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茵陈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2013-02-20 01:35赵罗忠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儿科江苏泰州225300
吉林医学 2013年25期
关键词:茵陈双歧三联

赵罗忠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儿科,江苏 泰州 225300)

新生儿黄疸包括血清中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常见原因为溶血性、血肿引起、新生儿肝炎、胆汁淤积、胆道闭塞、母乳性黄疽等。尽管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的预后良好,但因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如果任其发展将容易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使得临床早期新生儿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比较高,因此应引起临床充分的重视。我院于2011年8月~2012年10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及中药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共72例。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3~22天,体重2 200~4 600 g。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所有患儿均无血象及体温异常,治疗前常规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两对半、甲型、丙型肝炎抗体、TORCH以及经皮胆红素测定,两组患儿在日龄、体重、黄疸指数、黄疸发生时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蓝光治疗,每天8~12 h,治疗期间保持皮肤清洁,勤翻身,保证足够的水份及热量,治疗组在蓝光治疗基础上加双歧杆菌三联散剂(培菲康)及中药茵陈汤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散剂2次/d,0.5 g/次,温水冲服。治疗后每天予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测定患儿皮肤黄染变化情况(可减少患儿抽血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5 d后复查血清胆红素。

1.3 疗效判定:显效:治疗5 d皮肤黄染明显消退,经皮测胆红素<119.7 μmol/L;有效:治疗5 d后皮肤黄染减轻,经皮测胆素下降≥119.7~171 μmol/L;无效:治疗5 d后皮肤黄染无明显消退,经皮测胆素≥171 μmol/L[2]。有效例数 =显效 +有效例数。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25例,占69.4%;有效9例,占25.0%;无效2例,占 5.6%;总有效率 94.4%。对照组显效 18例,占50.0%;有效10例,占27.8%;无效8例,占22.2%;总有效率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很多,肝前阶段胆红素产生过多,胆红素运载不足;肝脏阶段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肝后阶段胆汁排泄障碍。新生儿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且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酶可分解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因此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感染、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状态时,黄疸加重。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血中胆红素浓度如果过高(特别是非结合胆红素),因非结合胆红素与神经细胞结合,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严重后果[3]。

从我国传统医学角度分析,中医理论将新生儿黄疸视为“胎黄”,为新生儿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湿热邪毒蕴结脾胃,熏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溢于皮肤、面目,发为“胎黄”。中药茵陈汤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作用,其中茵陈有清热利湿退黄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还能拮抗溶血,降低谷丙转氨酶。药物研究表明,对小鼠肝脏药酶有诱导作用;黄芩泄热并能解毒,能利尿,抗过敏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栀子清利三焦湿热,能减少血中胆红素,增加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达到退黄作用;大黄泻热逐瘀、凉血退黄;最后以甘草相佐使,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

双岐杆菌三联散剂主要成份含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其口服后可在新生儿肠道内定居并迅速繁殖,在肠道内产生多种维生素有利于正常菌群的繁殖,是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能够较好地调整肠道的菌群平衡,并能通过抑制肠道有害细菌和促进有益菌群生长,产生葡萄糖醛酸酶而使结合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排出体外。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调整肠道的pH值,阻止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以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并促进排便,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

通过以上观察发现,中药茵陈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患儿家长易接受,不良反应少,能缩短蓝光治疗时间,减少患儿住院天数,减轻家长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1] 沈晓明,王为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115.

[2] 魏良铜.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41.

[3] 陈玲玲,丘惠娴,周曙明.新生儿黄疸120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53.

猜你喜欢
茵陈双歧三联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浅析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余热回收应用研究
利胆退黄夸茵陈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