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2013-02-01 06:37张士海
中州学刊 2013年12期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群众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进行了科学阐述、积极倡导和全面推行,赢得了夺取政权和执政的合法性,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历史经验表明,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在坚持群众路线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本文试就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作些初步分析,以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提供一定的理论服务。

一、明确群众路线战略地位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前提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无论是革命党还是执政党,明确群众路线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群众路线对于政党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形成坚持群众路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强调,为了为群众服务和代表他们正确地意识到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联系是否密切。这都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群众路线中明确群众路线的战略地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明确群众路线的战略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群众路线的战略地位。在毛泽东看来,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认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江泽民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胡锦涛强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正是由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群众路线的战略地位,真正形成了坚持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脱离群众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对此,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真组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①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对目前“脱离群众危险”这一突出问题的自觉回应,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目前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高度重视。

当政党一旦脱离群众或失去与群众的联系时,就会丧失任何力量,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只有明确群众路线的战略地位,才能真正形成坚持群众路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二、站稳人民群众基本立场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核心

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政党的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强调,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这都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群众路线中站稳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站稳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站稳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指出,党的组织、党员,都要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江泽民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强调,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由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站稳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形成等不合理利益分化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地造成对站稳人民群众立场的挑战与制约。对此,习近平强调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②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站稳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不能变。只有站稳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才能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运用灵活多样方式方法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路径

方式方法是开展工作的手段,是达到目的的途径。要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真正发挥效用,必须重视具体工作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方法问题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至关重要,无产阶级政党的干部需要熟悉党的领导条件,掌握领导的方式。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强调,要联系群众,要生活在群众之中,要赢得群众绝对信任,领导者不脱离所领导的群众,先锋队不脱离整个劳动大军。这都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群众路线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路径,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毛泽东看来,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然后集中新的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邓小平指出,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甚至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都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江泽民认为,在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上,首先要强调真抓实干,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就要求必须深入实际,多到基层去,多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胡锦涛强调,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正是由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艰巨繁重的任务和不断提升素质的群众,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群众路线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习近平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③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完成任务也只能是瞎搞一通。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才能不断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才能制订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四、发挥党员干部模范作用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关键

作为政党的精英,党员干部是坚持群众路线、体现政党宗旨的决定性因素。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于政党坚持群众路线,意义重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改变党的工作方式,改造党的日常工作,使党成为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党不但不脱离群众,而且日益接近群众,唤起他们的革命意识。”④这都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群众中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邓小平指出,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江泽民认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各级领导同志必须以身作则。胡锦涛强调,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正是由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形成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坚持群众路线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大多数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对此,习近平强调:“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⑤

在坚持群众路线问题上,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非常重要。群众对党员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只有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才能给群众做出榜样,才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才能用真心、动真情、使真力去为人民服务,才能形成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五、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

在以“社会政治”为表征的公民社会时代,群众路线集中于社会之民意的表达,群众路线有赖于社会之民众的监督。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这是政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彻底清除了国家等级制,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责任制来代替虚伪的责任制,因为这些勤务员总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⑥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强调,要有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以便消除苏维埃政权的一切可能发生的弊病,反复地不倦地铲除官僚主义的莠草。这都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引导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引导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监督。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志,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邓小平指出,有群众监督比没有群众监督要好一些,会谨慎一些,实行群众监督可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会提出很多好的意见,不搞群众监督就危险了。江泽民认为,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同时要始终自觉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胡锦涛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正是由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引导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有效制约,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在如何有效引导人民群众监督群众路线贯彻实施问题上,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由于官帽子主要掌握在上级手里,选票主要分散在同僚手中,人民群众对于领导干部往往不能监督,不敢监督,甚至无法监督。对此,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⑦

党是否真正坚持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得好不好,应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评判与监督,群众参与不可或缺。只有引导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才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党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人民授予的权力切实用在服务于人民上,才能维护党执政的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度,才能实现执政党与群众的良好沟通,夯实党群亲人关系的信任基础。⑧

六、加强科学有效制度建设是坚持群众路线的保障

对于政党坚持群众路线而言,加强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党的制度、国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具体工作制度,这是政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所有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的政党或阶级,就其本性说,都要求由革命创造的新的法制基础得到绝对承认,并被奉为神圣的东西。”⑨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强调,我们已经不止一次从原则上明确地谈了我们对工人政党的纪律的意义和纪律的概念的看法,只有这样的纪律才是先进阶级民主主义政党所应有的纪律,觉悟工人始终不应当忘记,对原则的严重违反必定会使一切组织关系遭到破坏。这都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加强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加强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加强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在毛泽东看来,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党的生活民主化,要使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民主化,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江泽民认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胡锦涛强调,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正是由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了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工作制度是否完善尤为重要。如何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党员干部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为坚持群众路线提供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这是目前中国共产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对此,习近平强调:“关键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以切实遏制“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⑩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抓住了制度建设,就找准了坚持群众路线的关节点和突破口。只有加强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才能使党员的从政行为受到严格的和钢性的规范,才能使政党坚持群众路线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才能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根本保障,才能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从而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注释

①②③⑤⑦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第 118、117、119、140、135、137 页。④《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2页。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6页。⑧齐卫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接受群众监督》,《理论探索》2012年第3期。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8页。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群众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