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产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探讨

2013-01-24 21:23张梅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1期
关键词:产房无菌医务人员

熊 涓 张梅芳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持续质量改进在产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探讨

熊 涓 张梅芳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对预防和控制产房医院感染发生的价值。方法:引入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定改进措施,评价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做好产房的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产房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更加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结论:通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整体提高,产科质量达标,保障了母婴安全。

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产房;疾病控制

产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一年来,我们将持续质量改进引入产房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存在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制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质量改进方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产房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产房环境的污染 人员频繁流动带入室外细菌,是造成产房感染的主要原因。比如医务人员、实习人员、进修人员、参观人员频繁进入产房,影响了产房空气的洁净度。还有接送产妇的平车、产妇的衣服、产房以外工作人员的衣帽及患有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人员进入产房,将大量细菌带入产房,造成污染。

1.2 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 存在有制度但落实不到位现象,如:产房卫生清洁不到位,护理婴儿用品未做到专婴专用,一用一消毒[1]。无菌物品包布不洁,内装无菌器械清洗不到位、有污迹。妇科检查床未定时消毒,垫巾未及时更换,氧气湿化瓶内的水细菌含量超准等,容易成为院内感染潜在因素。

1.3 无菌观念不强 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缺乏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进入产房操作时有的未戴口罩、帽子,有的未更换衣裤及鞋;部分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人员的感染管理知识缺乏,意识淡漠,没有认识到产房工作中的潜在感染危害,不严格遵守产房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给产房院内感染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1.4 手卫生合格率较低 接产前未严格按外科手消毒常规进行,成为院内感染的诱因之一。洗手不合格主要表现在洗手时间短、洗手不规范,未掌握洗手指征等,尤其是在为两位病人检查,操作之间未洗手或者从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时未洗手,脱手套后不洗手等,由此诱发接触性传染[2]。

1.5 医疗废物的处理不规范 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甚至丢弃在病房的生活垃圾桶内;污物桶不能经常保持封闭状态,导致污染周围环境;医疗垃圾分类不清,无暂存处;传染病病人垃圾与普通病人垃圾无明显标识。

1.6 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 部分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不重视标准预防,而产科医务人员接触体液与血液的机会大,在完成接产术、肛查、阴查、了解产程进展、人工破膜、会阴侧切、阴道会阴缝合术等操作时,将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羊水、恶露,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

2 制定和实施监控改进方案

2.1 规范产房功能流程,加强环境管理

2.1.1 限制人员流动。非本室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衣,换鞋,带口罩,帽子,专用拖鞋定期刷洗消毒;产房应每天打开门窗,采用自然风通气。

2.1.2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每日湿式清扫地面,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面,每日1~2次。地面遇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立即清扫,并用含氯消毒剂(500 mg/L)拖地[3]。产房抹布、拖把必须专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2.1.3 产妇进产房分娩要更换专用孕妇装、拖鞋,患有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不进房。接送产妇用交换车,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减少细菌污染的因素。

2.2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2.2.1 一次性用具及各种导管和引流管要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制度;无菌物品有明显标志,专柜存放,无菌物品打开后未使用应重新消毒,产包打开后4小时即视为已污染;婴儿用品一婴一用一消毒。

2.2.2 氧气湿化瓶、吸引器、吸引瓶、吸引导管等每次用后尽快清洗、消毒、干燥。器械应彻底清洁,不留血及污垢,异物。

2.2.3 凡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收入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一切物品应单独固定使用,并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接生。

2.3 规范医务人员洗手与手消毒 正确的洗手是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4]。因此,我科在手卫生培训的基础上,刷手间张贴了洗手图,安装了非手触式水龙头,并强调每进行一项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接生前要严格按照外科手消毒刷手,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

2.4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进行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储存,如:感染性废弃物置于印有专用警示标识的黄色塑料袋内,隔离产妇使用后的物品及胎盘用双层黄色包装物盛装,并及时密封,并与院内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密闭运送至暂时储存点。

2.5 规范操作程序,做好标准预防

2.5.1 规范安全操作程序,避免锐器针头损伤皮肤和黏膜,如养成用镊子或持针器放取污染缝针、剪刀、针头的习惯,接触孕产妇的血液和体液时,行肛查、阴查时应戴手套。

2.5.2 正确执行附加屏障防护,做好标准预防。产房应配备手套、防水鞋、面罩、防水接生衣等防护用具,加大对助产士医院感染防护的管理力度,增强医务人员常规性预防观念和实施的自觉性。

2.6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首先要培养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从理论上认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3 实施结果

通过不断完善持续质量改进和“零宽容”控制的方法,对科室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由科室进行整改,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验证,在院内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中发现问题,个案的采取口头纠正或单独指导。如果问题存在普遍性、重复性或可能有潜在危害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改进工作方法,落实整改措施,有效地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产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轨道。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78.

[2]朱霞云,杨亚辉,朱莉.临床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6):650-6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78.

[4]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5.

R714

A

1007-8517(2013)21-0057-02

2013.09.24)

猜你喜欢
产房无菌医务人员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产房外的此岸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