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强化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

2013-01-31 13:54申虎威王庸晋宋晓亮王金胜李红倬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考核

申虎威,魏 武,王庸晋,宋晓亮,王金胜,李红倬

(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临床技能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要途径,也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1]。《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2011年12月,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提出“医学教育要着力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指出“实践教学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短板”。结合当今医学教育的新趋势及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我们以培养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注重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临床考核相结合,实践能力培养与临床实际工作相结合,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综合实践训练平台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2004年学院将原来分属于外科手术学、诊断学、护理学、麻醉学等学科的实验室整合,在国内较早组建了临床技能中心,中心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近年来,学校和附属医院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中心进行了扩建与设备更新,目前中心包括物理诊断、实验诊断、外科手术学实验室,心肺复苏、妇科技能、产科技能、儿科技能、麻醉复苏、腔镜外科技能、影像技能、基础训练室。此外,还设有模拟ICU、PBL教学区以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基地等。通过几年的不断建设,其功能和布局不断完善,2008年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中心采取预约开放和定时开放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临床技能教学模式以及以学生自主训练、相互合作的学习模式。中心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按“基本要求+特色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标准化病人(SP)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手术视频传输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进实验教学体系,将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等手段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中心注重实践教材建设,主编的《诊断学》和配套光盘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率先在国内编写的临床实训教学指导用书《临床技能实训指导》、《诊断学实习指导》(实验诊断和物理诊断)被国内多家医学院校采用。此外,编写实习指导用书7本,制作标准化操作光盘和多媒体教学课件150余套。

学生在中心通过操作训练,规范了临床技能操作,缩短了临床适应期,弥补了临床实际操作不足的缺点,培养了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中心已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集临床、护理、麻醉、口腔、临床检验等技能培养为一体的具国内先进水平的综合实践训练平台。

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秉承“重质量、重实践、重水平、重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临床技能中心为平台,以“三基”为内容,将临床技能训练贯穿临床教学全过程,使实验环境下的模拟教学与真实环境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1.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为核心,将“临床标准示范手段”、“临床实际操作手段”、“临床模拟仿真手段”有机结合;以“三基”、“三严”、“三早”(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的理念,指导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以基本临床技能操作、专科临床技能操作、综合临床技能操作、临床见习实习为内容,全面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技能。按照“理论与技能示范—初次模拟训练—分析总结—再次模拟训练—临床实际操作”的教学步骤,强化学生的物理诊断、实验结果分析技能和各种临床技能训练;同时,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将“职业素质”、“批判性思维”、“交流技能”等能力要求细化为考核评价标准。

2.“双师制”导师型教学。

我校从2004年开始在临床见习教学阶段实施“双师制”导师型教学。学生从第四学年开始,每人配备一名导师,全面负责其实践教学任务。专科实习时再由一名专业老师负责其在该专业的实习。毕业实习结束时通过学生的出科考核和毕业考核成绩对导师进行考核。“双师制”强化了教师的责任心,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3.强化病例为基础的床旁教学。

《诊断学》及临床核心课程全部实行小班授课、床旁见习的教学方式,每小组10名学生,脱产带教教师在床旁结合病例讲解示范,然后在示教室进行理论讲解及病例讨论分析。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反映容易理解,记忆深刻,分析问题和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在2012年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专家认为“在学生容量比较大的客观条件下,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是一种真正的改革”。

4.早期接触临床。

在第3学期开设临床医学导论和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学生进入医院接触病人。早期接触临床环节,使学生亲身感受医院、医生、病人,增强对医生职业特点的直观认识,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加紧密结合,锻炼学生初步的临床思维,并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沟通能力[2]。

5.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组织教师根据临床教学实践,编写《PBL典型病例教案集》。在临床核心课程理论学习、课间见习阶段,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诊治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PBL教学,每名学生参加6个典型病例的PBL教学。通过PBL教学,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3]。

6.改革临床实习计划。

临床实习采用必修、选修和个性化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必修科室38周,选修科室8周,个性化选修2周,共48周。学生可按照个人兴趣在内、外科系统选修科室各选修2个科室,每个科室实习2周。在实习进入后半程后,学生可根据未来择业进行个性化临床选修实习,进入自身感兴趣的任一学科进行临床实习,以促进个性培养,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

7.改革临床考核评定体系。

以卫生服务能力考核为导向,在对学生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评价有课程学习观察考核、见习实习观察考核、随堂考核、课后作业、实习记录检查、PBL评价等;终结性评价包括课程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考核以及床旁考核、毕业实习理论综合考试、OSCE考核等。(2)临床考核分为基本临床技能、专科和综合临床技能两部分。分段式考核:第一阶段为基本临床技能考核,在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第二阶段为专科和综合临床技能考核,在毕业实习中期和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基本临床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临床实习。(3)毕业考核模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OSCE方式进行。

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临床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强化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1)临床技能中心建立以来,共完成万余名学生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任务,千余人次的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先后有省内外20余家兄弟院校前来参观交流。(2)依托实践教学平台,以教改研究、教材编写、脱产带教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交流培训保持教师创新活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内科学教学团队进入国家优秀教学团队行列,1人获国家教学名师,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3)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评价我校学生“综合素质高、临床动手能力强”;在2012年教育部对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专家们就“双师制”导师型教学、小班授课、床旁见习教学、PBL教学以及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给予了充分肯定。(4)在2011年和2012年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华北区)临床技能大赛上,我校学生两次获得一等奖,2012年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2年,“强化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荣获山西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刘 理,郑维扬.以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71-972.

[2]邓美海,王天宝,伦丽仙,等.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4):52,55.

[3]赵雪智,郜国叶,石天雁.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47,62.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考核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内部考核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