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理疗治疗腹膜后包裹性积液1例

2013-02-19 06:56丁新亚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软伤科008级检验本科班吉林吉林303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液性暗区弥漫性

丁新亚,张 弘,刘 娜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软伤科,.008级检验本科班,吉林 吉林 303)

1 临床资料

患者程某,男,33岁,已婚,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就诊于某三甲医院。查胰腺CT胰尾轮廓模糊,周围水肿;血、尿淀粉酶升高,临床诊断为胰腺炎。给予禁食水,生长抑素抑酶,依次给予头孢一代、二代、三代抗生素治疗已20余天。口腔分泌出现霉菌感染,患者出现贫血、肝损害,消瘦,仍有腹痛,精神和体力状态较差,食欲食量和睡眠较差,近20余天消瘦约7 kg,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肝胆胰脾彩超所见肝右叶下方,腹腔内少许游离液性暗区2.8 cm×0.42 cm,胆囊下方游离液性暗区2.2 cm×0.46 cm,右侧中下腹部可见游离液性暗区,范围约2.5 cm×4.0 cm,左侧中下腹部腰大肌前方可见局限性液性暗区上下径9.3 cm、前后径3.0 cm、横径4.8 cm,脾下方左肾前外侧局限性液性暗区10.7 cm×2.8 cm×2.9 cm,肝大,弥漫性改变。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脾改变,贫血,菌群失调,形成较大的腹膜后包裹性积液。

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自身意愿,仅给予注光照射治疗,不再应用其他药物和其他治疗方式。找出左右两侧腹腔积液在体表投影位置,20 min/d注光照射,探头与体表间隔10 cm,以12 d为一个疗程。

结果:一个疗程后复查腹部彩超,胰头、胰体、胰尾前后径分别为1.4 cm、1.5 cm、1.5 cm,实质回声稍粗尚均匀,轻度弥漫性改变。左上腹部疼痛减轻,胰管未见扩张,脾下极与肾之间回声区减低,炎性渗出减少,肝大小恢复正常,弥漫性改变减轻。本疗程治疗中,患者第1天理疗后即感到腹部轻松,3 d后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食欲转好,食量增加,面部脸色变红润,贫血貌有所改善。2个疗程后,腹部彩超提示两侧积液消失,胰腺大小恢复正常,左上腹部压痛消失,血尿淀粉酶处于正常,胰腺功能恢复,肝功和弥漫性病变恢复正常。

2 讨论

患者以急性胰腺炎起病,前期经过内科应用抗生素、禁食水、胃肠减压等基础系统治疗后,症状并无较大改善,反而引发了其他并发症。抗生素大量长时间应用,导致菌群失调,口腔出现霉菌感染,肝损害。食欲食量不佳所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营养不良,继发性贫血。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使胰周组织充血,水肿,胰腺坏死时,胰液流出,出现自身组织被消化,出现无菌性炎症,并形成腹膜后包裹性积液。

胰腺属于腹膜间位器官,炎症形成的腹膜后积液位置较深,一般热疗机不易穿透,效果较差。而注光治疗在不应用其他药物的前提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聚能反射罩其光能浪涌式不断注入机体,对生物体产生热效应、光化学效应、光生物作用。能激活光复活酶、修复DNA、恢复蛋白质活性、改善细胞的通透性和微循环。碳质材料产生的光带有大量碳粒子即碳离子,含有高能量的碳离子可直接进入血液,使病变局部血液变成弱碱性的正常状态。注光激发产生的高温辐射(3 000℃以上),使高能量可见光线的有效穿透达皮肤下5~8 cm。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过程,使局部组织营养得到改善。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温热作用于骨骼肌和平滑肌,可使组织温度升高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致痛化学介质,减轻局部肿胀、降低组织张力,对局部及深层组织的炎症和某些疼痛性疾病有阵痛作用。高能量可见光可使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并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消炎功效。

因此,注光治疗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疗方式,对于其临床应用的探索应该进一步展开,本次治疗是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无菌性炎症,也可以检验其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如疖、痈、伤口感染等等,还可以探讨在其他疾病领域的作用。

猜你喜欢
液性暗区弥漫性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德国研发超疏液仿生纤维粘合材料
崇明地区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线性分析
基于配准图像与水平集算法的宫颈荧光多生暗区分割方法
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光束分析仪测量高阶拉盖尔高斯光束暗区半径研究
杭州市三年消除城市照明暗区3098处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心脏术后康复延迟患者便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临床特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