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公平与共享的浙江农村老年安养环境建设

2013-02-19 02:50周圆圆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老年人农村

周圆圆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营建适合老年人的公共设施和居住环境,营造家庭温馨、邻里互助的融洽人际环境,推动老年文体活动。安养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自然环境、空间格局、服务设施、人文环境[1]。要推动老龄事业健康发展,营造宜居的安养环境,不能忽视农村老年人群。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是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一个群体。

1.浙江农村老年人安养环境现状

1.1 自然环境

自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农村环境得到整治、农民人居条件得到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治理。1/3的村庄建成了“水清、路平、灯明、村美”的农村新社区。整治工程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1.2 空间格局

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推进农村人口集聚。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开展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使农村环境明显优化。

1.3 服务设施

配合全省中心镇培育和“美丽乡村”建设,浙江农村组织兴建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完善农村基层老年活动设施,全省所有县(市)已经建有1个以上综合性、多功能老年活动中心。

1.4 人文环境

农村老人文化程度较以前有很大提高,民风淳朴,涌现大量道德模范。农村老年人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不会出现从工作急转为赋闲的心理失落期,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稳定。

2.浙江农村老年人安养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家庭空巢化

农村“空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不再固守乡土,而是外出闯世界,“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基本上不存在了[2]。近年来,浙江省老人空巢率呈现上升趋势,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为75%,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率为60%[3]。

2.2 老年活动设施空置化

在农村地区,由于居住较为分散,信息传播较慢,再加上农村老人文化程度不高,文体活动的开展会受到局限。老年人的生活基本以家庭内部活动为主,农业劳动、照顾下一代、看电视、聊天、照顾生病的老伴等,参与文体活动的机会少。虽然在一些地区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站、老年舞厅、老年学校等老人专用设施已经建立,但是使用率很低[4]。

2.3 老年偏见普遍化

社会对老年的偏见、歧视依然存在。很多人认为老年人体弱多病、跟不上时代、难以接受新事物、缺乏学习、工作能力。老年歧视使老年人在社会上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导致老年人被边缘化及受到社会排挤,也得不到公平的社会对待和发展机会[5]。

2.4 为老服务缺失化

家政服务等为老服务还不够便利,目前给农村老年人提供洗衣做饭等家务服务较少,陪聊等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就更少了,老人花钱买服务很难实现,降低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3.关于公平与共享的思辨

公平与共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幸福感指数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我们在进行基础建设的时候,只是一味考虑加宽车道,车畅通无阻了,步行系统却被忽视了。社会公平何以体现?当年轻人在享受着现代信息社会的便捷生活之时,可有人关注老年人共享社会建设成果的权力?类似的问题,都在拷问我们,当他们从一家之主的位置退下来之后,当他们耳聋眼花步履蹒跚之时,我们应该给予老年人怎样的关怀?

4.相关对策

4.1 对建筑规划工作者来说

以旧村改造为契机,开展以改善邻里交往环境为目的的规划设计,创造更多更好的邻里交往空间、尺度宜人和形象亲切的院落空间,推动亲密邻里关系和互助活动的形成。在住宅周边设置适宜的步行道和树木、座位,给老人们创造理想的休闲、活动场所。大力开展无障碍改造。无障碍改造可以增强公共建筑和场所的可接近性,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到达目的地。无障碍设计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体现了社会对所有公民的关心,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老龄化国家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拖之一。

4.2 对社会工作者说

4.2.1 心理慰藉,身心同养。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心理需求是有区别的。如60-69岁年龄段的老人更希望参加社会活动,而80-89岁高龄的老人更渴望学习,更渴望得到尊重[6]。并且,老年人的性格、气质类型也有明显的区别。对不同性格的老人的养老指导要区分对待,不能一刀切。根据气质类型的不同,老人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胆汁质、多血质老人,热情活泼,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情绪易受环境影响而波动,需要耐心指导、劝说。这类的老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反感一成不变的生活。他们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晚年的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专长,贡献余热。在老年人机构中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职务,管理老年活动的组织、与其他村庄老人联谊等外联工作。

抑郁质老人,易相处,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不善交际。这种类型的老人适合当调解员,处理一些内部矛盾。多建议他们去图书室等安静的场所,以组织看露天电影等方式与老年人一起追忆过去,慰藉心灵,给他们营造更多的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粘液质老人,乐观、情绪稳定,但不够灵活,因循守旧,是老年人群体中最受欢迎的性格。这类老人对现在或将来没有计划,只想悠闲自得地生活。由于他们善于适应晚年生活,有利于消除孤独感、失落感,在心理上容易获得满足,生活得逍遥自在。这类老人是最“省心”的老人,可以适当的减少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4.2.2 消除偏见,尊老博爱。

进入老年阶段后,随着身体机能的降低,老年人从对外部世界的注意退缩为对内心世界的关心,对认知和情感的过重负担比较敏感,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对老年人的偏见使得老年人处于一种无角色的地位,在家中被忽视,在社会中被排斥。要更新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树立正确的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不能把老年人看成是需要帮助的对象,而要把他们看成是与年轻人一样拥有各项权利的公民,关注他们在享用权利过程中的障碍。

4.3 对上级管理部门来说

4.3.1 创造老年人继续学习的环境。首先要定期给村干部上课,进行心理学培训,对村干部进行必要的老年心理学培训,有能力的村庄要安排负责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专职人员,给予老人必要的心理干预。尤其是重大疾病、亲友离世等特殊时期更要给予相应的干预与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其次是定期给老人上课,满足老人的学习欲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年人的知识结构总体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拥有高中、大学学历的老年人原来越多。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陪伴身边的电子产品也由收音机转变为手机、平板电脑,约有17%的老人喜爱上网进行信息检索[7]。村委会要安排专人,负责老年学习活动的安排,定期举办简易的电子产品使用培训课程,让老人们共享信息社会的便捷。

4.3.2 医护知识与为老服务下乡。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城市老人经常能得到学生、社会热心人士、志愿者提供的援助服务,而农村老人得到的相应服务要少很多。安排医护类大学生定期举行“医护知识下乡活动”,将其列为学校考核的一部分,按下乡的时间折算成学分。给农村老人传授基本的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减轻老人对疾患的恐惧,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鼓励为老服务下乡,在有条件的地方由上级部门出资开办“老年人服务社”等为老服务机构,在条件暂时不允许的地方鼓励社会单位流动起来(如家政公司),定时到村里为老人服务。对积极响应“流动服务”的单位在税收减免、荣誉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4.3.3 调整学科结构,增设相关专业。培养社区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大专院校建立社会工作系和设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调整学科结构,设置相关专业,以便为社区工作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管理工作水平。

4.4 对老人自身来说

4.4.1 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社会活动可以说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对各年龄段的人口来说都是如此。老年人社会交往动机仍然很强,他们渴望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联系,从而减少生活空虚、孤独等消极情绪。要鼓励老年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大胆参加社会活动。农村户与户之间住得较近,而且日常接触和交往较多,可以组织开展排舞、太极拳等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

4.4.2 发现特长,发挥余热

加强对老年人的再就业培训,增加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使老年人能“老有所为”。老人们不再是被动的等着过一天算一天,而是积极生活起来,将自己毕生的经验与智慧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在调节邻里纠纷、专业咨询(律师、医生等)、育儿指导、关心教育下一代、养生等方面建立老年人的人才资源库,发挥老人的余热,让生活充满活力与生机,感受被社会需要的幸福,促进邻里关系和睦发展,创建“生活型”新农村。

5.结语

构建全面和谐的农村安养环境体系,需要规划、建筑设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上级管理部门、老人自身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中总结摸索经验,从细节入手,关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

[1]张文忠.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J].地理科学,2007,(2):17-23.

[2]张卫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老龄化不容忽视的几个社会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89-92.

[3]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2011.4.13

[4]彭亮,朱即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比较研究[J].南方人口,2003,(4):45-50.

[5]易勇,风少杭.老年歧视与老年社会工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471-473.

[6]吴捷,李幼穗,王芹.离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6):3143-3146.

[7]项智宇.城市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D].重庆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老年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