麻醉药物浓度有着直接关系。布比卡因由于价格低廉,在基层医院是腰麻常用药物,而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也一直是我们麻醉医生的关注点,因此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临床使用效果,对于保持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有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起效时间,由于对照组采用的是高浓度布比卡因,因此观察组略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中血压相对较对照组更加稳定,而对照组出现两例恶性心率失常(未造成严重后果),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均在8分以上,对比无显著差异。由此可知,0.5%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麻醉效果确切,对母婴影响小,而且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1]李仲廉,邓刀封.妇产科麻醉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7.

[2]方淑红,耿茁.低浓度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5057-5058.

R614.2

A

1007-8517(2013)21-0056-01

2013.09.19)

猜你喜欢
布比卡因收缩压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布比卡因神经毒性研究现状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