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替罗非班诱发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2013-01-26 05:22王广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罗非班拮抗剂氯吡

张 博 杨 洋 王广强 刘 全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均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现有文献报道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较少。本文报道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导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4岁,因间断性心前区疼痛4年余,加重14 h入院。该患者4年前活动后出现心前区疼痛,每次可持续3~5 min,向后背部放散,口服速效救心丸或休息后可缓解。14 h前晨起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性质同前,程度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口服速效救心丸后不缓解。既往有糖尿病史、吸烟史,否认血液系统疾病史、感染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5次/min,血压95/62 mmHg,呼吸18次/min。未见皮肤淤点、淤斑,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浊音界左侧最远点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心率65次/min,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志物提示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KMB水平均升高。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Killip分级1级,2型糖尿病。PCI术前:血小板169×109/L,凝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顿服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M未见明显狭窄;LAD近中段弥漫性狭窄约90%,D1开口狭窄90%,前向血流TIMI 3级;LCX中段弥漫狭窄,最重处狭窄约80%,前向血流TIMI 3级;RCA全程弥漫狭窄,最重处狭窄约95%,前向血流TIMI 2级。侧支循环:无。优势冠脉:均衡型。RCA共植入支架2枚,术中应用普通肝素9 000 U;术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予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1次/d,同时给予依诺肝素40 mg,每12 h一次;术后给予替罗非班0.12 μg·kg-1·min-1持续泵入。术后第2小时出现明显牙龈出血,无腹痛、腹泻、黑便等内出血症状,无新出现皮肤淤血淤斑。急检血常规:血红蛋白104 g/L,血小板14×109/L。停用所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并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推,5 mg/d静点。停药后18 h血小板恢复至64×109/L,48 h血小板恢复至120×109/L。血小板恢复正常后继续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和依诺肝素皮下注射,1个月内多次复查血小板均正常。

2 讨论

血小板在PCI术后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道,从而减少PCI术后的血栓形成,减少缺血事件。

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最主要的副作用之一是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在0.5% ~5.6%;其中替罗非班所致的轻、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分别2.3% 和0.3%,罕见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多数研究将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定义为血小板<20×109/L。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平均时间在24 h,替罗非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缓解时间平均2.1 d(1~6 d)。

关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知之甚少,多认为有以下两种原因:(1)血液中预先存在血小板表面抗体,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诱导血小板表面GP受体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产生新的抗原决定簇,从而被在血浆中已经存在的抗体识别。如果患者血液中预先形成抗体和新的抗原决定簇产生交叉反应,血小板可以被免疫球蛋白包裹,而被从循环中清除。(2)血小板的再分布: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后导致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空间构象改变,产生新的抗原决定簇,此抗原决定簇被肝识别,诱导肝摄取和从循环中清除血小板。血液中药物浓度减少,被肝摄取的血小板可重新回到循环中〔1〕。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依诺肝素都可以造成血小板减少症。本文患者术前即开始长期应用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小板减少症缓解后,继续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依诺肝素没有再发生血小板减少,可以排除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这些药物诱发。患者停止用药后血小板在24 h内恢复到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推测是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其原因为本品中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与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体发生免疫反应有关〔2,3〕。血小板减少部分是由于血小板再分布所致。在临床工作中对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要提高警惕,其所致血小板减少可发生在初次用药的2 h内,在用药后2~6 h、术后8~12 h、24 h常规复查血小板,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应该立即停用所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密切观察血小板的变化,多数患者的血小板在短期内可以恢复,必要时输注新鲜血小板和应用激素对此症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4〕。

1 李月平,周玉杰,刘宇扬,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替罗非班诱发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二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6;14(5):315.

2 刘菁晶,王志坚,林文华,等.替罗非班引起严重血小板减低1例〔J〕.临床荟萃,2006;211(10):747.

3 高丽华,何洪月,胡亚力.1例静脉泵入替罗非班致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6):374.

4 谭海艳,李成建.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4):333.

猜你喜欢
罗非班拮抗剂氯吡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替罗非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及诊治流程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