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与环境对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2013-02-19 06:56王冬梅于丽丽吉林医药学院直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13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眼压青光眼围术

王冬梅,王 涛,于丽丽 (吉林医药学院直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青光眼是一种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以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以及视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青光眼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其发病往往有一定的诱因,如精神创伤、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气候突变、暴饮暴食等,最主要的是精神因素[2]。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27例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提供良好的环境,降低了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7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术前眼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评价方法

两组术前均常规使用脱水剂甘露醇,滴用噻吗心安眼药水,于3点或9点位透明角膜缘内平行虹膜而行前房穿刺,放出少许房水以降眼压,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 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眼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舒适的环境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

新入院病人心理护理。由于青光眼病人绝大多数是以剧烈性的头痛、眼痛、视力急剧下降而入院,此时病人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希望马上治疗。对此,护士应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言接待病人并通知医生尽快处理。与病人多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病人感到安全。

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尤其是青光眼病人经过一段时间降眼压、缩瞳后,眼压稳定,头痛缓解,视力也有所恢复,就不想再承受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原因是害怕疼痛、担心手术费用、担心手术后的效果。这些心理若不能及时给予疏导,就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对害怕疼痛的病人,应向病人耐心讲解青光眼手术方式、麻醉的作用、步骤及安全性,使其树立对手术成功的信心,消除对手术疼痛的恐惧感,积极配合手术。对担心术后效果的病人,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成功的病例及医生的技术经验,以解除其不必要的担心。对担心手术费用的病人,术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因为家属的态度对病人疾病的治疗起重要作用,家属对病人的支持和关心可减轻病人的后顾之忧,增强治疗信心;反之,则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康复。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和效果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告诉病人不做手术复发率会更高,且复发后视力会再次下降,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增加家庭的负担。

术中心理护理。病人进入手术室时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会产生恐惧、紧张、孤独无助的心理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所以护士在接待病人时应面带微笑,向病人问好,使他们感到亲切,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对病人的提问应耐心解答,给病人以鼓励、安慰,使病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护士在做每项操作时应耐心地讲解给病人听,让其掌握洗眼、上约束带的目的以及手术中的注意事项,避免乱动及咳嗽,教会病人如何转动眼球,让其积极地配合好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环境。患者对环境的变化敏感,应给予病人良好、舒适的医疗环境,如将手术室温度调节在22~24℃,湿度为50%~60%,手术时患者平卧手术台上,体位要舒适,自然放松;松开领口、腰带,引导患者调节好呼吸,术中护士握住患者的手,稳定其情绪,手术前嘱患者做好适当准备,围术期根据患者喜好播放悠扬、缓慢的乐曲等。病室的环境要清洁、整齐、安静,室内温度调节在20~22℃,湿度50%~60%,保证患者睡眠充足,生活规律。必要时给予药物疗法。

1.4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组27例中浅前房1例,滤过泡粘连2例;对照组25例中浅前房和滤过泡粘连各2例,前房出血和白内障各1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满意25例(92.6%),较满意2例(7.4%);对照组满意11例(44.0%),较满意9例(36.0%),试验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2 讨论

青光眼是一终生性疾病,常久治不愈,患者常出现头痛、眼球胀痛、疲乏、失眠、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年迈患者生活单调,对子女配偶、家庭经济考虑过多,担心得不到家人的照料和支持,以及患者对手术、麻醉、预后认识不足,常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态,并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大,虹膜向周边堆积,使房角进一步变窄,甚至关闭;房水排出障碍,眼压升高,眼压升高又导致畏光、流泪等不适,加重患者紧张、焦虑不安的心情,形成恶性循环。有学者认为高眼压持续越久,视神经和视功能的损害越严重,特别是眼压在4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时,神经功能损害会随眼压持续增高明显增加[3],因而应积极手术治疗。本研究试验组除常规的治疗护理措施外,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态,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降低了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降低了交感神经系统张力,进而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围术期眼压,改善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4],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舒适的环境与心理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患者围术期有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及降低致盲率有重要意义。

[1] 李志辉.眼科护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2] 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

[3] 余敏斌,周鄂生,邓大明,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水平及持续时间对视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17(9):530-532.

[4] 李亚静.音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11-12.

猜你喜欢
眼压青光眼围术
青光眼问答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