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珠英教授治疗厌食症验案分析

2013-03-04 07:01刘建忠林连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淡豆豉厌食症正态分布

刘建忠 林连美

(1湖北省中医院,武汉430061;2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金贵教研室,武汉430061)

倪珠英教授治疗厌食症验案分析

刘建忠1林连美2

(1湖北省中医院,武汉430061;2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金贵教研室,武汉430061)

倪珠英;厌食症;中医药疗法

厌食症是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而言。长期厌食会导致患者的体质量减少或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是儿童常见症状。现代医学多采用助消化、补锌剂治疗方面存在不少弊病[1]。近年来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倪珠英,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知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湖北分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湖北分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医术精湛娴熟,临床经验丰富,在脾胃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方面,疗效卓著。笔者有幸学习其医案,受益匪浅,现将倪珠英教授治疗一例厌食症,予以介绍。

李某,男,1岁3个月。2011年5月16日初诊。主诉:纳差1年。

患儿半岁以后纳差,现每天牛奶4次,加米糊,未进鱼蛋,偶进水果,零食经常吃,经常感冒,平均每月两次,大便正常,睡眠欠安,现流涕少许,细咳一两声。

查体:一般情况可,咽红,后鼻孔少许滴漏,心肺正常,舌正红,苔薄白,指纹凝,前囟1.5×1.5cm。

诊断:小儿厌食症。

证型:脾胃虚弱,肝气乘脾兼外感。

治法:益气健脾开胃,理气疏肝安神。

方药:炒山楂10g,广木香5g,党参12g,川芎、白术、云苓、陈皮、香橼、佛手各10g,生谷芽、生麦芽各30g,鸡内金、合欢皮各15g,淡豆豉10g,山栀3g,灯芯草2扎。每日1剂,水煎服。

5月20日2诊:感冒已愈,纳仍差,大便一次每日,睡眠仍不安。

查体:一般情况可,咽稍红,心肺正常,舌正红,苔薄白,指纹淡紫红,位风关。

方药:守上方,去山栀、淡豆豉,加藿香10g,酸枣仁10g,全蝎2g。每日一剂,水煎服。

5月26日3诊:服上药大便稀,常不消化,日1~2次,纳有好转,睡眠好转。

查体:一般可,咽正常,心肺正常,舌正红,苔白,地图样,指纹不红。

方药:沙参、麦冬、扁豆、桑叶各10g,生谷芽、生麦芽各15g,鸡内金15g,芡实10g,神曲10g。每日1剂,水煎服。颗粒剂黄芪,防风,白术,五倍子,吴萸各1包。每日1剂,外敷。

6月1日4诊:纳食好转,睡眠好转,无其他特殊不适。

查体:一般可,咽正常,心肺正常,舌正红,苔薄白,指纹不红。

处理:嘱饮食注意。

按:此病症由脾胃虚弱,肝郁气滞兼外感所致,故倪老拟益气健脾开胃,理气疏肝安神之法,在明朝永乐太医刘纯的加味开胃汤上进行加减。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山楂味酸,可以敛肝阴、柔肝,能防止肝病传脾,且酸能生津止渴,因胃喜润恶躁,配伍山楂可滋养胃阴,且山楂能消肉食油腻,故为君药。广木香气味较淡薄,味苦辛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行气止痛。本品辛行苦泻温通,味辛能行能散,善行脾胃气滞,为治脾胃气滞的要药。同时又能行大肠、肝、胆之气滞,故为臣药。党参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能。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开郁,为血中之气药,与党参相配伍,共凑益气行气之功。方中茯苓、白术,以运为健,以温化湿,配党参,有参苓白术散之意,加强补气健脾之效。生谷芽、生麦芽、鸡内金消食开胃,且生麦芽能消乳积。陈皮调中和胃,理气化湿。加用佛手、香橼、合欢皮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且其有发汗解表,宣郁除烦的作用,栀子苦寒,清心除烦,清泄胃热;豆豉升散宣泄郁热,从胸中外达,二药相须,一清一透,具有清热除烦之效。《伤寒论》名方栀子豉汤,即此二味,治“心中懊侬,虚烦不得眠者”。《本经疏证》曰:“烦者阳盛,躁者阴逆,阳盛而不得下交,阴逆而不能上济,是以神不安于内,形不安于外。……治之不以他药,止以豆豉,栀子成汤,以梔子能泄热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阴上逆矣。”《本草求真》亦曰:“邪在上而见烦躁头痛胸闷,懊侬不眠,发斑呕逆者,合于栀子,则能引邪上吐,不致陷入而成内结之症也。”灯芯草清心降火。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健脾,消食开胃之功,且温中有运,消中有补,补而不滞,消而不伤正,消补兼施,使脾气充盛,胃气得和,谷气得消,纳化正常,以达到治疗厌食的目的。淡豆豉、山栀性苦寒,久用伤人正气,应中病即止。倪老注意到这一点,故2诊中感冒症状消失后即停用,因患儿仍纳差,睡眠欠安故加用藿香,酸枣仁,全蝎。《本草正义》认为:“藿香,清分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消阳妙品”。而酸枣仁配合欢皮,增强宁心安神之效。全蝎,辛,平,归肝经,能息风镇痉安神。3诊时,患儿纳食好转,睡眠好转,但出现腹泻症状,为脾虚而复用辛寒药物而致脾更虚所致。同时久用寒凉药物可伤阴,故出现地图苔。此时证属胃阴不足证,治以养胃育阴。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同时用玉屏风散合吴茱萸散加减外敷,取益气养阴,温中补虚之意。方中黄芪补气固表,防风解表祛风,《医方发挥》谓:“防风配黄芪,一散表,一固表,两药合用,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吴茱萸辛热,温胃;五倍子味酸寒收敛固涩。这些药合用敷脐能通神阙穴,具有通风燥湿健脾的功效,从而达到促使胃肠功能恢复治病的目的。

倪老注重“治未病”,患儿病愈后叮嘱其父母平时要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生活习惯,饮食要规律定时进餐,饮食合理搭配、防止挑食和偏食。同时作息要规律,适当的活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促进食欲。总之,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诱发、调动、保护和促进食欲。

[1]肖达民,吴艳华,石艳红,等.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5):405-407.

[2]涂一世,刘晓鹰.倪珠英诊治小儿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8,(8):17.

图2 学生成绩正态分布的Q-Q概率检验(a)代表A班 (b)代表B班

Q-Q概率图能很好的实现对正态分布的检验,Q-Q概率图根据变量分布的分位数对所指定的理论分布描绘图形。正态概率图中的点落在斜线上越多则表示数据的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反之则背离正态分布。从图2中可以看出,教学A班的数据点基本都分布于斜线上,说明很好的符合了正态分布的教学规律,而B班则出现了部分数据的偏离,体现出教学效果受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和热情低落的负面影响较大。

4 结论

本文对中医学专业的两个平行班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了详尽的PBL教学规划设计,并严格执行考试评测,对两个班A班和B班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采用PBL教学法的A班无论从正态分布峰值还是成绩区分度上都要显著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B班,PBL教学使得班级的均分大幅度增加,高分段人数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正态分布Q-Q检验也说明,PBL教学法具有更好的教学稳定性和持续性,而相对而言,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则由于学生的学习激情低落而受到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Charles Docherty,Derek Hoy,Helena Topl,et al.Learning techniques supporting pmblem based lcaming in clinical simu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05,74(7-8):527-533.

[2]Mc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icine Education,2004,38(8):859-867.

[3]李良.巧用Excel和SPSS软件分析考试成绩[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45-48.

(本文校对:韩世辉 收稿日期:2013-02-28)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85

1672-2779(2013)-05-0126-02

韩世辉

2013-02-21)

猜你喜欢
淡豆豉厌食症正态分布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关于n维正态分布线性函数服从正态分布的证明*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生活常态模式
淡豆豉透汗又除烦
偏对称正态分布的若干性质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淡豆豉UPLC指纹图谱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