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绘画教学的调查与分析——以宿州市奥城中心幼儿园为例

2013-02-19 02:50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绘画幼儿评价

刘 瑾

(安徽宿州逸夫师范学校,安徽 宿州 234000)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于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突出了艺术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纲要》认为,诸如绘画等艺术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提高幼儿对视觉符号的创造力,在幼儿自主构造空间画面的过程中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兴趣上得到满足,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宿州市奥城中心幼儿园开展关于幼儿绘画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根据幼儿绘画教学规律,积极实施“幼儿主体”教学法,在幼儿绘画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鉴于此,笔者就宿州市奥城中心幼儿园幼儿绘画教学的现状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望与各位幼教同仁和家长共同探讨。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奥城中心幼儿园大、中、小6个班级随机抽取的幼儿和教师。

(二)调查内容

幼儿绘画参赛作品和日常绘画作业中幼儿对绘画语言的把握、运用及所表现的创造性;幼儿对待绘画的态度和兴趣;教师对幼儿绘画教学的认知,材料选取、教学组织的模式和特点。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分析。

三、调查结果

通过随机方式抽取大班18名幼儿、中班20名幼儿,9位教师及近两年幼儿绘画作品和日常绘画作业97件,同时回收调查问卷66份(其中家长48份,教师18份),观摩教师绘画教学6人次。现将调查结果梳理如下:

(一)对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

1.从幼儿日常绘画作业《我爱自然》来看,笔者以为:整体上看,画中新意、童趣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形象概念化的问题。如绘画树林时多通过排列整齐有序的方式表达,缺少层次感和多样化。幼儿自发的、无规范表现手法没能得到体现,幼儿的艺术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不足。

2.从幼儿参赛的绘画作品中,有93.2%的作品笔者认为线条统一、工整,在构图和配色上存在成人化的倾向。在访谈环节,指导老师承认,作品多是经教师或家长预先设计,幼儿的艺术创造性没能真正得到发挥和展现。

(二)对教师绘画教学的分析

1.在材料选取方面:87%的绘画内容符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特点,77%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2.在绘画形式方面:临摹画较多,想象画偏少;装饰画较多,写生画较少。

3.在关于对幼儿绘画的认知方面:64%的教师表示理解幼儿绘画的概念、特点和要求,27%的教师认为幼儿绘画就是锻炼幼儿的绘画能力特别是模仿能力,9%的教师坚持幼儿绘画应按照成人的要求,并在成人的指导下完成。

4.在教学模式方面:24%的教师注重先引导、后创作,即先让幼儿了解和感知物象,后让幼儿开展创作,并给予指导;17%的教师坚持自由式创作倾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开展创作;59%的教师认为需要先示范、后临摹。观摩中发现,有的老师示范讲解时间偏长,在绘画设计和思路上一定程度局限了幼儿的思维。

5.在教师评价方面:其中对画面构图和上色上,98%的教师认为好的作品应该是色彩明亮、鲜艳,布局饱满,造型多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多在完成作品后进行评价,也有部分教师在绘画过程中边指导边评价,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但在调查中还发现,教师评价往往采用统一标准,没有体现个性差异原则。

四、原因分析

(一)观念有待转变

1.重视作品、轻视过程。笔者认为,当前许多教师、包括家长通常潜意识地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但却常常以成人的视角,把作品本身的好坏,或美观与否,作为评价标准,无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内心感受,特别是作品本身的独特性。如在参加美术比赛的时候,为了取得名次,老师或家长往往让幼儿接受成人的设计思路或构图模式,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了功利性的色彩,制约了幼儿的创作活力。

2.重视灌输、轻视启发。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以示范的形式对幼儿实施灌输,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绘画的观察、指导和启蒙。在绘画过程中缺少差异化的适时指导,而且评价标准单一,多表现为“像不像”、“美不美”等。如果教师不能自觉地从美术教育的特征出发,对幼儿所运用和表达的艺术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或评价面过窄、标准单一等,那么就很难培养和发掘具有相关潜质的幼儿,不利于幼儿学习技能、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

3.重视绘画、轻视欣赏。美术欣赏是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欣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趣味,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开阔幼儿眼界,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幼儿绘画教材中的欣赏环节设计不够,教师也因此绘画活动本身而缺少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自觉性,不利于幼儿绘画语言的锻炼和积累,影响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

4.重视计划性、轻视灵活性。教学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体现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往往表现为教师过于强调计划性,如选取材料的计划性、课时进度的计划性和内容设定的计划性等。但在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发展方面缺少相应的灵活性,使美术教学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忽视幼儿的个性体验和发展需要,有悖幼儿美术教育发展规律,导致幼儿兴趣不浓,创造性思维发展受限。

(二)业务有待加强

调查中涉及到的美术教师,虽大多是幼教专业毕业,具有较好的专业功底,但纯粹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不多,因此他们自身在美术修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如对幼儿绘画的理解和认识、对名作的欣赏和解读都存在一定的非专业因素,对幼儿美术教育和绘画教学的把握不够准确等。加之受到传统美术教学定势的干扰,很难正确处理幼儿绘画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种种因素导致了教师业务能力整体不高,有待加强。

五、建议与对策

(一)爱护童心、鼓励创造

幼儿绘画的特点源于幼儿的童心感悟。所以,幼儿绘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启迪幼儿的创造意识,而不能仅仅强调传授技能。为此,幼儿教师可利用幼儿“自我中心”的心理特质,为他们提供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使幼儿为其所画的物体赋予更多的热情和更丰富的想象,鼓励幼儿放飞思维的翅膀,大胆地从生活中取材,从情感和认知中绘画。

(二)拓展思维,因材施教

幼儿绘画教学中必须鼓励幼儿打破常规,注重扩散思维的培养。如幼儿画树叶时,总是勾勒出近乎于圆的形状,然后涂上绿色。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提问的形式或以实物形式引导幼儿接触各种不同植物的叶形,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春天树叶的颜色、秋天树叶的颜色等。当幼儿画笔之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问:“树叶在风中的样子和心情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以来可以让孩子赋予树叶更多快乐和灵动的形状和色彩搭配,实现因人施教。

(三)积极引导,正面评价

幼儿画表现是幼儿特有的思维模式,不同于成人的观察和体验。所以,仅仅以“像不像”、“好看不好看”作为评价标准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有害的。作为成人,特别是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幼儿的想法、幼儿的创造,认可他们特有的审美感和对美的表现形式。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必须以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它,并对其中包含的创造和创新元素给予肯定和接纳,从而给幼儿以成功的体验,鼓励幼儿的创作热情。

(四)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在幼儿园环境布局和装饰方面,可以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对室内外、走廊、活动区的墙面构图和色彩进行美化和亮化,增强墙面装饰的艺术性,突出美感,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1]宋明贵.幼儿美术教育教学谈[J].黑龙江教育,1996,(4).

[2]杨剑娜.美术教育与幼儿技能的培养[J].贵州教育,2003,(4).

[3]徐箐.论幼儿师范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美与时代,2003,(5).

猜你喜欢
绘画幼儿评价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